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 第45章 郿塢作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45章 郿塢作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書房門突然被用力推開。呂布大步闖入,他方纔在窗外聽得真切,又瞥見劉駿驚慌焚紙的舉動,心中疑竇大生。

劉駿似乎嚇了一跳,慌忙將紙團藏於身後,強作鎮定:「原來是奉先,何事如此匆忙?」

呂布緊緊盯著劉駿藏於身後的手:「先生方纔所言『天機、大劫、性命前程』,所指為何?又為何驚慌焚紙?」

劉駿眼神閃爍,支吾道:「無……無事,不過是駿胡亂推演,做不得準,做不得準……」

他越是這樣,呂布越是懷疑。

他上前一步:「先生,布視你為知己好友,有何事不可明言?莫非事與布有關?」

劉駿麵露掙紮,最終彷彿抵不過呂布的逼視,頹然一歎,將背後揉皺的紙團慢慢拿出:「唉……奉先自己看吧。或許是駿學藝不精,推演有誤……」

呂布一把奪過紙團,急急展開。

焦褐的字跡清晰可見【布死於卓手】。

轟。

呂布腦中彷彿炸開一道驚雷。臉色瞬間煞白如紙,握紙的手劇烈顫抖起來。

「這……這是何意?義父他為何要殺我?」呂布抬頭,眼中儘是驚駭和怒火。

劉駿慌忙擺手,壓低聲音:「奉先慎言。此乃天機示警,或許並非指太師本意,隻是預示一種可能……未必成真。奉先切勿放在心上。」

說著,他就要搶回那張紙燒掉。

呂布縮手,將紙緊緊攥在手心,眼中驚疑不定,死死盯著劉駿:

「先生休要瞞我。你神通廣大,推演定然不假。告訴我,為何會如此?」

劉駿苦笑連連,隻是搖頭:「天機混沌,駿也隻能窺見一斑。或許是因太師近來對奉先日漸疏遠?或許是因李傕、郭汜等人進讒?或許……

唉,駿也不知。奉先,忘了此事吧。或許勤勉任事,謹言慎行,可避此禍。」

「勤勉任事?謹言謹行?」呂布眼中閃過一抹猙獰,「我待董卓如父,他卻因旁人幾句挑唆便疑我至此?如今竟要殺我?」

劉駿沉默不語,臉上適時的露出同情與無奈。

呂布在書房內焦躁地踱步。

【布死於卓手】那五個字像毒蛇般啃噬著他的心。

董卓近日的冷落、西涼諸將的嘲諷、李儒時不時陰冷的目光……一切細節此刻都被無限放大,與紙上的預言相互印證。

恐懼和憤怒像野火般在他胸中燃燒。

他突然停下腳步,看向劉駿,眼中閃過狠厲:「先生,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惶惶等待屠刀臨頭?」

劉駿瞳孔微縮:「奉先之意是……」

「他要我死,我便先下手為強。」呂布壓低聲音,「先生既有通天之能,必知成敗天機。請先生助我!若事成,布必以父事之,與先生共享富貴。」

劉駿麵露驚恐,連連後退:「不可,萬萬不可!此乃弑父……呃,弑主之舉,凶險萬分。一旦失敗,你我皆死無葬身之地。」

「難道坐以待斃就不是死路一條了嗎?」

呂布低吼,拔出腰間佩劍,寒光一閃,架在自己手臂上,目光灼灼逼視劉駿,

「先生今日若不相助,布便自傷一臂。然後出去便言,先生以妖術惑我,逼我反叛太師。看董卓是信你,還是信我。」

劉駿「大驚失色」,狐疑的望著著呂布。他那臉上分明寫著:我不信你會自殘,我隻信你會捅我一刀。

看著那寒光閃閃的佩劍,又「看看」呂布兇殘的眼神,最終,劉駿彷彿被逼到絕路,長歎一聲:

「罷了罷了。奉先且收起劍。此事關乎你我身家性命,待我再為自己推演一次,若天意許可,我便助你一回。」

呂布聞言,眼中狂喜一閃而過,緩緩收起佩劍:「先生快請。」

劉駿走到香案前,故技重施。取另一張白紙,焚香禱告,然後「施法」。

焦褐字跡再次顯現——【匡扶漢室,誅賊當為侯,允助】。

劉駿拿起這張紙,遞給呂布,臉上露出「難以置信」又「如釋重負」的神色:

「天意,果然是天意。匡扶漢室,誅殺國賊,乃大義所在。事成之後,奉先必封侯爵。王司徒亦會相助。此計可行!」

呂布接過紙,看清字跡,尤其是「封侯」二字,眼中貪婪與狂喜迸發。

「哈哈……天意,天意如此!」

呂布激動得難以自抑,重重一拍劉駿肩膀,「先生真乃我的福星。事不宜遲,我等即刻去尋王司徒商議。」

「正該如此!」劉駿點頭。

兩人當即出了值房,往司徒府密會王允。

王允早已等候多時,見二人前來,尤其是呂布臉上那股壓抑不住的殺機和興奮,心中瞭然。

又是一通演戲,最終劉駿以,「你我翁婿,我若出事,你亦必死」為由說服王允。

密室之中,燭火通明。

王允假意入宮後返回,取出早已備好的天子血詔。當即聲淚俱下,控訴董卓罪狀。

呂布見狀,更是堅信自己乃是「奉詔討賊」,正義在手。

三人一拍即合,細細密謀。

幾人決定利用董卓接到「禪讓」詔書,得意忘形,從郿塢返回長安皇宮接受禪讓之時,於北掖門內設伏,驟起發難。

計策定下,呂布自去聯絡他的心腹將領張遼、高順等,暗中準備。

王允則負責利用職權,排程宮門禁衛,安排伏兵。

劉駿的任務,則是利用隨時跟隨董卓的便利,最後確認董卓入宮的具體時間和路線。

一張誅殺國賊的天羅地網,在長安城悄無聲息地織就。

風暴,即將來臨。

一日,在劉駿引導下,董卓又問及天命。

劉駿肅然道:「太師,天命幽微,然亦有跡可循。或示於夢,或顯於異。太師近日可曾見異常之事?或於府中,或於路途?」

董卓凝神思索,轉了轉眼珠子,突然一拍大腿:

「前日午後小憩,朦朧間吾似見一金甲神人,手持玉冊,言『代漢者……』,後幾字卻模糊不清。先生,此莫非是天兆?」

劉駿心中暗笑,麵上卻大驚,立刻起身整理衣冠,對空拜了三拜:

「恭喜太師!賀喜太師!此乃上天明示!『代漢者』之後,必是太師尊諱!此夢非同小可,乃上帝傳檄也!」

董卓喜得抓耳撓腮,卻又患得患失:「果真?然陛下雖闇弱,終是天子,這代漢之事……」

劉駿趁熱打鐵:「太師,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昔堯禪舜,舜禪禹,豈非美德?此正合天道迴圈!太師若仍有疑,何不設壇告天,以問最終吉凶?小子願再耗元氣,為太師溝通天人,求一明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