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第993章 上京道八旗
大乾啟元四年春,上京草原的風仍帶著凜冽的寒意。
薑齊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草原,眉頭微蹙,自平定南越後,大乾的南疆已趨於穩定,可北疆的草原部族,卻始終是一塊心病。
草原上散佈著數十個部族,大的有達旦,小的有黨項,奚族,渤海。
這些部族時而相互攻伐,爭奪水草,時而聯合起來,襲擾前宋邊境,劫掠糧食與牲畜。
此前有遼國壓著,部族雖居無定所,打跑一個,另一個又會趁機崛起。
大乾佔領之後,雖然也推行漢化,又會激起部族的反抗,畢竟草原與中原的文化、生活習慣差異太大。
“陛下,昨日又有兩個部族爭鬥,死傷數十人,邊境的哨所也遭到襲擾,損失了幾匹戰馬。”
時遷輕聲稟報,語氣中帶著擔憂。
薑齊歎了口氣,他知道,若不能找到一個既能讓部族接受,又能有效管理的辦法,北疆永無寧日。
此前,大臣們曾提出“分而治之”的策略,將大的部族拆分,扶持弱小部族製衡強大部族,卻被薑齊否決:“分而治之隻會加劇部族間的矛盾,今日能製衡,明日便可能聯合反我,非長久之計。”
他想要的,是讓這些部族真正融入大乾,不再將自己視為外人,而是大乾人。
經過數月的調研與商議,薑齊終於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治理方案,在草原推行“八旗製度”,以地域劃分旗屬,而非以部族血緣為界。
“以往部族以血緣聚居,彼此隔絕,如今以地域定旗,讓不同部族的人生活在同一旗內,久而久之,自然會不分彼此。”薑齊在朝會上向大臣們解釋道。
他將上京草原劃分為八個區域,分彆設立“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每個旗管轄的地域範圍根據水草豐美程度與部族人口數量調整,確保各旗實力相對均衡。
每個旗內,選拔熟悉草原事務、威望較高的人擔任“旗主”,旗主需由大乾朝廷冊封,對朝廷負責,旗內再下設“參領”“佐領”,分彆管理戶籍、軍事、生產等事務。
最關鍵的是,八旗製度打破了部族的血緣壁壘,以往某個部族的人,隻能在本族的範圍內活動,如今卻可根據水草遷徙、婚姻嫁娶等,自由往來於不同旗之間,隻要在所在旗登記戶籍,便可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朝廷還會定期組織各旗之間的賽馬、摔跤等活動,促進旗與旗、部族與部族之間的交流。
為了讓部族接受這一製度,薑齊還製定了配套政策:凡草原部族加入八旗,可由朝廷優先收購羊毛,牛皮,馬匹;旗內的牧場、水源由朝廷統一分配,避免因爭奪資源引發爭鬥;朝廷還會派遣農技師,向草原部族傳授農業技術,幫助他們在適宜耕種的區域開墾荒地,實現以牧為輔,以農補牧,改善生活。
八旗製度推行之初,不少部族心存疑慮。
正白旗管轄範圍內的達旦首領阿勒泰,便帶著族人來到洛陽城,向薑齊表達擔憂:“陛下,我們部族世代在這片草原生活,若與其他部族共處一旗,恐會產生矛盾,還請陛下三思。”
薑齊親自接見阿勒泰,帶著他進入書房之中,指著草原的輿圖:“阿勒泰首領,你看這草原,本就沒有部族之分,是天地賜予所有人的家園。以往你們因爭奪水草而爭鬥,死傷無數,難道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生活?”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以地域定旗,朝廷統一分配資源,你們不僅不用再爭鬥,還能與其他部族相互學習,回鶻人擅長經商,女真人擅長捕獵,你們擅長放牧,若能合作,草原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
為了打消阿勒泰的顧慮,薑齊還任命他為正白旗旗主,並賞賜了一批種子與農具,讓他帶領族人嘗試耕種。
阿勒泰半信半疑地回到草原,按照薑齊的建議,將旗內的百姓按居住區域劃分佐領,公平分配牧場與水源。
沒想到,僅僅半年,正白旗內的部族矛盾便大幅減少,不少族人通過合作,不僅放牧的收入增加了,還收獲了第一批糧食,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同時,對於這些天生地養的草原漢子,大乾更是派出了不少的文吏和僧人。
隨著八旗製度的不斷完善,書吏對於百姓的宣講,上京草原漸漸迎來了久違的安定。
以往常見的部族爭鬥幾乎絕跡,邊境的襲擾也大幅減少,各旗的佐領負責管理戶籍與治安,旗主則定期向朝廷彙報情況,朝廷通過八旗,實現了對草原的有效管控。
更重要的是,草原部族的大乾認同感不斷增強。
不少部族的年輕人,主動報名加入大乾的草原騎兵,參與邊境防禦。
旗內的私塾也開始教授漢字與中原文化,越來越多的草原人能說漢話、寫漢字,甚至有人前往洛陽求學。
正黃旗的渤海族人,在洛陽太學畢業後,還回到草原,擔任正黃旗的參領,積極推行朝廷的政策。
在一次朝會上,負責北疆事務的大臣向薑齊彙報:“如今草原八旗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去年的貢賦雖免了三年,卻有不少部族主動向朝廷繳納牲畜與皮毛,說是‘感謝陛下讓草原太平’。”
薑齊聽後,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朕要的,不是部族的貢賦,而是北疆的長久安定,是草原與中原的真正融合。如今看來,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
八旗製度的推行,不僅安定了草原,更鞏固了大乾的北疆統治。
尤其是控製了每旗內的人口,戶籍。
它以地域為紐帶,打破了部族的血緣壁壘,讓草原從分散的部族集合,變成了統一的大乾北疆。
再加上,大乾的北疆大規模的水泥築城,把草原部族從單純的遊牧,變成了半定居半遊牧的狀態。
隻是,當薑齊在考慮在合適的時機給草原上的部族開放科舉和武舉之時,南方的捷報和關於天竺區域摩尼教的急速擴張的情報,擺在了薑齊的龍書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