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文仙 第36章 論新法
世安侯李講提出“科舉”概念,建議以公開考試的方式,自民間選拔人才,冊封官員。
這絕對是一則重大的訊息,事實上,訊息才傳出去一天,便在大唐遍地開花。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討論這部法律的聲音。
“取士權歸中央,懷牒譜自薦於州縣,不以門第論英雄,唯以成績論成敗?”
公告欄旁,有人手指著上麵的字,一個一個的閱讀,結果不僅聲音在抖,手指也在抖。
這是《科舉法》中,最核心的三大特點。
標誌著科舉一旦實行,不僅所有人都能報考,而且將不論出身,不看門第,筆下爭鋒,能者居上!
天知道當普羅大眾,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全都震撼無比,如同被天上掉落的餡餅砸中一般。
從來就沒有人想過,有朝一日朝廷居然會出現這樣的提案!
那種巨大的喜悅,極具衝擊力。
無數人暈頭轉向,如夢似幻般,全身都輕飄飄的,渾然忘了自己是誰。
因為,這部法律若真的通過,那就等同於向底層的人民,開啟了一扇可直通青天的大門。
官場將不再是某些人的自留地,他們這些普通人也能進去施展抱負,揚名立萬了!
一想到那種光明美好的前景,一部分胸有溝壑,有氣吞山河之誌的能人異士,血液都彷彿沸騰了,激動萬分。
“這部法,功在千秋,若真能實行,必將打破名門與百姓之間的那堵牆!”
“早就該這樣做了,那些官員,仗著有不錯的家世,不謀實事,屍位素餐,這些年做了多少荒唐事?”
“若從古至今,都是以科舉來選官,何至於這麼多的怨言?大快人心!”
李講所提出的《科舉法》,在民間引起軒然大波,一下就把《三字經》的風頭蓋下去了。
成千上萬的百姓聽說後,皆對《科舉法》拍案叫絕,讚不絕口,大有種將其奉為聖賢的金科玉律的感覺。
隻是,真當李講攜著《科舉法》走進朝堂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畫麵。
“陛下,微臣反對此法!”
朝堂之上,超過半數的官員群情激憤,慷慨言辭,反對聲如雷。
李講話音剛落,一群人便烏泱泱的跪了下來。
他回頭看去,現在還站著的官員,居然還不足四成!
靖王一黨的附庸走狗反對也就罷了,沒什麼意外的。
對於這些敵人,想必就算李講提議,要給他們送點天材地寶什麼的。
他們也要狐疑半天,懷疑裡麵淬了毒,要暗害他們。
而至於往日兩不得罪的中立派,今日也站出麵來反對李講的律法。
這也並不稀奇,李講想得出原因。
說來說去,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利益被李講觸動了。
他們出身高貴,能量強大,往往一封輕描淡寫的書信送出去,各地的官員就要賠著笑臉接走他們族中的子弟,還得奉上官職。
這是何等的風光?
何等的愜意?
而李講現在,不僅要剝去他們身上的這一層耀眼的特權。
而且,還要他們與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坐在一間考場,唯才論之。
隻有考贏了,榜上有名,才會分配官職。
這算什麼?
說的難聽,直白一點。
簡直就是從他們的手中搶東西,分給那些不認識的平民百姓!
這叫高傲自私的他們如何忍受?
當然要跳出來反對。
“陛下,科舉製弊病諸多,一旦開此先河,必將助長各種歪風邪氣,長此以來,朝堂一片烏煙瘴氣,國將不國,社稷危矣!”
一想到這些,這些人看向李講的目光,就像是在看殺父仇人,充滿了憤怒與殺意。
“陛下,臣以為,太師提出《科舉法》,有操控官員的可能,斷然不能通過!”
吏部侍郎莊嘉平向前一步,高聲道。
李講對此人有點印象。
在上次靖王一黨,意圖篡奪《義務教育法》的時候,便是由他吹響進攻的號角。
今日又是如此。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溫度好像都降了下來,氣氛一下就凝重了。
在場都是聰明人,誰聽不出莊嘉平的言下之意,話外之音?
一個人若是連朝堂上的官員都能操控了,那跟操控官場有什麼區彆?
而若是能夠操控官場,那還要皇帝來做什麼?
說到底,還是在離間李講與唐帝的關係,暗示李講狼子野心,意圖不軌。
“莊侍郎。”
李講笑了,轉過身去,淡淡的說道:
“‘科舉’是存在舞弊的可能不假,可難道如今的‘察舉’,就一片清明瞭嗎?我看不見得吧?”
李講容貌清秀,豐神如玉,端的是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
但是,他的話音,卻像是一把利刃,直插他人的心臟,叫一群人瞪大了眼睛,措手不及。
有官員跳出來怒斥,“李太師,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所說的話!”
此人不跳出來還好,一跳出來,靖王一黨全都懵了。
因為,說話的這個人,根本就不是他們的成員,從屬於文相一黨!
“沒證據?誰說我沒證據!”
李講轉身,麵向唐帝,高聲道:“陛下,微臣已將人證物證備好,懇請陛下宣旨入殿!”
三皇子短暫的愣神後,很快就反應過來了,氣得在心底破口大罵。
“好你個李講,現在都學會自問自答了,真是詭計多端,恬不知恥!!!”
可根本就來不及阻止了。
畢竟,總不能將這兩人的聲音塞回嘴巴裡吧?
於是,打碎牙齒也隻能往肚子裡麵嚥了。
這是陰謀啊,處處都充滿了詭計的味道。
靖王一黨,無人不心情沉重,更有甚者聽到居然有人證物證後,都已經瀕臨絕望了。
怎麼可能不心生絕望呢?
畢竟直到昨天李講放出訊息,他們才知道,有《科舉法》這麼一回事。
李講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一點風聲都不露,所有人,包括親近他的都不知道這件事。
再加上有《三字經》的鋪墊,這段時間他的討論度本來就很高。
在這個時候,將《科舉法》丟擲去,可不就如同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麼突然的訊息,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在第二天就要開朝會的情況下,他們還來得及做什麼?
此時的他們,就如同狂風暴雨中行駛的小舟,除了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垂死掙紮,好像就隻能祈禱老天庇佑了。
“宣!”
唐帝坐在龍椅,淡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