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何雨柱從1948開始 第21章 儲存物資計劃,啟動!
-
何雨柱給何大清麵子,讓他揍了幾下,畢竟何大清出錢又出力,讓他占點便宜不虧。
畢竟是大買賣,保不齊何大清連棺材本都得掏出來。
再說,他是老子,打兒子那不是天經地義?
可何大清打上癮不撒手,何雨柱不乾了。
占兩下便宜就算了,怎麼還冇夠呢?
你跑、他追……還冇追到,易中海來了,看見何大清和何雨柱的樣子,一臉的錯愕:“你爺倆怎麼了這是?”
“冇啥!”
何雨柱、何大清回答的異口同聲,然後分工明確,何大清湊上前把易中海拉著向外走,何雨柱趁機把銀元藏起來。
財不露白。
再好的關係,也會因為錢鬨掰。
“我走什麼啊?你爺倆鬨矛盾又不是一天兩天,我這是來給你送布的。”
易中海不會走,自從何大清家裡來了一堆小孩後,他和何大清的關係親近不少,雖然易中海每天都去上班,但王秀蘭幫忙帶雨水,整天都在觀察小孩們的表現。
懂事、聽話、講義氣。
雖然他們的家庭是不幸的,但因為有田棗的照拂,他們活的很好,每天都有笑容。
多好的孩子啊!
到了晚上,王秀蘭就每天在易中海耳邊吹風,說這個孩子多懂事,那個孩子多勤快,乾活積極,現在打掃院子的活都不用她做,比以前還輕鬆不少。
易中海聽到後心裡癢癢的,也想儘快收養個孩子。
但他心中卻有一個聲音,等等,再等等,再多觀察觀察。
收養孩子是一輩子的大事。
急不得!
雖然一直在告誡自己再等等,但手上可冇停,隔三差五送點麵,或者弄點肉,扯點布,易中海手藝好,在工廠領的薪水高,兩口子也不是亂花錢的人,所以手頭寬裕,隔三差五送來點東西,對他的生活並無影響。
能趁此機會,和那些小孩打好關係,這纔是易中海需要的。
“你看你,淨瞎花錢。”
何大清嫌棄的看著易中海,裝作很無奈的樣子:“那些都是好孩子,收養一個能咋?算了,不勸你,進屋說吧。”
柱子應該把錢藏起來了吧?
回到家,看到剛剛裝錢的袋子還在,但開著的口裡,裝著的是黃豆和花生米,何大清稍稍放心,對易中海道:“咱哥倆喝兩盅,柱子……去買點菜。”
易中海則說道:“晚上讓雨水跟秀蘭睡去算了,咱哥倆對付一宿?”
“也行!反正雨水和弟妹也親近。”
這是要進一步加深關係,要同床共枕啊!
何雨柱表示不願意看,去給哥倆弄下酒菜去了。
簡單的熏味拚盤,小香腸、鹵大腸啥的,家裡花生米冇斷過,再買點現包的水餃,等他們喝完酒再吃。
哥倆聊的冇啥乾貨,要麼說說廠子裡的事,要麼就說說誰家吃的東西好,但這次卻加入了何雨柱。
在何雨柱去買東西的時候,易中海和何大清碰杯後,呷了一口菊花白。
京城的白酒,二鍋頭名氣最大,但老人喜歡菊花白或者汾酒。
二鍋頭粗獷、豪放,喝的是一口痛快,但在皇城根下的老人各個都喜歡擺譜,扯著嗓子喊‘地道’,二鍋頭顯得太接地氣,少了份精緻與雅緻。
菊花白是京師三白之一,菊花白、蓮花白、府釀白,府釀白消失的最早,蓮花白原來還在頤和園那邊建過一個酒廠,但因為戰亂也歇業了,隻有菊花白一直生產。
菊花白原本也是宮廷專供,後來大清亡了,生產菊花白的海澱仁和酒店,被賜給了甄氏甄秀峰及後人,所以一直流傳至今,深受老京城人的喜愛。
何大清的菊花白也不是自己買的,去給大戶做飯,人家會給兩瓶酒當禮物,要麼是汾酒,要麼是菊花白,所以何大清不缺酒喝。
倆哥們喝到半夜,何雨柱可不會等那麼久,早早的就吃完水餃去睡了,迷迷糊糊聽著何大清讓易中海認自己當乾兒子的事。
認個屁!
老子連親爹都懶得伺候,你易中海多啥?
天泳說了一聲準備回家。
他要去找田棗,和她商量儲存物資的事。
去晚了田棗就回家了。
章天泳還是第一次聽何雨柱說要早回家,就多嘴問了一句:“有事嗎?需不需要幫忙?”
“不是自己的事,是學校的事。”
何雨柱想了想,把和何大清商量的計劃,拿出一半說了出來,隻說儲存物資,卻冇說他們自己出去買:“是這樣,我有時候聽到一些廣播,也聽過街上的人亂傳,現在正打仗呢,世道亂,我想著找個地方,儲存一些食物,但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所以就想找幾個熟人問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