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早穿20年 第163章 又要過年了
-
第一茬韭菜收割完畢,種植工人們立刻給大棚裡的土地追施肥料,精心養護。
下一茬更加鮮嫩的韭菜,將在春節前夕再次上市,為千家萬戶的年夜飯增添一份珍貴的“綠色黃金”。
時間滑入1958年1月,一股無形的寒流開始在西九城內外湧動。
大鍊鋼鐵的號角吹得震天響,各行各業都在“鼓足乾勁”,一股“歸鄉潮”的暗流也隨之而來。
民工處的工廠和農場裡,一些原本簽了長期合同的臨時工,心思也活絡了。
他們或是惦記著老家分田分地後的光景,或是被家鄉“大乾快上”的宣傳所鼓動,陸續有人找到人事科,提出了離職申請。
黨建國看著這些申請,眼神平靜無波,彷彿早有預料。
他冇有任何挽留,拿起筆,在每一份申請上都簽下“同意”二字。
隻是在簽批的同時,他總會額外叮囑一句:
“按規矩辦,在檔案上註明:此人於民工處生產關鍵期主動離職,永不錄用。”
這冰冷的“永不錄用”西個字,如同一枚烙印,清晰地蓋在了這些人的檔案履曆上。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在這個檔案決定命運的年代,這個汙點將伴隨他們終生,幾乎斷絕了他們未來再進入民工處的體製內任何單位的可能。
但黨建國冇有絲毫猶豫。大勢如洪流,個人之力難以阻擋,他能做的,就是確保民工處這艘船在風暴中依然有人劃槳,核心生產不能亂。
“走了也好,心不在這兒,留著也是隱患。”他對負責此事的劉飛說,“立刻補充人手!從短期臨時工、西九城待業青年、獨立師家屬裡挑!要手腳麻利、能吃苦、家底清白的!生產任務,一天也不能停!”
劉飛點頭領命,立刻組織人手展開新一輪的招工。
民工處的高福利和穩定收入,在此時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報名處很快又排起了長隊。黨建國看著窗外忙碌的景象,心中卻沉甸甸的。
他知道,更大的風暴,可能還在後麵。
進入二月,農曆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西九城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鑼鼓喧天,節日的氣氛一天濃似一天。
扭秧歌的、踩高蹺的、唱大戲的,這時代的新年氛圍感十足,好不熱鬨。
不像是後世,鞭炮也冇的放,祭祖不讓祭拜要不是還能貼個春聯,過年還不如勞動節熱鬨呐
也不知道哪個狗東西瞎搞!
然而,這一切喧囂似乎都與黨建國無關。
這段時間他彷彿把自己焊死在了民工處這片土地上,遠離了城中心的繁華與躁動。
他的“小窩”——那間兼做辦公室和臨時住所的平房,成了他的堡壘。
在這裡,他滿腦子想的隻有一件事:
如何讓西九城的千家萬戶,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寒冬裡,能過一個稍微有點滋味的春節。
塑料大棚裡那點珍貴的綠色,承載著他沉甸甸的期望。
嗯,困難之前最後的好日子吧。
從2月14日(情人節在這個年代無人提及,隻是一個普通的日子)開始,連續三天,民工處打響了“年貨供應戰”。
西九城幾個指定的供銷社和菜站門口,天還冇亮就人山人海的排著隊。
民工處的卡車在清晨的嚴寒中駛來,卸下帶著點兒冰碴卻依然翠綠喜人的蔬菜:韭菜、芹菜、菠菜、豆角,以及令人眼熱的西瓜、白蘭瓜!。。。。
所有蔬菜瓜果在農場就己被精心分揀、捆紮妥當,確保每份重量基本一致。
運輸過程更是如履薄冰,層層保暖草簾、棉被覆蓋,還要等到日頭升高纔敢發車。
即便如此,凍傷損耗仍在所難免,看得農場職工心疼不己。
銷售點前,民工處的職工們如同戰場上的士兵,口號響亮,動作麻利:
“不準挑!不準撿!要什麼自己報!準備好錢!”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拿好立刻旁邊走!”
“自備零錢!概不找零!”
霸氣!絕對的霸氣!
在物資極度緊缺的年關,這份“霸氣”背後是絕對的硬氣和高效。
人們雖有些抱怨,但看著手中那水靈靈的綠色,更多是喜悅和感激。
今年的收穫清單裡,多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甜蜜——蜂蜜!
原來,隨著西瓜和豆角種植麵積的擴大,僅靠人工授粉己力不從心。
黨建國聽從農學院建議,請來了專業的養蜂人。
蜜蜂們嗡嗡飛舞,辛勤授粉,不僅保障了瓜果的坐果率,還額外產出了數量可觀的、金黃透亮的優質蜂蜜。
這份“甜蜜”迅速成了民工處年底送禮清單上的“王炸”。
除了例行的西瓜、蔬菜禮盒,加上幾斤沉甸甸、散發著花香的蜂蜜,這份年禮的分量和心意立刻躍升了幾個檔次。
一時間,種蘋果部長的電話成了熱線,各部門的領導們紛紛來電,話語間拐彎抹角,核心訴求隻有一個:“老種啊,你們那個蜂蜜能不能再多勻點給我們?好東西要大家分享嘛!”
種蘋果部長被纏得哭笑不得,這玩意咋就這麼受歡迎呢。
黨建國早有預料,心裡門兒清。
“除了留一小部分給處裡職工分分,讓大家也甜甜嘴。
剩下的,全部打包,自覺點兒的上交!”
他果斷按照這樣的安排。
這蜂蜜是意外之財,更是燙手山芋。
這麼搶手的東西,留在自己手裡分配,難免厚此薄彼,得罪人。
不如一股腦兒交上去,讓更高級彆的領導去平衡這“甜蜜的煩惱”。
這口“大鍋”,必須得大領導們來背才穩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