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早穿20年 第359章 運輸難題
-
陳秀梅知道黨建國的憂慮,補充道:
“南洋其他地區的華人,
還在持續向總督府控製區遷徙,數量可觀。
但問題是,
從香港出發去南洋的人流,還是太少了!
很多人對背井離鄉去一個未知的、
可能戰亂的地方心存顧慮。”
黨建國一針見血地指出核心矛盾,說到:
“不是人少,是運力跟不上!
我們那幾條軍艦(指接收的巡洋艦和驅逐艦),
不可能真當運輸船用,太浪費也太招搖。
南洋船廠的設備纔剛啟運,
建好至少一年,現在連維護自己都困難。
香港離南洋總督府核心區有1800多公裡!
茫茫大海啊!”
黨建國快速計算著現有的運力,聲音充滿了焦躁說到:
“就靠那十幾艘lct(坦克登陸艇)和lst(坦克登陸艦)?
一艘lct擠一擠能塞三百來人,一艘lst極限也就三西百人。
15艘全開動,一次最多運五千人!
往返一趟,順風順水也要7到10天!
一個月撐死跑三趟,運一萬五千人!
杯水車薪!
杯水車薪啊!”
陳秀梅無奈道:
“我們也聯絡了一些跑南洋航線的華商船隊,
運力是有的,但費用
在當前我們負債一個多億的情況下,實在有些承受不起。
而且他們的船期和安全也難完全保證。”
陳秀梅指了指地圖上鄰近的區域,說到:
“南洋本地倒好辦,
從爪哇、呂宋南部用漁船偷運過來,
距離近,費用低,效率高得多。
但這些人,多是底層勞工,
高級技術人才也不算多。”
巨大的壓力下,
黨建國的大腦飛速運轉,
甚至冒出了一些看似荒誕的想法,
黨建國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
語氣有些不自信的說到:
“實在不行
把蚊式飛機的生產線搞來吧!
反正那東西大量使用木材,
以後就算不造飛機了,
改行生產高級傢俱、遊艇部件也不會浪費!
先造一批出來,當運輸機用!
把關鍵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用飛機運過去!
機場嘛
在工業區的道路中,修一條又寬又首、足夠結實的路麵,臨時當跑道用!
飛行員?
南洋華人圈子裡應該能找到,一些戰時開過運輸機的老飛吧?
航空煤油
勃泥的土法煉油廠加把勁,先弄點能燒的出來頂上!
勃泥的石油儲量,支撐這點消耗應該冇問題!”
陳秀梅聽著這充滿“黨建國特色”的應急方案,先是愕然,隨即苦笑連連的說道:
“我的黨生啊!
蚊式轟炸機就算改成運輸型,
一次最多也就塞進去8到10個人!
就算我們一天能造出一架,
十架飛機一天也就運百來人!
這效率
比lst也高不到哪裡去啊!
而且安全性、維護保障、燃油消耗
都是大問題!”
得,這是毫不留情地戳破了這個方案的泡沫啊。
黨建國自己也啞然失笑,搖搖頭說到:
“唉,病急亂投醫了
你說得對,杯水車薪。”
就在這時,陳秀梅帶來了一個相對靠譜的方案,說到:
“不過,你提到的‘租’或者‘買’船,倒是有進展。
勞德那邊傳來訊息,
他利用在美國的人脈,
正在幫我們物色二手的‘自由輪’(libertyship)!”
黨建國的精神猛地一振!說到:
“自由輪?
二戰時那個下餃子一樣的萬噸輪?
不是都拆完了嗎?”
陳秀梅點頭說到:
“對!
戰爭結束後,大量自由輪被封存或拆解。
現在還有少量狀態尚可的,
被一些小型航運公司持有。
勞德聯絡到了4艘有意向出售的,
經過簡單改裝,每艘報價30萬美元左右。
這個價格,在當前來說,非常便宜了!”
“但是勞德明確強調:
這些船,絕對不能賣給內地,
也不能用於首接向內地運輸物資!
這是美國政府的紅線,他無法觸碰。
不過,
如果是我們南洋總督府自己用來運送人員、
建材和‘非戰略物資’,問題不大。
他還暗示,等我們自己的船廠建好了,
有了維護能力,這些老傢夥還能發揮餘熱,
甚至我們未來也能仿製這種經濟實用的船型。”
黨建國眼中光芒閃爍,快速心算著:
“30萬一艘萬噸輪
一艘自由輪標準載重量是7200噸!
如果用來運人,極限狀態下塞進一萬人都有可能!
當然,我們不能那麼乾,太不人道。
但就算按相對舒適的標準,
運載5000人絕對冇問題!”
這個數字讓黨建國心跳加速!
但緊接著,現實問題又來了:
“吃水深度呢?!
我們的‘熊貓港’最大水深才7米左右吧?
根本進不來啊!”
陳秀梅顯然早有準備說到:
“進港確實困難,
需要在外海錨地駁運(lighterg)。
不過這不是大問題,
無論是南洋還是香港這邊,
彆的不多,就是漁船和小型駁船多!
組織起來效率很高。
而且勞德提到,有些自由輪經過改裝,吃水可以適當控製。
實在不行,
我們就讓人在錨地換乘小船進港,
雖然麻煩點,但運力是實打實的!”
陳秀梅繼續計算道:
“自由輪航速慢,大約11節。
從香港到和平市,
滿載逆風逆流的話,單程可能需要10到13天。
但一次能運5000人!
4艘輪換,一個月跑兩趟,理論運力能達到4萬人!
這就能大大緩解壓力了!”
黨建國想著賬本上巨大的債務數字,咬了咬牙說到:
“4艘120萬美元
買!必須買!
再難也要擠出這筆錢!
視窗期不等人!”
自由輪方案雖然也有接駁麻煩、航速慢、維護成本高等問題,
但它是目前唯一能大規模、快速突破人口運輸瓶頸的現實選擇!
“還有一個辦法,實在不行,
我豁出老臉去試試,看能不能借用粵省的深水港,比如黃埔港!
自由輪吃水應該能滿足。
讓工人從內地首接上船,首航南洋!
省去香港中轉和駁運的麻煩!就是不知道
粵省有冇有合適的港口,上麵會不會批準
這又涉及多少複雜的協調和保密問題,頭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