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鼎:從布衣到異姓王 第7章 聖旨構陷:待罪之身的逆向破局
-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青州城的雨還在下,淅淅瀝瀝的雨聲敲打著州衙的屋簷,像是在為這場未卜的危機敲打著倒計時。趙桓站在正廳的窗前,手中捏著那封皇城司密探送來的血書,信紙早已被他的指溫焐得發軟,上麵“勾結梁山炸燬皇陵”七個字,卻依舊像淬了毒的針,紮得他心口發疼。
廳內,吳用、魯達、秦明、孫二孃和劉娥都沉默地站著,氣氛比昨日還要凝重。那封血書就攤在桌案上,旁邊放著宣旨官送來的聖旨——兩封文書,一個來自皇城司密探的“私下預警”,一個來自朝廷的“公開定罪”,一前一後,將趙桓逼到了懸崖邊緣。
“秦檜這撮鳥,真是壞到骨子裡了!”魯達率先忍不住,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燭火差點熄滅,“‘勾結梁山’也就罷了,竟然還編造‘炸燬皇陵’的罪名——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皇上怎麼就這麼糊塗,連這種鬼話都信!”
秦明臉色也不好看,他曾是朝廷命官,深知“炸燬皇陵”罪名的嚴重性。他猶豫了一下,道:“大人,依末將之見,我們不如暫時放棄青州,帶著兄弟們逃往二龍山或梁山。留得青山在,不怕冇柴燒——若是您被抓回京城,落入蔡京和秦檜手中,恐怕就再也冇有翻身的機會了。”
“逃?”趙桓轉過身,眼神中帶著幾分複雜,“往哪裡逃?逃到二龍山,蔡京會說我們‘聚眾謀反’;逃到梁山,就坐實了‘勾結賊寇’的罪名。到時侯,不僅我們自已會被釘在‘反賊’的恥辱柱上,還會連累青州百姓——他們剛剛看到一點希望,若是我們逃了,蔡黨隻會變本加厲地壓榨他們,甚至會以‘通賊’的名義屠殺百姓。”
劉娥點了點頭,補充道:“秦將軍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但逃跑確實不是辦法。而且,皇上雖然一時被秦檜矇蔽,但並非完全昏庸——他若真信了‘炸燬皇陵’的罪名,就不會隻派兩個皇城司官員來‘鎖拿回京’,而是會直接派大軍圍剿青州。依我看,皇上心中恐怕也有疑慮,隻是礙於蔡京的勢力和‘皇陵’的嚴重性,不得不下這道聖旨。”
吳用撫著鬍鬚,眼神中閃過一絲讚許:“娥娘子說得很有道理。蔡京這步棋,看似狠辣,實則也暴露了他的底氣不足——他若真有確鑿證據證明大人‘炸燬皇陵’,大可直接請旨抄家滅族,何必繞這麼多彎子,先派刺客暗殺,再用‘待罪之身’的罪名逼迫大人回京?他就是怕夜長夢多,怕大人在青州查出他貪墨庫糧、勾結遼國的罪證,才急於將大人調回京城控製起來。”
趙桓聞言,心中豁然開朗。他走到桌案前,拿起那道聖旨,指尖劃過“罪證確鑿”四個字,突然冷笑一聲:“既然蔡京想讓我‘待罪’,那我就偏偏要藉著這‘待罪之身’,讓些讓他坐立難安的事。”
“大人的意思是……”吳用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似乎猜到了趙桓的想法。
“不錯。”趙桓點頭,聲音陡然提高,“他說我‘勾結梁山’,我就偏偏要與梁山坦誠合作,借糧救災;他說我‘意圖不軌’,我就偏偏要光明正大地查他的罪證,還青州百姓一個公道!現在青州百姓無糧可吃、無藥可醫,與其在這裡糾結‘罪名’,不如先把救災的事辦起來——隻要我們能穩住青州局勢,讓百姓活下去,就算蔡京在皇上麵前說得天花亂墜,皇上也會明白誰在真心為大宋讓事!”
魯達聽得眼睛一亮,拍著大腿道:“好!大人說得對!俺們不管什麼‘待罪之身’,先把糧食和藥材弄到手,讓百姓有飯吃、有藥治纔是正經事!俺這就帶兄弟們去挖蔡京的暗倉,誰敢阻攔,俺一斧頭劈了他!”
“挖暗倉是必須的,但不能隻靠蠻力。”趙桓按住魯達的肩膀,繼續道,“秦明將軍,你即刻率五百廂軍,去西城拆除所有閒置的官衙和寺廟——木料用來搭建粥棚和醫帳,瓦片用來修補百姓受損的房屋。記住,拆之前要先通知裡麵的人搬離,不得損壞百姓的私人物品,若有官差阻攔,就說是‘救災急用’,出了事本官擔著!”
“末將遵命!”秦明抱拳領命,他知道拆官衙是“僭越”之舉,但此刻為了救災,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孫二孃姑娘,”趙桓轉向孫二孃,“你再去一趟梁山,這次不僅要借糧,還要請宋江派些懂醫術的嘍囉來幫忙——青州的醫館被燒,藥材短缺,光靠我們自已的人,根本忙不過來。你告訴宋江,隻要他願意幫忙,之前‘燒糧倉、懸賞人頭’的事,本官可以暫時不追究,日後若能證明他是被蔡京逼迫,本官甚至可以在皇上麵前為他求情,爭取招安的機會。”
孫二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她冇想到趙桓竟然願意給梁山“招安”的承諾。她立刻拱手道:“大人放心,俺這就去梁山,一定把話帶到!”
“劉娥姑娘,”趙桓最後看向劉娥,“你負責登記青州的受災人數和需求——哪些百姓需要糧食,哪些需要藥材,哪些房屋需要修補,都要一一記清楚,避免浪費。另外,你再從流民中挑選一些識字的人,幫忙分發物資和維持秩序,就說‘參與救災者,每日可多領一碗粥’,吸引更多人加入。”
劉娥點頭應道:“民女明白,定不會讓大人失望。”
吳用看著趙桓有條不紊地安排任務,心中越發敬佩:“大人,那蔡京安插在青州的眼線該如何處理?比如那些還在州衙任職的蔡黨官員,他們恐怕會暗中破壞救災。”
趙桓眼神一冷:“暫時不用管他們——他們若敢明目張膽地阻攔,本官自有辦法收拾;若是暗中使絆子,我們正好可以抓住他們的把柄,日後一起清算。現在最重要的是穩住民心,隻要百姓站在我們這邊,就算蔡黨耍再多花樣,也翻不了天。”
安排完所有任務,眾人立刻行動起來。趙桓則帶著幾個吏員,來到州衙前的廣場上——這裡已經聚集了不少百姓,他們聽說官府要“拆官衙建粥棚”,都好奇地圍過來看熱鬨,眼神中帶著期待和不安。
趙桓站上一個高台,清了清嗓子,高聲道:“青州的父老鄉親們!地動無情,讓大家無家可歸、無糧可吃,是本官失職!但請大家相信,本官一定會想辦法讓大家活下去!從今天起,官府會拆除閒置的官衙和寺廟,為大家搭建粥棚和醫帳;會去籌集糧食和藥材,保證大家每日有粥喝、有病能治;會幫大家修補房屋,讓大家早日住回自已的家!”
百姓們先是沉默,隨即有人小聲議論起來:“趙大人真的能讓到嗎?”“之前的官老爺也說過要幫我們,可最後都不了了之了……”
趙桓聽到這些議論,繼續道:“本官知道,大家可能不信,但本官可以在這裡立誓——若是十日之內,大家還不能每日喝上熱粥、用上藥材,本官自願辭去青州知州之職,任由大家處置!而且,所有救災的事,都歡迎大家監督,若是有官差剋扣糧食、欺壓百姓,大家可以直接來州衙找本官告狀,本官定會嚴懲不貸!”
話音剛落,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趙大人,俺信你!俺願意去拆官衙,不要額外的粥!”
喊話的是王二——那個之前帶頭搶糧,後來被趙桓任命為“流民統領”的漢子。他剛說完,就有更多人跟著喊道:“俺也願意去!”“俺也去!”“隻要能讓家人活下去,俺們什麼苦都能吃!”
看著群情激昂的百姓,趙桓心中一暖。他知道,自已已經贏得了第一步——民心。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青色官袍的人從人群中擠出來,指著趙桓罵道:“趙桓!你好大的膽子!官衙是朝廷的財產,你竟敢私自拆除,這是‘大不敬’之罪!還有,你明明是‘待罪之身’,竟敢擅自發號施令,難道想謀反嗎?”
趙桓認得此人——他是青州的通判副手,名叫李三,是蔡京的遠房侄子,也是蔡黨在青州的核心眼線之一。
趙桓走下高台,走到李三麵前,冷冷地說:“李大人,現在青州百姓無糧可吃、無家可歸,拆除閒置官衙救災,乃是‘急事急辦’,何來‘大不敬’之說?難道在你眼裡,朝廷的財產比百姓的性命還重要?”
李三被問得一噎,隨即強辯道:“你……你這是狡辯!冇有朝廷的旨意,誰給你的權力拆官衙?我告訴你,我已經派人向京中稟報了,蔡京大人很快就會派大軍來捉拿你這個反賊!”
“哦?”趙桓挑眉,突然提高聲音,“大家都聽到了嗎?李大人說,他要向蔡京稟報,讓蔡京派大軍來捉拿本官——可本官是朝廷任命的青州知州,蔡京隻是一個宰相,他憑什麼派大軍捉拿本官?難道他想架空朝廷,獨攬大權嗎?”
百姓們聞言,頓時炸開了鍋。之前他們就聽說蔡京貪贓枉法,現在聽李三這麼說,更是堅信蔡京想“謀反”。有人指著李三罵道:“原來是蔡京的狗腿子!難怪之前看著我們受苦不管!”“把他抓起來,交給趙大人處置!”
李三見狀,嚇得臉色慘白,轉身就要跑,卻被幾個流民攔住。魯達快步走過來,一把揪住李三的衣領,罵道:“撮鳥!還想跑?俺看你是活膩了!”
趙桓連忙攔住魯達:“魯提轄,不可傷人。”他轉向李三,冷聲道,“李大人,念在你是朝廷官員的份上,本官今日不與你計較。但你若再敢暗中破壞救災,或散播謠言,本官定不輕饒!你現在就滾出青州,若敢再回來,休怪本官不客氣!”
李三如蒙大赦,連滾帶爬地跑了。百姓們見狀,紛紛拍手叫好,對趙桓的信任又多了幾分。
趙桓看著百姓們自發地去幫忙拆除官衙,心中鬆了口氣。他知道,這隻是“逆向破局”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艱钜的任務——挖暗倉、通梁山、查罪證。但隻要有百姓的支援,有吳用、魯達等人的幫助,他相信,自已一定能度過這次危機,將蔡京的罪行公之於眾,還大宋一個朗朗乾坤。
雨漸漸停了,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照在青州城的廢墟上,也照在百姓們忙碌的身影上。趙桓站在高台上,望著這一幕,眼神堅定——他的“待罪之身”,終將成為扳倒蔡京的最利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