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宋朝的脊梁 > 第405章 大眼帶人不亮招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宋朝的脊梁 第405章 大眼帶人不亮招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天佑三年,五月中,武安通往磁州的崎嶇山道上。

牛大眼騎在馬上,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心情比這坑窪不平的山路還要糟糕。他身後,跟著黑壓壓一大片人,男女老少,足有三四百口。這些都是原先圍在牛家堡外的流民,被他一番連哄帶嚇,承諾帶他們去找條活路,才勉強跟著離開那個已然絕望的蹲守之地。人群步履蹣跚,麵黃肌瘦,眼神中混雜著對牛大眼的一絲信任和更深沉的、對前路的茫然與恐懼。孩子的啼哭、老人的咳嗽、沉重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壓得牛大眼心頭沉甸甸的。

他牛德水何時乾過這種「帶孩子」的活計?戰場上衝鋒陷陣,敵營裡探聽訊息,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可眼下,這幾百張嗷嗷待哺的嘴,幾百雙期盼的眼睛,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堡裡的存糧有限,不可能無限期供養外人,唯一的辦法,就是給這些人找到能掙口飯吃的地方。

他第一個想到的,是磁州城外山腳下的那座水泥工坊。那是王鐵柱的侄子王大力主持的產業,用的是陳太初當年帶來的方子,燒出的水泥堅固異常,專供官府修城築路,生意一直不錯。牛大眼跟王大力打過幾次交道,算是熟人,想著工坊出力氣的活多,正需要人手。

晌午時分,一行人拖拖拉拉,總算看到了水泥工坊那高聳的煙囪和一片灰濛濛的廠房。

還未靠近,一股混合著石灰、煤煙和汗水的刺鼻氣味便撲麵而來。工坊外圍用簡易的籬笆圍著,入口處有持棍棒的工頭把守,警惕地打量著這群不速之客。工坊裡傳來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和窯爐的轟鳴,隱約可見一些赤著上身、滿身灰汗的工人在忙碌。

牛大眼讓流民們在遠處樹蔭下等候,自己整了整衣衫,大步走向工坊門口。守門的工頭認得他,不敢怠慢,連忙進去通報。不一會兒,一個穿著綢衫、滿麵塵灰煙火色、身材粗壯的中年漢子快步迎了出來,正是王大力。

「哎呦!這不是牛將軍嗎!什麼風把您吹到我這窮山溝裡來了?」王大力拱手笑道,笑容裡卻帶著幾分掩飾不住的疲憊和焦慮。他目光掃過遠處黑壓壓的流民,心裡已猜到了七八分,臉色不由得微微一僵。

牛大眼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王老闆,閒話不多說。你也看到了,老家遭災,活不下去的鄉親多。我給你送勞力來了!都是能下力氣的好手,現在看著瘦,喂幾頓飽飯,立馬就是一把子力氣!你工坊正需要人,就當幫鄉親們一把,也解了你的用工之急,如何?」

王大力聞言,臉上的笑容頓時變成了苦瓜相,他搓著手,壓低了聲音:「我的牛將軍啊!您這不是為難我嗎?是,工坊是需要人,可……可您看看這陣勢,也太多了!我這小廟,哪裡容得下這麼多菩薩?再說了……」他湊近一步,聲音更低,幾乎是在耳語,「現在的糧食,您知道什麼價了嗎?六貫!六貫錢一石!還他媽有價無市!我工坊裡這百十號人,每天張嘴就是錢啊!再添這麼多張嘴,我……我這工坊乾脆關門大吉算了!」

牛大眼心裡咯噔一下,他雖然知道糧價飛漲,卻沒想到已瘋狂至此。六貫一石,這簡直是搶錢!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火氣,試圖說服對方:「王大老闆,困難是暫時的!朝廷肯定不會坐視不管,賑災的糧款很快會下來……」

「朝廷?」王大力苦笑一聲,打斷了他,眼神裡滿是無奈和一絲嘲諷,「牛將軍,您是跟著秦王殿下辦大事的人,見識廣。可咱們這小地方,等朝廷的賑濟?黃花菜都涼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他歎了口氣,看了看牛大眼身後那些眼巴巴望著這邊的流民,終究還是有些於心不忍,沉吟片刻道:「這樣吧,牛將軍,您大老遠來一趟,我也不讓您白跑。我……我最多留下三十個,不,五十個!最壯實的!工錢……工錢我隻能管飯,再一天給十個大錢,這已經是看在您的麵子上了!剩下的,您……您再想想彆的法子吧?往南走,去大名府看看?那裡是大地方,機會多。」

五十個?杯水車薪!牛大眼看著王大力那張寫滿為難和算計的臉,知道再說無益。這世道,誰都不容易。他重重歎了口氣,拍了拍王大力的肩膀:「行,五十個就五十個!多謝了!剩下的,我自己想辦法。」

他轉身,走向那群望眼欲穿的流民。挑選出五十個相對強壯的青壯年,交給王大力的人帶走。看著那些人眼中重新燃起的一點希望之火,牛大眼心裡卻更沉重了。還有幾百號人,該怎麼辦?

磁州城?他不用去就知道,城門必然緊閉,守軍森嚴,絕不會放這麼多流民入城。北邊的邯鄲?聽說那邊災情更重,去了更是死路一條。眼下,似乎隻剩下一條路——向南,去大名府!那是北京,是朝廷在北方的重要據點,或許……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走!跟我去大名府!」牛大眼翻身上馬,聲音洪亮,試圖給這群絕望的人注入一點勇氣。他摸了摸懷裡從堡裡帶出的、已然不多的盤纏,心中一片茫然。前路漫漫,這幾百人的性命,就係在他這個粗豪漢子的身上了。

幾乎與此同時,相州府城(彰德府治所)內。

諸葛不亮站在自家商鋪二樓的窗前,望著街道上明顯增多的巡邏兵丁和行色匆匆、麵帶憂色的路人,眉頭微蹙。城外的流民已聚集數千,雖然知府和本地鄉紳(如韓琦家族的莊子)開設了粥棚每日施捨稀粥,勉強吊著性命,但城內的緊張氣氛卻與日俱增。他深知,這種脆弱的平衡隨時可能被打破。

他迅速回到書案前,鋪開信紙,研墨揮毫,將相州乃至整個豫北地區(湯陰、內黃等地)赤地千裡、河流乾涸、流民聚集的嚴峻情況,以及地方官府應對乏力、糧價失控、社會秩序瀕臨崩潰的現狀,簡明扼要地寫了下來。寫完,他取出專用的細小信管,將紙條卷好塞入,來到後院鴿舍,挑選了一隻最健壯的信鴿,將密信綁在鴿腿上,輕輕一拋。信鴿撲棱棱展翅高飛,向著東南開德府的方向而去。他必須讓秦王殿下第一時間掌握最真實的地方情報。

做完這一切,諸葛不亮來到前廳,找到正在覈對賬目的父親諸葛青。諸葛青年近花甲,麵容清臒,仍保持著讀書人的儒雅氣質,但眉宇間也帶著對時局的憂慮。

「父親,」諸葛不亮開口道,「如今是多事之秋,朝廷雖知災情,但賑濟到位尚需時日。相州多山,情況尚比南邊平原略好,但亦不能久持。兒有一計,或可緩解眼前之困,亦能為將來謀利。」

諸葛青放下賬本,看向兒子:「哦?亮兒有何高見?」

諸葛不亮從容道:「眼下城外流民眾多,其中不乏精壯勞力和善於女紅的婦人。我們何不趁此機會,以工代賑?可招募些婦人,到咱家的肥皂、白糖工坊做些分裝、貼標等輕省活計,管飯,再給些微薄工錢。再招募些男子,去城外咱家的田莊,修繕水利,挖深池塘。父親您想,今春大旱如此,依往年經驗,秋汛恐會更猛,提前加固堤壩、疏通溝渠,有備無患。」

諸葛青撚須沉吟:「此舉……雖是好意,然耗費頗大,且易招人非議。自有官府主持賑濟,我等商賈之家,何必越俎代庖,徒惹麻煩?」

諸葛不亮微微一笑,笑容裡帶著幾分商人的精明和謀士的深遠:「父親,您這算盤打得可就窄了。您想想,平日哪有這麼容易招募到這麼多廉價的勞力?如今正是『抄底』納人的好時機!我們所費不過些許糧米工錢,卻能得實實在在的水利工程和工坊產能,更能收買人心,穩固家業。此其一。」

他壓低了聲音:「其二,據兒所知,秦王殿下在海外(指流求、金山等地)正亟需大量人口墾殖。如今內地流民遍地,正是輸送人力的良機。我們在此地以工代賑,暗中甄彆、安撫流民,待殿下那邊船隊準備停當,便可有序輸送。這豈不是大功一件?父親,您要相信兒的眼光,用不了十天半月,殿下要人的指令,必會到來!我們現在做的,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更是為國分憂的義舉!」

諸葛青聽著兒子條理清晰的分析,尤其是提到秦王殿下的海外佈局,眼中閃過一道亮光。他深知兒子如今的身份和見識已非尋常商人可比。思索片刻,他緩緩點頭,臉上露出了釋然和讚許的神色:「亮兒思慮周詳,遠勝為父。就依你之言去辦吧!我這就吩咐下去,在城外莊子設點,招募人手。家中存糧,還可支撐一段時日。」

諸葛不亮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他知道,父親這一關過了,他在相州的這步棋就能走活。既能緩解本地壓力,又能為秦王殿下的大計鋪墊,一舉兩得。

就這樣,牛大眼帶著數百流民,踏上了前往大名府的艱難旅程,前路未卜。

而諸葛不亮則在相州城內,悄然佈下了一顆以工代賑、暗蓄人力的棋子。

北方的旱災仍在持續,但不同的人,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在這片焦灼的土地上,尋求著生機與變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