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算了,隨便吧 有跡可循
有跡可循
慶功宴上那突如其來的訊息,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頭,激起的漣漪久久不散。林晚星感到失落與心碎,而在蘇念辰這邊,這看似自然的戀情開端,其實也纏繞著一段連她自己都未曾仔細梳理的因果。
蘇念辰和林晚星一樣,內心深處牢牢守護著那個由她們和陳靜共同構築的“三人基地”。那是她們獨立於原生家庭、也區彆於普通社交的獨特空間,承載著彼此最真實的脆弱與溫暖。她篤定地認為,即便是戀愛,也絕不能破壞這份來之不易的和諧與堅固的友誼。
然而,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終究是有限的。
在林晚星備戰考研的那段日子裡,蘇念辰幾乎將所有的情感支援都傾注在了她的身上。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扮演著一個無限包容、情緒穩定的支援者。她傾聽林晚星的焦慮,安撫她的崩潰,為她打理瑣事,成為她身後最堅實的依靠。
可人心是肉長的。太寵著同居人的結果,就是她自己內心深處,也罕見地、強烈地渴望能被人體貼,能被“寵”一下。她也有研二的學業壓力,有被導師隨叫隨到、如同廉價勞動力般的疲憊與委屈,有對未來的迷茫。這些情緒,她不敢,也不忍向正處於關鍵時期的林晚星傾訴。
於是,她的情感世界出現了一個連她自己都未察覺的“空子”。
就在這時,那位同門的師兄出現了。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她的疲憊,會在她熬夜後遞上一杯溫熱的咖啡;會在她被導師訓斥後,用輕鬆的話語化解她的沮喪;會記住她隨口提過喜歡的東西,在某個尋常日子給她一個小驚喜。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關懷,恰恰填補了蘇念辰那時情感上的“虧空”狀態。她發現自己難得地、可以暫時卸下“照顧者”的身份,成為一個可以被照顧、被關注的物件。這種被“看見”個體需求的感覺,對於當時那個將大部分能量都輸送給林晚星的她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現在想來,蘇念辰也意識到,正是當時為林晚星乾著急、全身心投入支援的狀態,讓她自身的情感需求變得格外凸顯,這才被那位師兄恰到好處的溫柔,鑽了內心的空子。
研一尚可,研二時真是腳不沾地,身心俱疲。在她周圍的關係網裡,林晚星需要她全力支撐;父母遠在故鄉,溝通總有隔閡;而陳靜,成了她唯一能感到久違安心的出口。她們通過微信,互相吐槽著導師的嚴苛,訴說著實驗的失敗,也分享著對未來就業城市的憧憬與猶豫。與陳靜的交流是平等的、鬆弛的,無需她過度付出,也無需她隱藏脆弱。
正是在這種多重壓力的交織下,師兄的陪伴,便成了她灰暗忙碌生活中一束意外的、溫暖的光。她並非有意破壞與林晚星的“基地”,隻是在自身能量即將耗竭之時,本能地靠近了那個能給她補充能量的人。這其中的複雜與微妙,直到林晚星心碎的眼神映入眼簾,她才隱約有所體悟,卻已不知從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