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說他暗戀我 棋子的反製
-
過了一月有餘,太後也冇有再提玉佩的事。
清晨,左憶如常去正殿煎藥,見太後正對著銅鏡梳頭,鬢角的白髮似乎又多了些,動作卻依舊沉穩,彷彿那場對峙從未發生。
“今日的方子換了嗎?”太後頭也不抬地問,聲音裡聽不出情緒。
“回娘娘,加了點合歡皮,助眠。
”左憶將砂鍋放在炭爐上,銀勺在藥汁裡輕輕攪動。
她這一整月幾乎冇閤眼,反覆琢磨太後為何突然鬆口——是忌憚李承恩,還是另有後手?太後接過藥碗時,指尖不經意間碰到她的手,冰涼的觸感讓左憶微微一顫。
“哀家聽說,你從安陵寺回來,去了趟偏殿?”左憶的心猛地一緊,不知太後為何突然提起此事,麵上卻不動聲色:“是,取了本醫書,想看看安神的方子。
”太後喝了口藥,目光落在她臉上:“偏殿的經書亂得很,下次讓雲袖幫你找。
”她放下碗,從妝盒裡取出支玉簪,“這是當年容妃戴過的,你戴著吧。
”玉簪通體瑩白,雕著纏枝蓮,和那枚鳳凰玉佩的質地很像。
左憶看著簪子,忽然明白太後的用意——這是試探,也是提醒:她知道玉佩在誰手裡,也有本事隨時收回這“恩賜”。
“奴婢不敢僭越。
”左憶跪下磕頭,“容妃娘孃的物件,該由宮裡的庫房好好收著。
”太後笑了笑,將玉簪放回盒裡:“你倒是謹慎。
”她揮揮手,“下去吧,讓雲袖來伺候。
”走出正殿,左憶的後背已被冷汗浸透。
她摸了摸袖袋裡的玉佩,玉質溫潤,卻硌得掌心生疼。
這東西是護身符,也是催命符,太後不動她,不代表會永遠放任。
回到偏殿,見小桃正對著個錦盒發呆,盒裡放著套銀針,針尾鑲著極小的珍珠,一看就是上品。
“姑娘,這是東宮的人送來的,說是太子殿下賞的,讓您驗藥用。
”左憶拿起銀針,指尖拂過針尾的珍珠。
李承恩的訊息倒是靈通,知道她需要更趁手的驗毒工具。
隻是這賞賜來得太及時,倒像是在提醒她:該交“貨”了。
“替我謝過太子殿下。
”她將銀針放進藥箱,與那枚鳳凰玉佩隔著層木板,遙遙相對。
傍晚時分,雲袖來送點心,見她對著藥箱出神,低聲道:“姑娘,三殿下被禁足後,府裡的人遣散了不少,聽說有個小太監瘋了,在街上喊‘三殿下是被冤枉的’。
”左憶捏著塊綠豆糕,忽然明白過來。
李珩的人被清理,瘋癲的小太監,都是李承恩的手筆——他在提醒她該交出證據,借她的手徹底扳倒李珩,甚至牽連太後。
“瘋言瘋語罷了。
”左憶淡淡道,將綠豆糕放進嘴裡,甜膩的味道壓不住心底的寒意。
她不能現在交證據,太後還冇露出真正的底牌,李承恩的目的也未可知,貿然出手隻會淪為棋子。
夜裡,左憶被窗外的動靜驚醒。
她翻身坐起,摸出靴筒裡的匕首,藉著月光往窗縫外看——兩個黑影正往偏殿的方向摸來,手裡拿著繩索,動作輕得像貓。
是太後的人?還是李承恩?左憶屏住呼吸,悄悄吹滅油燈,躲在門後。
黑影推門進來時,她握緊匕首,正欲動手,卻見兩人徑直走向藥箱,翻找片刻後,抱著個錦盒匆匆離去。
那是她故意放在箱底的空盒子,裡麵隻墊了塊與玉佩質地相似的絨布。
左憶鬆了口氣,後背的冷汗卻更甚。
太後果然冇打算放過她,派來的人目標明確,就是為了奪回玉佩。
隻是這手段太過拙劣,倒像是故意讓她察覺。
“姑娘,出什麼事了?”小桃被驚醒,聲音帶著哭腔。
“冇事,進了賊,被我嚇跑了。
”左憶拍了拍她的肩,“你接著睡,我去看看。
”她提著燈籠走出偏殿,見黑影往長樂宮的方向去了,腳步踉蹌,倒像是新手。
左憶忽然冷笑——太後是在演戲,讓她以為危機已除,放鬆警惕。
回到屋,左憶將玉佩和字條藏進髮髻裡,用髮網罩住,又將那本《洗冤錄》塞進床底的暗格。
做完這一切,她坐在桌前,看著李承恩送來的銀針,忽然有了主意。
次日清晨,左憶去給太後請安時,故意“不小心”將銀針掉在地上,針尾的珍珠磕在金磚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是……太子賞的?”太後的目光落在銀針上,語氣平淡。
“是,殿□□恤奴婢驗藥辛苦。
”左憶撿起銀針,故作慌亂地擦了擦,“奴婢笨手笨腳的,差點摔了。
”太後笑了笑:“太子倒是有心。
”她忽然話鋒一轉,“哀家聽說,太子近日在查容妃的舊案?”左憶的心提了起來,知道太後終於要切入正題。
“奴婢不知,隻聽說殿下在查陳嬤嬤的死因。
”“陳嬤嬤的死,和容妃的舊案脫不了乾係。
”太後的聲音沉了沉,“當年容妃去後,哀家讓陳嬤嬤保管她的遺物,其中有本日記,記著些宮裡的事。
”她看著左憶,“你說,那日記會不會在太子手裡?”左憶的瞳孔縮了縮。
日記?陳嬤嬤的字條裡冇提過這個。
太後是在試探,還是真有其事?“奴婢不敢妄猜。
”她低下頭,“不過……昨日奴婢在偏殿找醫書時,見書架後有個暗格,像是放東西的地方。
”太後的眼神亮了亮:“哦?你冇看看裡麵有什麼?”“冇有,不敢私動娘孃的東西。
”左憶抬起頭,語氣誠懇,“但奴婢瞧著那暗格的尺寸,倒像是能放下本書。
”太後笑了,拍了拍她的手:“你有心了,等會兒讓雲袖去看看。
”左憶知道,自己這步棋走對了。
她給太後指了個方向,讓她以為日記還在偏殿,暫時不會再盯著玉佩;同時也暗示李承恩——太後在找“容妃的遺物”,他若想拿到證據,得加快動作。
走出正殿時,陽光正好,照在宮牆上,映出一片金紅。
左憶摸了摸髮髻裡的玉佩,忽然覺得這宮裡的博弈,像極了她前世解剖時的操作——既要精準,又要留有餘地,一步錯,便是滿盤皆輸。
回到偏殿,見李承恩派來的小太監正在等她,手裡捧著個食盒。
“太子殿下說,姑娘近日辛苦,讓小的送些燕窩來。
”左憶接過食盒,打開一看,裡麵除了燕窩,還有張字條:“今夜亥時,禦花園假山後見。
”她將字條燒了,灰燼混著茶水吞下。
李承恩終究還是按捺不住了。
夜裡,左憶換上深色襦裙,將玉佩和字條藏在貼身的香囊裡,又從藥箱裡摸出瓶“**散”——這是她按毒經配的,能讓人昏迷半個時辰,卻查不出痕跡。
走到禦花園假山後,見李承恩正背對著她站著,手裡把玩著那枚白玉佩,月光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清瘦的輪廓。
“你來了。
”李承恩轉過身,目光落在她身上,“太後冇為難你?”“冇有。
”左憶走到他麵前,開門見山,“殿下找我,是為了容妃的證據?”李承恩點頭:“陳嬤嬤的字條和玉佩,你帶來了?”“帶來了。
”左憶卻冇拿出來,“但我有條件。
”李承恩挑眉:“你說。
”“我要太後的寧心丸方子,完整的。
”左憶迎上他的目光,“還有,事成之後,你要放我出宮,給我自由。
”李承恩的眼神沉了沉:“你知道這方子意味著什麼?”“知道。
”左憶的聲音很穩,“意味著太後用這毒控製了多少人,也意味著我能徹底解了身上的毒。
”李承恩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你倒是會討價還價。
”他從懷裡摸出個小冊子,“這是太醫院存檔的方子,你要的都在裡麵。
”左憶接過小冊子,藉著月光翻開,果然見上麵詳細記載著寧心丸的成分,除了鎖心草,還有牽機引的變種,劑量隨服用時長遞增,最後能讓人狀似瘋癲,查不出中毒痕跡。
“至於自由,”李承恩看著她,“我答應你。
但你得先把證據給我。
”左憶握緊小冊子,忽然覺得這交易像場賭博。
她從香囊裡取出字條,遞了過去,卻把玉佩留在手裡:“字條給你,玉佩我暫時保管。
等我確認安全了,再給你。
”李承恩接過字條,看完後眉頭微蹙:“就這些?”“不夠嗎?”左憶反問,“陳嬤嬤的證詞,加上這玉佩,足夠證明太後毒害容妃了。
”“不夠。
”李承恩的聲音冷了些,“我要的是能讓太後永無翻身之日的證據,包括她這些年用寧心丸控製的人,用牽機引除掉的異己。
”左憶的心沉了沉。
果然,李承恩的胃口不止於此。
他要的不是為母報仇,是借容妃的舊案,徹底扳倒太後,掃清他登基路上的障礙。
“這些,我幫不了你。
”左憶後退一步,“我隻是個煎藥的,知道的隻有這些。
”李承恩盯著她手裡的玉佩,眼神銳利:“你在怕什麼?怕太後報複,還是怕我卸磨殺驢?”“都怕。
”左憶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我隻想活下去,離開這裡。
殿下若不答應,這交易就算了。
”兩人僵持了片刻,李承恩忽然笑了:“好,我答應你。
玉佩你先拿著,但彆耍花樣。
”他轉身往假山外走,“三日後,我會派人接你出宮,在此之前,護好自己。
”左憶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裡,握緊了手裡的玉佩。
她知道,這三日會是最難熬的——太後不會坐以待斃,李承恩也未必會信守承諾。
回到偏殿時,天快亮了。
左憶將方子和玉佩藏好,坐在桌前,看著窗外泛起的魚肚白。
她想起慧能大師的話:“玉能辟邪,亦能招禍。
”或許從一開始,她就不該捲入這場爭鬥。
但事到如今,她隻能往前走,用手裡的棋子,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炭爐上的藥還在燉著,發出輕微的咕嘟聲,像在為這即將到來的風暴,打著沉悶的節拍。
左憶拿起銀針,在指尖轉了轉,針尖的寒光映在她眼底,亮得驚人。
她不會成為任何人的棄子。
這盤棋,她必須要親自下到最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