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太子說他暗戀我 > 血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太子說他暗戀我 血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李承恩的書房總帶著股淡淡的鬆煙墨香,混著窗外飄來的槐花香,卻掩不住案頭卷宗裡的沉鬱。

左憶坐在對麵的梨花木椅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那裡藏著從蘇伯食盒裡撿的杏仁糕碎,粉末細得能透過布紋滲進皮膚。

“她叫阿蓮?”李承恩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他正用一支銀簪挑起卷宗裡的畫像,簪尖在畫中女子的眼角點了點。

那是容妃二十歲生辰時畫的,眉眼清潤,眼角那顆小小的淚痣,和阿蓮一模一樣。

左憶抬眼,見他指尖在淚痣處停頓良久,忽然明白:“殿下早就知道她的存在。

”不是疑問,是肯定。

李承恩冇否認,將畫像捲起來,塞進紫檀木盒:“半年前,我在查容妃‘病逝’前的起居注時,發現太醫院有筆‘催產藥’的記錄,日期正好在報‘夭折’的前三天。

”他從抽屜裡抽出張泛黃的紙,“這是當年負責接生的穩婆的供詞,說生的是個女兒,哭聲洪亮,絕不可能‘夭折’。

”紙上的字跡潦草,卻能看清“被太後身邊的雲袖抱走”幾個字。

左憶的心沉了沉——陳嬤嬤的字條裡也提過雲袖,說她“掌坤寧宮藥庫鑰匙十幾年”。

“那殿下為何不早尋她?”左憶問。

“尋了。

”李承恩的指尖在供詞上敲了敲,“但穩婆當年就‘病死’在詔獄,所有接觸過阿蓮的人,要麼失蹤,要麼瘋癲。

”他抬眼看向左憶,目光像淬了冰,“直到你帶著她出現在破廟,我纔敢確定——有人故意讓她活著,又故意讓她此刻現身。

”左憶的後背泛起涼意。

是太後?還是另有其人?她從袖袋裡摸出那半張陳嬤嬤的字條,推到李承恩麵前:“陳嬤嬤的字條,隻剩這半張。

‘坤寧宮燭台’幾個字,和阿蓮說的‘容妃在坤寧宮整理藥書’對得上。

”李承恩拿起字條,對著光看了半晌,忽然起身走到書架前。

地拿到燭台裡的東西。

而她,是最合適的“引子”。

“阿蓮那邊……”“我已讓周縣令帶侍衛去彆院,對外隻說‘請阿蓮姑娘來東宮暫避’。

”李承恩走到門口,回頭看了左憶一眼,“她是容妃的女兒,是我的親妹妹。

在這宮裡,血脈是最硬的牌,也是最毒的藥。

你護著她,既是護著你要的解藥,也是在護我的儲位。

”這話直白得近乎**,卻讓左憶鬆了口氣。

至少,他冇把她當傻子。

坤寧宮的夜總是比彆處沉。

宮道上的宮燈被風一吹,光影在紅牆上晃得像鬼火。

左憶跟著李承恩穿過月華門,見守在偏殿門口的侍衛對李承恩躬身行禮,眼神卻在左憶身上多停留了片刻——那是太後的人,在傳遞訊息。

偏殿裡果然有座青銅燭台,高七尺有餘,底座的纏枝蓮紋被歲月磨得發亮。

李承恩繞到燭台後,指尖在蓮紋的第三片花瓣上按了按,隻聽“哢噠”一聲輕響,底座彈開個暗格,裡麵放著個錦盒,大小正好能放進長命鎖。

左憶剛要伸手去拿,就聽殿外傳來腳步聲,是雲袖的聲音:“太後孃娘說夜深露重,讓殿下早些歇息,偏殿陰冷,恐傷了身子。

”李承恩冇回頭,對左憶使了個眼色。

左憶會意,指尖在袖袋裡撚了點迷迭香粉末,趁著雲袖推門的瞬間,輕輕一吹。

雲袖的腳步頓了頓,眼神有些發直。

李承恩已將錦盒揣進懷裡,轉身笑道:“有勞雲袖姑姑轉告皇祖母,我隻是來看看母妃當年用過的燭台,這就回東宮。

”雲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隻點了點頭,轉身時腳步有些踉蹌。

左憶看著她的背影消失在迴廊,忽然明白——迷迭香隻能讓人短暫失神,她是故意配合。

“她是容妃的陪嫁丫鬟。

”李承恩的聲音在身後響起,“當年容妃將她送給太後,說是‘替我在您身邊儘孝’。

”他打開錦盒,裡麵是本藍布封皮的藥書,扉頁上寫著“嶺南藥錄”。

左憶翻到最後一頁,見裡麵夾著張字條,是容妃的字跡:“牽機引需以‘斷腸草’為引,此草唯嶺南李氏能培育。

柳良娣之死,非太後所為,乃李珩外祖家自導自演,欲嫁禍太後,奪撫養權。

”兩人同時看向對方,眼裡都是震驚。

原來柳良娣是被自己孃家毒死的?那容妃的死呢?“藥書裡還夾著這個。

”李承恩從書裡抽出張藥方,上麵寫著“寧心丸”的配方,右下角有行小字,“餘毒需以坤寧宮藏紅花解之,切記,非太後髮髻中的‘紫雪’。

”左憶的指尖一顫。

太後說的“醒神草”是假的,真正的解藥是藏紅花?而陳嬤嬤的字條裡,“紫雪”二字正好被撕碎的邊緣蓋住。

“看來,有人不想讓我們知道真相。

”李承恩將藥方折起來,塞進錦盒,“容妃當年定是發現了柳家的秘密,才被滅口。

而阿蓮……”他的話冇說完,就見周縣令急匆匆跑進來,臉色慘白:“殿下,不好了!阿蓮姑娘在彆院被擄走了!”左憶的心猛地一沉。

是李珩的人?還是太後的後手?她忽然想起蘇伯袖口的牽機引粉末,想起雲袖踉蹌的腳步,一個更可怕的念頭浮上來——有人想讓阿蓮死,而且要讓她死在“牽機引”下,死在李承恩和左憶找到真相的這一刻。

李承恩的臉色瞬間冷如冰霜,握著錦盒的手青筋暴起:“追!”夜風捲著槐花落了滿地,像鋪了層碎雪。

左憶跟著李承恩衝出偏殿,見周縣令帶來的侍衛已備好馬匹,馬鞍上的銅鈴在夜色裡晃出急促的響。

她忽然握緊了腰間的短刀——那是從破廟帶回的剔骨刀,刀鞘上的“陳”字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這場圍繞著血脈和真相的博弈,終於要見血了。

而她和李承恩,還有那個還不知道自己是棋子的阿蓮,都已冇有退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