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太子說他暗戀我 > 江南月,故人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太子說他暗戀我 江南月,故人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春祭後的第三日,濟世堂的藥香裡混了些新采的薄荷氣。

左憶正將萬華珠的解毒方謄抄在宣紙上,字跡比往日圓潤些——許是心境鬆快了,連筆尖都帶著幾分暖意。

“姑娘,宮裡來人了!”小石頭舉著個明黃的卷軸,踩著門檻進來,鞋尖沾著的槐花瓣撒了一路,“說是陛下的賞賜!”左憶放下筆,見傳旨的太監是皇帝身邊的李德全,臉上堆著慣常的笑,眼神卻在掃過藥櫃時,多了幾分探究。

“左姑娘接旨吧。

”李德全展開卷軸,尖細的嗓音在藥香裡盪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氏憶,智破奸佞,護駕有功,特賞江南蘇州織造局彆院一座,良田百畝,錦緞千匹。

另賜‘濟世仁心’匾額一方,以彰其德。

欽此。

”賞賜厚得有些反常。

左憶叩首接旨時,指尖在冰涼的青磚上輕輕蜷縮——江南蘇州,正是柳黨殘餘盤踞之地,也是她查出斷魂草染“醉顏紅”的源頭。

皇帝此刻賞她去江南,說是“彰德”,倒更像……讓她離開京城。

李德全將旨意遞過來,壓低聲音笑道:“姑娘是個聰明人,陛下的意思,是讓您暫避風頭。

畢竟太後黨羽雖除,暗處盯著您的眼睛,可不少呢。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案上的銀護指,“太子殿下也在宮裡候著,陛下讓您領了旨,去紫宸殿回話。

”紫宸殿的檀香比往日更沉些。

皇帝坐在龍椅上,見左憶進來,抬手示意身旁的錦凳:“坐吧。

江南的宅子,是朕讓工部新修的,臨著太湖,院裡種了些薄荷,你該會喜歡。

”左憶謝了座,目光落在皇帝身上。

扳倒太後這幾日,先前病態憔悴的臉色如今在溫和的笑意下蕩然無存。

“謝陛下恩典。

”她輕聲道,“隻是民女醫術粗淺,擔不起這般厚賞。

”“你擔得起。

”皇帝打斷她,指尖在珠上輕輕一按,“若不是你,春祭那日,太廟已成修羅場。

隻是……”他話鋒微頓,看向殿外,“樹大招風。

如今朝堂雖清,暗處的眼睛卻多,你留在京城,太過危險。

”話音剛落,李承恩從殿外走進來,玄色常服的領口沾了點墨痕,想來是剛議完事。

他見左憶捧著聖旨,臉色微變,快步走到她身邊:“父皇,兒臣以為,左姑娘不宜離京。

她的醫術,京中還有用……”“承恩。

”皇帝抬手止住他,語氣裡帶著不容置疑,“朕知道你惜才。

可左姑娘是女子,總不能一直陷在朝堂漩渦裡。

江南水土好,讓她去休養些時日,也是好事。

”他看向左憶,目光溫和卻有分量,“你說呢?”左憶迎上皇帝的視線,忽然明白了。

那座江南宅院,是賞賜,也是一道無形的屏障,將她與京城的權謀、與李承恩,輕輕隔開。

太後倒了,她這個“破局之人”成了新的焦點,而皇帝……或許並不希望太子身邊,有一個這般洞悉人心的“助力”。

偌大的殿中一瞬間陷入了沉寂當中。

李承恩欲說些什麼,左憶搶先回話“民女願去江南。

”她起身屈膝,聲音平穩,“蘇州織造局的‘醉顏紅’染坊,臣女還未徹查。

去江南,正好將斷魂草的餘毒清了,也算不負陛下所托。

”李承恩猛地轉頭看她,眼底的錯愕像投入湖麵的石子,盪開層層漣漪。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在觸到左憶的目光時,忽然頓住——她的眼神很靜,像水,似平淡,深處卻藏著一絲不易察的安撫。

看著他們的小動作,皇帝笑了,笑意卻未達眼底:“好,不愧是左姑娘。

明日便啟程吧,朕讓承恩送你出城。

”從紫宸殿出來,宮道旁的海棠開得正盛。

李承恩沉默地走在左憶身側,玄色披風的邊角掃過石階,帶起些落瓣。

“你不必答應的。

”他的聲音很沉,像壓著塊石頭,“父皇他……”“殿下。

”左憶停下腳步,抬頭看他,陽光透過海棠枝,在她發間織成金網,“陛下說得對,我確實該離京。

太後黨羽的餘孽,不會放過我這個‘罪證’。

去江南,既能查染坊餘毒,也能讓殿下少些牽絆。

”她從袖中取出那支蘭草銀簪,簪尾的“憶”字在光裡閃了閃,“這個,我帶著。

”李承恩看著她將銀簪插進發間,淺碧色的裙角拂過他的袍擺。

他忽然伸出手,想像春祭那日一樣,替她拂去發間的花瓣,指尖卻在半空中停住,轉而握緊了拳:“我會儘快查清京中事,去找你。

”“嗯。

”左憶點頭,眼底的笑意像浸了蜜的甘草,“江南的薄荷該長好了,到時我替你曬乾了寄回來。

”離彆的前一夜,濟世堂的燈亮到很晚。

左憶將容妃的醫案、斷魂草的毒理筆記,還有李承恩送的那對銀護指一一放進紫檀木匣。

小石頭在旁打包藥材,忽然抽了抽鼻子:“姑娘,太子殿下在門外。

”左憶立刻放下手中的動作,走到窗邊,見李承恩立在月光裡,不知站了多久,玄色披風被夜風吹得獵獵作響,像欲飛的蝶。

他冇進來,隻是望著藥櫃的方向,身影在月色裡拉得很長,帶著種說不出的落寞。

她推開窗,薄荷的涼氣湧進來:“殿下進來喝杯茶吧。

”李承恩走進來時,帶著身夜露的濕。

左憶給他斟了杯甘草茶,茶湯在白瓷杯裡泛著淺黃。

“江南多雨,我讓周瑞給你備了防潮的藥箱。

”他從袖中取出個小巧的銅製溫度計,“這個能測水溫,驗毒時用著方便。

”左憶接過溫度計,這是她之前和李承恩閒談時描述的,冇想到他按描述的樣式,讓工匠打造了出來,銅壁上刻著細密的刻度。

“多謝殿下。

”李承恩看著她,想說些叮囑的話,喉頭卻像被什麼堵住。

他忽然起身,從書架上取下那本她常翻的《洗冤錄》,在扉頁上寫下一行字:“江南月,故人情。

待我,尋你。

”字跡力透紙背,帶著他慣有的沉穩,卻又藏著幾分不易察的急切。

左憶將書收好,指尖劃過那行字,像摸著他溫熱的指尖。

左憶輕輕的笑了“殿下可還記得欠我一杯桂花茶,莫要忘了”“定不負此約”第二日清晨,京城的城門剛開,左憶的馬車便駛了出去。

李承恩站在城樓上,看著那輛青布馬車漸漸消失在官道儘頭,手裡捏著片她昨夜窗台上的薄荷葉,涼意從指尖漫到心底。

他忽然想起春祭那日,皇帝對他說的話:“承恩,你是儲君,心要通透,不能太暖。

太暖了,容易被人看透。

”那時他不懂,如今看著空蕩蕩的官道,忽然明白了——賞江南宅院,哪裡是為左憶避風頭,分明是在告訴他,有些牽絆,該斷就得斷。

可他斷不了。

那枚銀護指,那本《洗冤錄》,那個在驗毒時眼神發亮的姑娘,滲進了他的骨血裡。

馬車上,左憶掀開窗簾,望著漸漸遠去的京城輪廓。

李德全派人送來的“護送”侍衛,正不遠不近地跟著,明著是保護,實則是監視。

她將那支蘭草銀簪拔下來,放在掌心摩挲,簪尾的“憶”字被體溫焐得發燙。

皇帝的深意,她懂。

李承恩的掙紮,她也懂。

這場風波裡,她是破局的刀,卻也成了礙眼的鋒。

離開,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既順了皇帝的意,也讓她能在江南,徹底查清那些藏在“醉顏紅”裡的未了之事。

隻是……心裡像空了塊,風一吹,就泛起薄荷般的涼。

她想起李承恩在城樓上的身影,想起他寫下“待我,尋你”時的眼神。

馬車碾過官道的石子,發出規律的聲響。

左憶靠在車壁上,閉上眼,鼻尖似乎又聞到了濟世堂的藥香,混著他身上的檀香,清清淡淡,卻讓人安心。

江南的月,該和京城的不一樣吧?她想。

或許更柔些,像他寫在扉頁上的字,藏著未說儘的情意。

車窗外,春風拂過麥田,翻起碧浪。

左憶睜開眼,望向遠方——那裡有太湖的波,有染坊的煙,有未了的案,或許,還有一場值得等待的重逢。

馬車漸漸駛入江南的煙雨裡,將京城的風,遠遠拋在了身後。

但左憶知道,有些東西,是風帶不走的,比如那支蘭草銀簪,比如那個在心裡越來越清晰的身影。

車輪滾滾,像在譜寫一首未完的詩,詩裡有江南的雨,有長安的風,還有個在風雨裡執著前行的女子,和她藥箱裡的千般故事,萬般牽掛。

而京城的紫宸殿裡,皇帝看著李德全遞上的密報,上麵寫著“左憶已出京,太子殿下獨上城樓,立三刻乃歸”。

他將密報放在燭火上點燃,火苗舔著紙頁,映著他眼底深不見底的光。

燭火漸漸熄滅,留下點灰燼,散在沉沉的檀香裡。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