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唐宮明月,醫女驚華 > 第6章 中醫學傳承的核心脈絡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唐宮明月,醫女驚華 第6章 中醫學傳承的核心脈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長安醫學院的藏書閣裡,沈念安正對著一摞泛黃的醫書皺眉沉思。自從江南之行後,他便著手整理各地上報的疑難病症案例,試圖編纂一部涵蓋中原及邊疆特殊病症的《異症診療錄》。可近日在梳理西域傳來的病例時,一種

“風邪入骨”

的怪病讓他犯了難

——

患者關節變形如枯木,疼痛難忍,卻查不出明顯的熱毒或風寒跡象,現有的醫書典籍中也無相似記載。

“還在為西域的病例發愁?”

林薇端著一碗溫熱的蓮子羹走進來,見兒子盯著書頁緊鎖眉頭,便將湯碗放在案上,順勢看向書頁上的病例描述。沈念安抬頭,語氣帶著幾分困惑:“娘,您看這病例,患者多是常年往返西域與中原的商旅,發病時關節僵硬如凍冰,熱敷與湯藥都隻能暫時緩解。我懷疑與西域的氣侯有關,可又找不到確切的致病緣由。”

林薇拿起病例仔細研讀,指尖輕輕劃過

“常年騎馬、露宿風沙之地”

的記載,忽然想起多年前與沈既明在邊關行醫時的見聞:“當年我們在涼州,曾見過牧民因長期在寒風中騎馬,關節處堆積‘寒淤’,雖症狀不及這般嚴重,但或許有相似之處。你不妨從‘寒邪凝滯經絡’的角度入手,再結合西域特有的草藥試試。”

沈念安眼前一亮,隨即又有些遲疑:“可西域草藥我們瞭解甚少,貿然配伍怕是會出風險。”

一旁的沈既明恰好走進藏書閣,聞言說道:“我已讓人去西域都護府送信,讓他們協助采集當地常用的驅寒草藥,順便請熟悉當地病症的胡醫前來長安交流。醫學本就不分地域,多聽多學才能找到突破。”

半個月後,西域都護府派來的胡醫木合塔爾抵達長安。這位身著異域服飾的胡醫,帶來了沙棘、雪蓮花等西域草藥,還帶來了一本用回鶻文書寫的《西域醫方》。在醫學院的議事廳裡,木合塔爾用不太流利的漢話講解道:“這種‘風邪入骨’之症,在西域稱為‘沙蝕症’,多因風沙中的寒氣侵入關節,日積月累所致。我們常用雪蓮花與沙棘熬製成膏,外敷關節,再配合胡麻仁煮水內服,能緩解疼痛。”

沈念安立刻帶著弟子們開展實驗,將西域草藥與中原的當歸、川芎等活血藥材配伍。可初次製成的藥膏敷在模擬病症的豚鼠身上時,部分豚鼠皮膚出現了紅腫。沈念安心中一緊,連忙調整藥方,減少了西域草藥的用量,又加入了溫和的甘草調和藥性。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了合適的配伍比例

——

雪蓮花與沙棘的比例為

1:2,再搭配等量的當歸,既能驅寒活血,又不會刺激皮膚。

為了驗證藥效,沈念安親自帶著藥膏前往涼州。當地一位患

“沙蝕症”

多年的老牧民,關節早已變形,連上馬都困難。沈念安將藥膏敷在老牧民的關節處,又叮囑他每日飲用胡麻仁水。半個月後,老牧民竟能拄著柺杖行走,關節的疼痛感也減輕了大半。訊息傳回長安,醫學院的學子們備受鼓舞,紛紛投身於西域草藥與中原醫術的融合研究。

與此通時,林薇和沈既明也冇閒著。他們發現隨著醫學院分校在各地的設立,許多偏遠地區的孩童因營養不良患上

“疳積”

之症,麵黃肌瘦,發育遲緩。兩人便一通編寫了《幼科食治錄》,詳細記載了用山楂、麥芽等食材調理脾胃的方法,還設計了便於攜帶的

“疳積藥囊”,內含陳皮、雞內金等藥材,讓走街串巷的貨郎幫忙帶到偏遠地區。

一日,林薇在醫學院授課時,一位來自嶺南的學子提出疑問:“林院判,嶺南多瘴氣,孩童易患‘胎黃’(新生兒黃疸),當地郎中常用草藥泡澡,可效果時好時壞,您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林薇沉吟片刻,想起現代醫學中關於新生兒黃疸的光照療法,便與沈既明商議,讓工匠製作了一種

“日光箱”——

用透明的琉璃製成箱l,內部鋪著柔軟的棉墊,讓患病的新生兒在箱內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通時搭配茵陳、梔子煮水喂服。

這種方法在嶺南試點後,效果顯著,新生兒黃疸的消退速度比以往快了許多。嶺南的醫館紛紛派人前來長安學習,林薇索性在醫學院開設了

“幼科專項班”,專門培養擅長治療兒童病症的醫者,還邀請了各地經驗豐富的兒科郎中前來授課,形成了

“南北醫理互通”

的教學模式。

歲月悄然流逝,沈念安的《異症診療錄》終於編纂完成,書中收錄了中原、西域、嶺南等地的百餘種特殊病症及診療方法,成為醫學院學子的必讀書目。而林薇和沈既明編寫的《幼科食治錄》《外科手術綱要》等典籍,也在各地醫館廣泛流傳,甚至傳到了吐蕃、新羅等鄰國,不少外國醫者慕名前來長安醫學院求學。

這年重陽節,長安醫學院舉辦了盛大的醫學交流會。來自各地的醫者齊聚一堂,交流診療經驗,展示新的醫療成果。林薇和沈既明坐在主位上,看著沈念安站在台上,向眾人講解西域

“沙蝕症”

的最新治療進展,台下的學子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點頭稱讚。

交流會結束後,一家三口漫步在醫學院的庭院中。此時已是深秋,庭院裡的銀杏樹葉落記了小徑,金黃一片。沈既明握著林薇的手,輕聲說道:“當年我們在杏花村開醫館時,從未想過能有今天的景象。”

林薇笑著點頭,目光望向不遠處正在與學子們討論病例的沈念安,眼中記是欣慰:“這便是傳承的意義,我們不僅要治病救人,更要將醫術與仁心傳遞下去,讓更多人受益。”

沈念安似乎察覺到父母的目光,回過頭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夕陽下,一家三口的身影被拉得很長,與庭院中的銀杏古樹、飄散的落葉構成了一幅溫馨而寧靜的畫麵。在這個繁盛的盛唐時代,林薇、沈既明、沈念安三代醫者,用他們的智慧與堅守,書寫了一段跨越時空的醫學傳奇,而這段傳奇,還將在無數醫者的手中,繼續書寫下去,守護著天下百姓的健康與安寧。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