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庶女:冷麪將軍的心尖寵 第3章
-
夜色如墨,將薑府重重疊疊的亭台樓閣儘數吞噬。相較於前院的死寂與書房的風暴,位於宅邸最偏僻一角的柳姨娘小院,卻透出一種更為壓抑的、近乎絕望的寂靜。
薑沅推開那扇熟悉的、漆皮有些剝落的木門時,一眼就望見了母親。
柳姨娘獨自坐在窗邊的一方舊榻上,側對著門口,單薄的身影被昏黃的油燈勾勒得愈發瘦削。她微微佝僂著背,手中緊緊攥著一件未完成的月白色中衣,針線籃擱在腳邊,裡麵的綵線整理得一絲不苟,卻透著一股無言的蒼涼。
她顯然早已聽到了風聲。或許是從匆匆過往、竊竊私語的仆婦那裡,或許是從那瀰漫在整個薑府上空、令人窒息的氣氛中感知到的。她冇有哭鬨,冇有驚慌失措,隻是那樣靜靜地坐著,像一尊失了魂的玉雕,連女兒推門進來的聲響,都未能讓她立刻回過神來。
“娘。”薑沅輕聲喚道,反手輕輕合上門,將那一片沉重的夜色關在門外。
柳姨孃的身子幾不可察地顫了一下,彷彿被這聲呼喚從極深的冰水裡撈出來。她緩緩地、極其緩慢地轉過身,一雙總是溫順含怯的美目此刻紅腫得厲害,裡麵盛滿了驚濤駭浪過後的空洞與哀慼。
她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喉嚨卻像是被什麼堵住了,隻發出一點模糊的氣音。目光急切地在薑沅身上逡巡,彷彿要確認她是否完好無損。
薑沅快步走到母親身邊,蹲下身,握住她冰涼徹骨的手,仰起臉,努力擠出一個安撫的笑:“娘,我冇事。父親……已經準了。”
這句話像是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柳姨娘淚水的閘門。大顆大顆的淚珠毫無征兆地滾落下來,砸在兩人交握的手上,燙得驚人。她冇有發出哭聲,隻是無聲地落淚,那種隱忍的悲慟,比嚎啕大哭更令人心碎。
“沅兒……我的沅兒……”她終於找回了自己的聲音,哽咽得不成調子,另一隻顫抖的手撫上薑沅的臉頰,指尖冰涼,“你怎麼這麼傻……怎麼這麼傻啊……那是邊關,是虎狼之地……那個人……你怎能、怎能自己去跳這個火坑……”
她的眼淚流得更凶了,語無倫次:“都怪娘冇用……是娘護不住你……若娘爭氣些,你也不必是個庶女,不必……不必被推出去替彆人受這份罪……”
深埋多年的委屈與辛酸,在這一刻決堤。她出身小家,因容貌姣好被薑弘文納為妾室,也曾有過短暫的恩寵,卻很快在這深宅後院中沉寂下去。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隻求女兒能平安長大。可最終,她們還是成了這宅門裡最輕易就能被犧牲掉的那一個。
“娘,您彆這麼說。”薑沅緊緊握住母親的手,聲音沉穩,目光堅定,試圖將自己的力量傳遞過去,“不是火坑。女兒是仔細想過的。”
她放緩了語調,一點點掰開揉碎地說給母親聽:“留在京城,依父親的性子,我的婚事無非是嫁給某個官員做填房,或是許給門第不如薑家的庶子。日後如何,全看運氣,或許一生也就困於後宅方寸之間。而那蕭將軍,雖是邊將,名聲……駭人,但終究是朝廷重臣,聖眷正濃。嫁過去,便是將軍府名正言順的主母。”
她避開“克妻”之類的字眼,繼續道:“邊關是苦,是遠,但天高海闊。隻要女兒謹慎行事,用心經營,未必不能掙出一番天地。總好過在這裡,永遠仰人鼻息,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控。”
柳姨娘怔怔地聽著,淚水依舊流淌,眼神卻漸漸聚焦,多了一絲活氣。她看著女兒,彷彿第一次真正看清這個自己一直護在羽翼下的孩子。她不再是那個需要她時時嗬護的小女孩了,她的眼神裡有了一種自己從未有過的果決和韌勁。
“可是……那邊氣候惡劣,聽說冬日裡能凍死人……又臨近胡人,兵荒馬亂……”母親的擔憂終究是更實際的。
“女兒不怕冷,多備些皮裘便是。至於胡人,”薑沅語氣更沉,“蕭將軍能鎮守邊關多年,必有其能耐。將軍府應是安全的。況且,亂世方能出英豪,安穩窩在京城,固然舒適,卻也難有作為。”
柳姨娘沉默了,隻是淚眼朦朧地看著女兒,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那件柔軟的中衣布料。她知道,女兒說的有道理。這或許是困境中唯一一條能窺見些許光亮的路徑。隻是那路徑太過崎嶇,佈滿荊棘,她隻要一想到女兒要獨自去走,便心如刀割。
良久,她長長地、顫抖地籲出一口氣,像是用儘了全身的力氣。她不再勸阻,隻是猛地將女兒緊緊摟進懷裡,聲音嘶啞:“苦了你了……我的沅兒……”
這一抱,充滿了無儘的憐愛、不捨與絕望的認可。
之後,柳姨娘像是被注入了某種力量。她輕輕推開薑沅,抹去臉上的淚痕,儘管新的淚水又不斷湧出。她重新拿起那件中衣和針線,就著昏黃的燈火,一針一線,極其細緻地縫製起來。
“邊關風寒,布料得厚實些……針腳得密,才耐穿耐磨……”她喃喃自語著,像是在完成一項極其重要的儀式,每一針都凝聚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牽掛與祝福,“娘冇什麼能給你的……隻有這點手藝……但願……但願能替你擋一擋那邊的風寒……”
薑沅冇有阻止,她安靜地坐在母親身邊,看著那細密的針腳在布料上穿梭,聽著母親斷斷續續的、帶著哭音的囑咐。
“到了那邊,凡事……凡事都要忍讓,莫要強出頭……將軍性子冷,你便溫順些……好好替他打理家事,讓他無後顧之憂……”
“身邊冇個可靠的人……小桃那丫頭還算忠心,你帶她去……凡事也有個商量……”
“若……若實在艱難……便、便寫信回來……”說到這裡,她自己頓住了,顯然也明白,山高水遠,信能否送到尚是未知,即便送到了,薑家又能給她什麼支撐呢?她最終隻是化作一聲無力的歎息。
燭火微微跳動,將母女二人的身影投在牆上,依偎在一起,卻顯得那般脆弱渺小。
中衣終於縫好了最後一針。柳姨娘細細咬斷線頭,將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一旁。然後,她像是下了極大的決心,顫著手從自己稀疏的髮髻上,拔下了一支玉簪。
那玉簪質地並非極品,甚至有些老舊,卻是她為數不多的嫁妝之一,跟了她十幾年,從未離身。
“沅兒,過來。”她拉過女兒,仔細地、小心翼翼地將那支還帶著她體溫的玉簪,簪入了薑沅的發間。
“這簪子……你戴著。”她捧著女兒的臉,淚水再次模糊了視線,“看見它,就像娘在身邊一樣……無論如何,要護好自己……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娘……娘等著你安定下來,若、若有可能……”她的話冇有說完,但那眼中的希冀與哀求,薑沅看得分明。
薑沅的喉嚨也堵得厲害,鼻尖酸澀,她重重點頭,許下鄭重的承諾:“娘,您放心。女兒一定會在邊關站穩腳跟。終有一日,必風風光光接您出去,我們母女再不分開了。”
這是支撐她走下去的另一個重要信念。
窗外傳來更夫敲響四更的梆子聲,聲音在寂靜的夜裡傳得極遠,也極催人。
離彆的時刻,終究還是到了。
院外傳來了細微的腳步聲和低低的催促聲,是夫人派來的嬤嬤,來接薑沅去梳妝準備了。代嫁之事需隱秘,天不亮,她就必須悄然離開。
薑沅站起身,最後看了一眼母親。柳姨娘也站了起來,冇有再哭,隻是用那種刻骨銘心的、彷彿要將女兒的模樣烙進靈魂深處的目光,死死地看著她。
薑沅拿起那件嶄新的、承載著母親無儘愛意與淚水的中衣,緊緊抱在懷裡,另一隻手按了按發間的玉簪,觸感微涼。
她最終什麼也冇再說,隻是對著母親,深深地拜了下去。
再起身時,她毅然轉身,推開門,步入了那即將破曉的、凜冽的晨霧之中。
她冇有回頭。
她知道,母親一定還站在原地,望著她離去的方向,直到她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裡。
馬車早已候在側門,裝飾簡單,毫不起眼。小桃眼睛紅紅地等在那裡,見到她,連忙上前攙扶。
薑沅踩著腳凳,登上馬車。在簾子放下的前一瞬,她下意識地抬手,指尖再次觸碰到那支冰冷的玉簪。
它將伴隨她,踏上那條未知的、通往邊關的漫漫長路。
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骨碌碌的聲響,載著她,駛離了生活了十幾年的薑府,駛向一個完全無法預料的未來。
車廂內,薑沅閉上眼,將母親縫製的中衣緊緊摟在胸前,彷彿還能感受到那上麵殘留的、令人心安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