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經緯2 第2章 數據迷霧
-
黑暗持續了三天。
“天命”係統崩潰的餘震,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塑著城市的肌理。起初是精緻的混亂——那些依賴中央調控的自動化係統停擺,導致水管裡流出帶著鐵鏽味的濁水,垃圾處理係統癱瘓,堆積的廢棄物在高溫下開始散發異味。隨後是更原始的騷動——搶劫從大型商超蔓延到街邊小店,倖存下來的治安力量退守到幾個核心行政區,無力顧及更廣闊的城區。
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新的“氣味”,由恐懼、無措和悄然滋生的暴力混合而成。
李哲家半地下的“極客港”維修店,成了“根脈”網絡第一個穩定的物理節點。陳遠山和李哲幾乎不眠不休,將蒐集來的舊路由器、中繼器進行改裝,刷入精簡韌體,讓它們擺脫對中心服務器的依賴,能夠自主組網。
“信號覆蓋半徑大概五百米,”李哲指著螢幕上閃爍的拓撲圖,眼睛裡布記血絲,聲音卻帶著興奮,“目前穩定接入的有三十七個節點,主要是我們這條街的住戶和小店。帶寬低得可憐,傳文字都費勁,但……它活著。”
這三十七個節點,像黑暗森林中彼此確認位置的螢火蟲,微弱,卻堅定。
陳遠山揉了揉酸脹的眉心,將目光從螢幕移向角落裡那本祖母的筆記本。他翻開一頁,上麵畫著盤根錯節的榕樹氣根,旁邊娟秀的字跡註釋著:“獨木難成林,根連根,方抵風雨。”
“光有網絡不夠,”陳遠山輕聲說,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說給李哲聽,“我們需要‘土壤’。需要知道,在這五百米內,誰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根’。”
他動手在“根脈”網絡上創建了幾個最簡單的公共資訊板。
第一個是【資源地圖】。用戶可以用極簡的代碼標記位置和物品資訊:[座標a7]
巷口老王五金店,存有手動水泵、扳手、鐵絲。店主在,可用物資交換。
[座標b2]
張姨家頂樓儲水罐,存有雨水,經初步過濾,可應急飲用。需自帶容器。
資訊粗糙,甚至帶有風險,但它是真實的、可觸及的。這與“天命”時代那些精確到毫升、卻可能因係統癱瘓瞬間消失的虛擬庫存數據,形成了諷刺的對比。
第二個是【技能共享】。[id:退休張工]
精通水電維修,可協助檢查線路,報酬:食物或資訊。
[id:護士小趙]
具備基礎醫療知識,可處理簡單外傷,暫缺藥品。
這些資訊的流動,開始以一種緩慢而堅實的方式,重新編織社區的聯絡。人們發現,隔壁那個沉默寡言的老電工,比任何智慧管家都更瞭解這棟樓的線路走向;街角水果店老闆囤積的幾箱瓶裝水,在斷水初期成了維繫生命的甘泉。
然而,迷霧並未散去,隻是變換了形態。
“遠山,你看這個。”李哲指著一條剛跳出來的資訊,眉頭緊鎖。[緊急]
城西避難所發放救援物資,憑身份識彆碼領取,速傳!
資訊源是一個新加入不久、信號微弱的節點。
“查一下路徑。”陳遠山說。
李哲快速敲擊指令,追蹤資訊傳遞的鏈條。幾分鐘後,他臉色難看地抬頭:“資訊源頭無法追溯,經過三次跳躍,最初釋出者的設備id是偽造的。而且……我剛用長波電台和城西那邊的火腿友聯絡過,根本冇有官方避難所的訊息。”
一條假訊息。目的不明,可能是惡作劇,也可能是為了引誘心存希望的人進入混亂的城西區域。
“數據迷霧……”陳遠山低語。失去了權威的資訊源,去中心化的網絡在賦予個l力量的通時,也成了謠言和惡意滋生的溫床。信任,成了比能源更稀缺的資源。
就在這時,維修店的捲簾門被輕輕敲響。門外站著一個神色惶恐的中年女人,手裡緊緊攥著一個老式智慧手機。
“我……我在‘根脈’上看到你們能修東西?”她怯生生地問,“我家的收音機壞了,唯一的……我想聽聽外麵的訊息,是不是……是不是國家來救我們了?”
陳遠山和李哲對視一眼。他們看到了女人眼中的渴望,也看到了那渴望背後深不見底的迷霧。
“我們看看。”陳遠山接過那檯布記灰塵的收音機。
修複收音機並不難,更換幾個老化元件即可。但更重要的是,陳遠山耐心地告訴她,如何旋轉調頻旋鈕,辨彆哪些是可能的官方信號,哪些可能是乾擾或虛假廣播。他給了她一點希望,但冇給她不切實際的幻想。
女人千恩萬謝地離開後,李哲歎了口氣:“我們能修好一台收音機,但能修好整個資訊的生態嗎?”
陳遠山冇有直接回答。他走到窗前,看著外麵被夜色籠罩的街道。幾處由“根脈”用戶自發點燃的篝火,在黑暗中搖曳,映出人影綽綽。那裡有交換,有交談,有微弱的互助在發生。
“祖母說過,辨彆野菜和毒菇,需要的是經驗和代代相傳的知識。”他轉過身,眼神在蓄電池燈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清亮,“我們現在要讓的,就是在這片數據迷霧裡,建立起辨彆‘可食用資訊’的經驗和規則。‘根脈’不能隻是一個工具,它必須……自已學會呼吸,學會過濾。”
他回到工作台,開始起草一份簡單的《根脈網絡資訊驗證公約》,提議對資訊來源進行評級,對傳播未經證實緊急資訊的行為進行標記。
這是一個微小的開始。如通在茫茫迷霧中,試圖立起第一塊指路牌。前路依舊未知,但“根脈”的觸鬚,在吸納養分的通時,也開始學習如何抵禦毒素。它不僅在連接設備,更在艱難的時世中,摸索著連接信任與理性的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