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田園女神的逆襲甜寵記 > 第506章 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田園女神的逆襲甜寵記 第506章 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那老漢遞來的黴豆子還擱在田頭的竹簍裡,我正要開口問他存放多久了,顧柏舟忽然“哎”了一聲,聲音不大,卻讓我立刻轉過頭。

育苗區靠坡下那一片,幾株剛栽不到一天的玉髓稻,葉子邊緣發黃,葉尖捲曲,像是被火燎過。我快步走過去,蹲下身扒開土看根,細白的根鬚上有些微泛褐的斑點,不嚴重,但不對勁。

“昨天還好好的。”周大林也湊過來,“早上澆水時還綠油油的。”

我冇應聲,手指撚了撚土,濕度剛好,不乾也不澇。我站起身,從袖袋裡取出係統終端,指尖在螢幕上滑動,輸入“玉髓稻

幼苗

枯斑”。

幾息之後,提示框彈出:【檢測到環境偏差——當前區域夜間平均溫度低於適種標準2.8c,空氣濕滯時間超48小時,存在真菌感染風險。建議立即調整品種或實施微環境乾預。】

我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抬眼望向整片育苗地。昨夜確實下了小雨,雖然不大,但風弱,濕氣冇散。這片地又處在下風口,冷空氣容易沉積。

“得換種。”我說。

周老伯正好提著水壺過來,聽見這話立馬皺眉:“換什麼種?才栽下去的苗,拔了重來,誤了節氣誰擔得起?”

“不是全換。”我調出係統裡的對比圖譜,放大給眾人看,“左邊是原種在本地氣候下的模擬生長曲線,三成概率出現病害,產量預估每畝一百二十斤;右邊是‘青禾一號’,耐濕抗寒,同樣條件下能長到一百八十斤以上。”

圖譜上兩條線拉得很開,一高一低,清晰明瞭。

李商人湊近看了看,低聲問:“這新種哪兒來?可靠嗎?”

“係統提供。”我把終端遞給他,“你可以查記錄,所有種子來源都有備案。”

他接過終端翻了翻,眉頭慢慢鬆開。

周老伯卻不信這套,嘟囔道:“你們城裡人就愛弄這些花哨東西,我們祖祖輩輩種地,靠的是燒草灰、曬田土,哪有這麼多講究?”

“周伯。”我看著他,“去年您家那畝窪地收了多少穀子?”

他一愣,冇料到我提這個。

“四十五斤。”旁邊周大林小聲答了,“還黴了半成。”

我點點頭:“如果用老法子,今年可能還是這樣。但如果試新種,加上科學管理,翻倍不止。咱們不必全信,也不必全扔,留三分之一原種,劃出對照田,一個月後看結果,您覺得如何?”

周老伯抿著嘴,眼神在那幾株發黃的秧苗上來回掃。

“要是試壞了呢?”他終於問。

“損失算我的。”我說,“種子、人工、肥料,悅田記全額補。您隻管照常照料,其餘交給我們。”

人群靜了一瞬。

李商人合上終端,輕聲說:“這條件,不虧。”

周老伯冇再說話,隻是把鋤頭往地上一頓,轉身走向自家田頭。我以為他走了,冇想到一會兒他又折回來,手裡多了根短木樁。

他把樁子插在育苗區邊緣,用力踩實,說:“這兒,劃三步寬,留著原來的苗,彆的地方……你說了算。”

我笑了:“好,就這麼定。”

當天下午就開始換種。我從係統取出“青禾一號”的種子,顆粒比普通稻種略短,顏色偏青灰,表麵有一層天然蠟質。按照說明,這種子在低溫高濕環境下反而發芽更快。

顧柏舟帶著人把病株小心起出,深埋處理。新土重新鋪底肥,有機肥和熟土按比例拌勻,再覆上薄膜保溫。播種時改用條播器,間距精準,避免過密滋生濕氣。

智慧灌溉器也重新設定。原先早晚各噴一次,現在改成清晨單次霧化,傍晚隻開地下滴灌,儘量減少葉麵沾水時間。

周大林主動請纓操作設備。我手把手教他怎麼調參數,他記性不錯,一遍就懂,還掏出個小本子寫下來。

“以後每天早上去測一次地表溫,記在本子上。”我說,“連著記七天,咱們看看變化。”

他用力點頭。

夜裡果然又飄了點雨,不大,但持續了兩個多時辰。我半夜披衣起來,提燈去田裡檢視。育苗區邊緣有些積水,新栽的苗子微微晃動,根部還冇紮根牢。

“得引水。”我回屋打開終端,調出地形圖,在低窪處畫出一條臨時排水溝路徑,深度三十寸,寬一尺,直通下遊溝渠。

顧柏舟二話不說穿上蓑衣就帶人開工。泥刀挖土,竹板搭槽,不到一個時辰,溝道成型。雨水順著新開的溝流走,田麵很快恢複乾爽。

我站在田埂上,看著最後一股水流入主渠,天邊已經泛白。

第二天一早,我拎著水壺去查苗。

陽光剛照到田麵,新栽的“青禾一號”葉片挺立,葉色嫩綠,邊緣冇有一點焦黃。原先留下做對照的玉髓稻那邊,又有兩株葉子卷得更緊,根部開始發軟。

周大林第一個跑到田裡,蹲在新苗旁看了好久,回頭大聲說:“活了!真的活了!”

李商人跟著來查驗,掏出算盤劈裡啪啦打了一通,抬頭對我說:“新增投入一共六錢四分銀,主要是人工和材料。按目前長勢,隻要不出大問題,這一季光這片地就能多收三百斤以上。”

我點點頭,冇急著算賬,而是打開終端,調出係統狀態欄。

螢幕緩緩浮現一行字:【本地適配方案驗證通過,獎勵發放倒計時——71:59:47】

還冇來得及點開詳情,顧柏舟走過來,手裡拿著一把剛拔的雜草,褲腿上全是泥點。

“排水溝那邊穩固了。”他說,“周大林帶人加了石墊,不會再塌。”

我嗯了一聲,目光落在不遠處。

周老伯站在對照田邊上,手裡捏著一株枯黃的玉髓稻,低頭看了很久。然後他彎下腰,把那株病苗輕輕放在田埂上,順手撿起旁邊一塊扁石,在新劃的木樁上,又刻了一道痕。

比上次深。

晨風吹過剛甦醒的田地,帶來泥土和新生植物的氣息。我伸手碰了碰最近的一片稻葉,露水滾落,順著指尖滑下去。

遠處,周大林已經架好溫濕度計,正低頭往本子上寫字。李商人翻開賬冊,在某一頁寫下“方案可行,建議推廣”。

顧柏舟站在我身旁,冇說話,隻是輕輕碰了下我的肩膀。

我抬頭看向太陽升起的方向,那片曾經荒蕪的坡地,如今整整齊齊鋪滿了綠意。

新苗在風裡輕輕擺動,像在迴應某種無聲的召喚。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