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自己,決定你的未來 8?運用易於接受的說法
-
8運用易於接受的說法
內容和中心意思都一樣的話,由於所用的說法不同,產生的效果可能會大不相同。有的可能會讓人覺得親切,易於接受;有的則讓人覺得生硬,因而不為所動。請看下麵的例子:
“請全家人一起來吃一次火鍋和水餃,過一個快樂的週末吧!”這種說法讓人倍感親切溫馨,因而極具誘惑力。相比之下,“這是正宗神戶牛,是最最高級的牛肉”這樣的說法就顯得蹩腳。
通常,隻是反覆強調一種商品的優點,未必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因為不管什麼商品,它的價值隻有在使用之後才能得以證明,所以使用前的空洞說明說服力往往不會太大,而真正高明的作法應當是主動向客戶說明購買某種商品後會帶來的各種好處。對這些好處進行詳細、生動、準確的描述,纔是引導客戶購買商品的關鍵。
一般來說,說明購買某一商品會帶來益處時,應該圍繞客戶的需要,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如果是我,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呢?”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去努力,必能深入到客戶所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能抓住所要說明的要點。
一位顧客走進一家家電行,她想買台冰箱,但拿不定主意該買哪一種比較好。於是她向店員詢問:“我該買大一點的較好呢,還是小一點的?”這時,過來一位業績良好、很有經驗的推銷員,這樣告訴她說:“這台大的比較好一些,夏天你不僅可以為每一個家人準備好冷毛巾,甚至還可以將您先生的家居服裝放進裡麵,使他度過一個涼爽的夏天。相信您和您的家人都會為此感到高興的。”於是,那位顧客點頭作出決定:“是啊,那我就買這一台了。”體會一下這位推銷員的說法,是不是你也會覺得不太容易拒絕呢?
改變思維,循循善誘。實際生活中,有的顧客是帶著固定思維走進商店的,如果隻用簡單的語言,直來直去加以拒絕,自然會拒客於千裡之外,倘若用誠懇的態度,高超的經營技巧,便會改變其原有的想法,樂意接受同類產品,使商機再現。
一天,一位婦女走進百貨店向女店員問道:“有冇有灰手套?”“抱歉,已經冇有了。”女店員雖然說了聲抱歉,但態度冷漠,這位婦女也便失望地離去。
一會兒,又有位婦女走過來問道:“有冇有銀灰色的手套?”這時,一位老店員迎上前去,爽聲答道:“很抱歉,剛剛賣光,再過幾天才能進貨。進貨前,能不能用白色的代替呢?”“但是……”“白色手套更醒目,與您的時裝更相襯,最近,比較流行這種白色手套。”
麵對老先生的懇切言辭,這位女士說:“好,我買白色的。不過,手套愛臟。”
“對,白色確實容易臟。這樣就要勤洗,我想如果再有一副可替換的,那就方便多了。”
老先生柔和的聲調,誠懇之情溢於言表,有著無比的吸引力和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這位女士聽後立即露出了愉快的笑容,高高興興地買了兩副。
這便是老店員的“花言巧語”“軟化”了女士的思想,導致她慷慨解囊。
要使彆人能夠接受你的說法,就要替彆人著想。把產品能夠滿足對方需要的優點說出來,對方就會接受你的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