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自己,決定你的未來 7?推銷商品有奇招
-
7推銷商品有奇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手林立,強者如雲,依靠普通的辦法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尤其是後起之秀,要想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必善於運用以奇妙取勝的謀略。所謂以奇妙取勝,關鍵在於一個“奇”字,但不能違背事理把它變成荒誕的東西。必須建立在瞭解事物奧妙的基礎上,把“奇”和“妙”有機統一起來,否則,再離奇古怪也無法起到積極的作用。
生產部門和經營部門之所以要生產、經營某一種商品,無疑是有著交換的願望,但消費者未必對此種商品有交換的需求。隻有當一方的願望和另一方的需求相一致的時候,交換纔會變成可能。
這裡蒐集的都是商品生產、經營部門為達成交換而采用的種種推銷招數。這些招數也許會令人稱奇叫絕,也許會在細細品味之後,倒覺得也很平常。但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一種推銷效果甚佳的推銷術,都是頗費心機的。
第一,將錯就錯,自圓其說。一般說來,產品的成本高導致售價高,無疑是不利於推銷的。但德國一家刀片公司卻理直氣壯地拿著不是當理說,在一則廣告中向客戶們這樣表白心跡:“本公司的刀片總比彆的牌子貴一點,工廠努力降低成本,但無法辦到,因為隻有把鬍鬚颳得乾乾淨淨纔是最為重要的。”這則廣告給消費者留下了該公司是以生產出優質刀片為天職的良好印象。因此,儘管刀片的價格高,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其銷量直線上升。
第二,減價莫如增貨。商品滯銷,庫存過多,資金週轉不靈,遇到諸如此類急需把商品推銷出去的情況,經營者往往采取折價的方式處理。折價作為一種促銷方式並無不可,但就其效果來說,未必最佳。因為大凡折價的商品,多屬過時、質次價高、不適用的商品,所以儘管折價,顧客也不一定願意買,況且人們大都存在羞於購買削價商品的虛榮心理。
日本青年木村不是靠減價,而是靠增貨促銷,即“交一元錢可以購買到一元一角錢的商品”。其實,減價與增貨在本質上並無多大差彆,但人們的心理感受卻大不一樣。顧客花一元錢可以買到一元一角錢的商品,覺得是受到了優惠,心理上能保持平衡,所以便紛紛到木村的店來購買商品。
第三,限量銷售。假如黃金能像撫順的煤炭一樣,年產千萬噸以上,人們就不會將其視為貴重之物,並製成各種首飾佩戴,以示豪富了;假如煤炭也像黃金一樣稀少,淘之不易,人們怕是要揣起一塊來,以顯尊貴了。精明的商人,巧用這“物以稀為貴”的原理推銷商品,極為成功。
法國經營皮箱的路易·維頓公司,嚴格控製銷售數量,即使客戶訂貨量再大,也一律執行“限量銷售”,以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麵。有一位日本顧客,3天上門10多次,每次都提出要買50隻手提箱,雖然倉庫有大量存貨,但銷售人員卻聲稱貨源告急,每人隻能買兩隻。許多人聞訊,紛紛登門搶購。“限量銷售”法,適應了顧客願買緊俏貨的心理,保證了這家公司的皮箱常年暢銷不衰。
意大利的萊爾市場是一個很有特色和名氣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任何一種商品上市,總是會吸引眾多消費者紛至遝來,爭相搶購,呈現一派門庭若市、生意紅火的興旺景象。緣何?原來這個萊爾市場對所有進貨的商品統統僅出售一次,即使是市場十分熱銷的產品也毫不例外地絕不再次進貨經營。這麼一來,久而久之便給消費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即萊爾市場上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買到最新的產品,在萊爾市場上切不可猶豫,“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喲!也正因為如此,萊爾市場不僅經營狀況一向很好,而且成為馳名國際的“獨此一次”市場。
有一年,規模宏大的世界博覽會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世界上各大廠家都紛紛派人會集此地,陳列各自的產品。美國赫赫有名的57罐頭食品公司經理漢斯先生也親赴會場,將自己有名的罐頭食品拿來參加展覽。但是此次會展高手如雲,漢斯受到了排擠,博覽會工作人員分派給他一個會場中最偏僻的閣樓。前來博覽會參觀洽談的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卻幾乎冇人光顧漢斯先生的閣樓。在這種極為不利的境地中,漢斯並冇有屈服,他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來扭轉被動的局麵。最後,他終於想出了一條絕妙的計策——投誘餌。
於是乎,會場中參觀的人常常從地上拾到一些小小的銅牌,上麵刻著一行字:拾得這塊銅牌,就可以拿它到閣樓上的漢斯食品公司換取紀念品。這就是漢斯的誘餌。這一招果真有效。不久之後,漢斯先生那座無人問津的小閣樓便被擠得水泄不通。會場主持人擔心閣樓會倒塌,不得不趕緊請木匠來加固。從那天起,漢斯的小閣樓成了使人走運、中彩的“聖地”,參觀者絡繹不絕。直到地上的銅牌冇有了,人們依然順著這種好兆頭前來此處“覽聖”。在這種盛況下,漢斯的名聲被廣為傳頌,57罐頭食品公司的產品大受歡迎。在全球範圍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各國的企業家們除了竭力追求產品(服務)質量和企業信譽之外,還紛紛絞儘腦汁想出了許多商品推銷的奇招怪術,居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