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推演北原,我成了亂世屯王 > 第3章 鐵匠忠心,共築簡陋水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推演北原,我成了亂世屯王 第3章 鐵匠忠心,共築簡陋水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豆種袋靜靜躺在老榆樹下,麻布表麵沾著夜露凝成的細點。

陳硯舟蹲在田邊,右手食指貼著大腿外側輕敲三下,節奏如刻。

他閉眼,意識中數據流淌。

地下水位:-83米

地勢落差:東高西低,坡度17°

可調用資源:枯木四根(直徑12-18),廢鐵十二斤,麻繩三十尺

人力:趙老栓(l能評級:c-,右膝舊傷影響負重)

最優解:鏈鬥式水車,效率提升32倍,日均供水可覆五畝

睜眼時,他已起身,走向趙老栓。

“溪在東坡下,三裡外。”他說,“要引水上田,得造個‘翻車’。”

趙老栓正拍打褲腿上的塵土,聞言一怔:“翻車?你是說龍骨水車?”

“對。”

“那東西官渠才用,鐵軸鐵鏈,木板嚴絲合縫,靠人力踩踏提水。”趙老栓搖頭,“咱們冇鐵,冇匠人,連圖紙都冇有。不如挖渠,慢慢引。”

“挖渠要兩個月,豆種七日後就得下地。”陳硯舟從袖中抽出隨身小刀,在泥地上劃出輪廓,“用不著鐵軸。主輪用硬木,外圈包鐵皮防磨;鏈條用廢鐵熔鑄環扣,三十節足夠;鬥板斜角四十五度,每轉一圈提水兩桶。”

他畫完,指節又輕敲兩下。

推演更新:

木齒輪咬合角:20°(磨損率下降61)

鏈條節距:15(匹配人l轉速峰值)

鬥板弧度:r=30(提水效率
41)

“照這個尺寸打,明晚能出第一組部件。”他說。

趙老栓蹲下身,盯著地上的圖。

線條規整,標註清晰,角度數字精確到個位。

他忽然抬頭:“你這圖……怎麼像我師父燒掉的《農器譜》?那書是前朝工部流出的,早絕版了。”

“我不懂什麼譜。”陳硯舟起身拍手,“隻懂怎麼讓水上來。”

趙老栓冇再說話,盯著那圖看了許久,才點頭:“行。木料我去收,鐵得回工棚熔。”

兩人折返破廟。

原主生前棲身的土屋已塌半邊,但後牆尚存,被趙老栓改成了簡易工棚。

爐膛冷了三天,灶灰積了一層。

他蹲下扒開灰燼,露出底下封存的炭塊。

“還能用。”他掏出火鐮,幾下打出火星,引燃乾草。

火光亮起,映著牆上掛著的幾件舊鐵器——斷鉗、殘犁、半截鐵條。

他取下那根最直的鐵條,掂了掂:“十二斤,熔了能出三十環。但得一夜不停火。”

“你打,我守爐。”陳硯舟說。

趙老栓看了他一眼:“你懂鍊鐵?”

“不懂。”陳硯舟伸手摸了摸爐壁厚度,“但我能告訴你,火溫到什麼程度鐵水最順流,多久澆鑄不易裂。”

趙老栓冇問怎麼知道,隻點頭:“那就試試。”

爐火漸旺,鐵條入坩堝。

陳硯舟坐在爐邊,右手指節輕敲,推演啟動。

鐵熔點:1538c(當前火焰溫度:1120c)

建議:加風箱助燃,風口直徑3,風速需達21/s

燃料效率:木炭→焦炭可提升38,暫不可行

冷卻時間:每厘米厚度需7分鐘,誤差±30秒

他起身,從角落拖出一個破舊風箱,檢查皮囊無漏,接在爐口。

“拉速要穩。”他說,“一息兩抽,彆斷。”

趙老栓上手,一抽一壓,節奏漸穩。

爐火由紅轉橙,坩堝內鐵塊開始軟化。

半夜,第一爐鐵水出爐。

陳硯舟用鐵鉗夾起模具,傾倒鐵水。

冷卻後取出鏈環,逐一測量。

推演浮現:

環內徑:28(標準應為30)

偏差原因:模具受熱膨脹

修正:預熱模具至80c再澆鑄

他將結果報出。

趙老栓起初不信,但連鑄三批,尺寸果然趨穩。

“怪了。”他抹了把汗,“你怎麼知道要預熱?”

“鐵脹,木縮。”陳硯舟遞過新模具,“下一批,照這個來。”

趙老栓接過,忽然右膝一軟,跪在爐邊。

“老毛病。”他咬牙按住膝蓋,“每年這時侯,陰雨前,疼得走不動。”

陳硯舟蹲下,伸手探其膝部。

皮膚冰涼,關節微腫。

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布包,打開,是幾味曬乾的草藥。

“艾葉、川芎、獨活。”他說,“熱水泡開,敷上去。”

“你隨身帶藥?”

“換種時順手采的。”陳硯舟取來陶碗,倒水衝藥,敷在趙老栓膝上。

右手指節輕敲。

推演啟動:

區域性血流速度
18(熱敷
草藥滲透)

疼痛緩解週期:4小時

建議:每日兩次熱敷,配以緩慢屈伸,避免僵死

“明早能走,你就不是鐵匠,是匠師。”他說。

趙老栓苦笑:“匠師?我連字都不識幾個。”

“手藝不靠字。”陳硯舟扶他起身,“靠手,靠眼,靠知道什麼東西該怎麼讓。”

趙老栓試走幾步,疼痛漸緩。

他站定,忽然轉身,從爐台取下自已的鐵錘。

那錘頭磨得發亮,柄上纏著舊布。

他雙手捧起,遞向陳硯舟。

“從今往後,我趙老栓的錘,聽你調遣。”

陳硯舟冇接。

“錘是你的。”他說,“我隻要水上來。”

趙老栓冇收回,仍舉著。

片刻,陳硯舟伸手,在錘柄上輕撫一下,然後鬆開。

“明早開工。”他說。

天未亮,工棚再燃爐火。

第二批鐵環出爐,尺寸精準。

趙老栓用麻繩串起三十環,試連成鏈。

陳硯舟削製木齒輪,按推演角度刻齒。

日頭升起時,主輪骨架已成。

兩人抬出棚外,在溪邊試裝。

木軸插入石槽支點,鏈條繞輪,鬥板固定。

趙老栓踩動踏板,輪子緩緩轉動。

轉至第三圈,鏈條“哢”地一跳,脫出齒輪。

“間隙大了。”陳硯舟蹲下檢查,“齒咬不實。”

趙老栓抹汗:“木頭熱脹冷縮,昨晚冇算進去。”

陳硯舟右手指節輕敲。

推演浮現:

齒輪咬合間隙:
03(超出耐受閾值)

主因:支撐架角度偏移23°

修正方案:加鐵片墊隙,支點角調至15°

他起身,取來薄鐵片,插入齒輪與支架之間。

又用木楔調整底座角度,重新固定。

“再試。”

趙老栓踩動踏板。

輪軸緩緩轉動,鏈條平穩齧合,鬥板依次入水,提升,傾倒。

水落入臨時挖出的導流槽,緩緩向前爬行。

“動了。”趙老栓低聲說。

陳硯舟冇說話。

他盯著輪軸轉動的節奏,右手指節再次輕敲。

推演更新:

鏈條張力分佈:均勻(偏差<5)

傳動效率:876(理想值90)

預計日均提水量:48桶(覆田五畝有餘)

可持續運行時長:72小時(需每12小時潤滑軸心)

“還能再提三桶。”他說。

趙老栓看他:“怎麼提?”

“軸心加脂。”陳硯舟從懷中取出一小塊動物油脂,

“每十二時辰抹一次,減少磨損。”

他親自爬上支架,將油脂塗入軸縫。

動作利落,無多餘停頓。

趙老栓站在溪邊,看著那簡陋水車緩緩轉動。

木輪吱呀,鐵鏈鏗鏘,鬥板一次次舀起溪水,傾入溝槽。

他忽然說:“我打了一輩子鐵,給人修犁、打釘、焊鍋。冇人問過我,怎麼能讓東西少壞一次。”

陳硯舟從支架跳下,袖口星圖在晨光中微閃。

“你現在知道了。”他說。

趙老栓低頭看自已雙手,掌心裂口縱橫,指節粗大變形。

他慢慢將鐵錘重新係回腰間。

“下一個部件,你要什麼?”

“軸承環。”陳硯舟說,“四枚,內徑三寸,要一次鑄成,彆留接縫。”

“難,但能打。”

“今晚必須成。”

“為什麼?”

“七日後豆種下地,五日後需首澆。”陳硯舟望向荒田,“水晚一天,苗少三成。”

趙老栓點頭,轉身走向工棚。

爐火重燃,鐵錘落下。

第一錘敲在鐵坯上,火星四濺。

第二錘落下時,陳硯舟已蹲在爐邊,右手食指貼著大腿外側,輕敲三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