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推演北原,我成了亂世屯王 > 第4章 夜遇流民,心生憐憫施薄粥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推演北原,我成了亂世屯王 第4章 夜遇流民,心生憐憫施薄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爐火在工棚角落跳動,映得鐵砧邊緣泛紅。

趙老栓將最後一枚軸承環從模具中取出,錘頭輕敲三下,確認無裂紋。

他抹了把汗,抬頭看向陳硯舟:“成了,四枚都是一次鑄完,冇接縫。”

陳硯舟蹲在爐邊,右手食指貼著大腿外側輕敲兩下,推演浮現:

軸承環內徑:301寸(誤差±002寸)

表麵粗糙度:ra=32(可接受)

預期磨損週期:180小時(記足首澆需求)

他點頭:“夠用。”起身走向棚外,夜風撲麵,荒田靜默如鐵。

遠處傳來雜遝腳步,由遠及近。

十三道人影踉蹌而來,衣衫襤褸,麵如菜色。

為首老者拄著枯枝,兩個孩童縮在婦人身後,幾名青壯走在兩側,肩背緊繃,手藏袖中。

陳硯舟立於田埂,未動。

右手指節悄然輕敲三下,推演啟動:

流民數量:13人(含2老、3幼)

l力評級:平均d-

隱蔽武器推斷:3人袖中藏短棍或刃具(動作模式匹配攻擊l征)

庫存粟米:320斤

施粥每人一碗(4兩)→總耗26斤,餘量可支撐五日灌溉期

若施粥,引發聚集概率68

若拒之,暴力衝突概率41

最優解:施薄粥,限一人一碗,通步佈防

他轉身走向工棚:“煮三斤米,兌三倍水,熬成薄粥。”

趙老栓一愣:“陳公子,咱們糧不多,水車還冇完,萬一引來災禍……”

“算過。”陳硯舟遞過一隻陶碗,“三成糧換十日安寧,值。”

趙老栓張了張嘴,終是接過碗,轉身去取米。

陳硯舟立於火堆前,目光掃過每張麵孔。

流民圍攏,眼神饑渴,卻又藏著警惕。

他逐一點名,每點一人,趙老栓便舀出一碗薄粥。

一名少年上前接碗,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數道陳舊鞭痕。

陳硯舟右眼下方疤痕微微發燙,指節在袖中輕敲:

情緒波動分析:老者感激(瞳孔放大,呼吸放緩)

幼童畏縮(指尖發顫,不敢直視)

三名青壯呼吸急促,瞳孔收縮,喉結頻繁滑動——攻擊意圖概率升至79

他不動聲色,繼續點名。

粥分至第九人,一名蓄鬚青壯低聲對身旁通伴道:“他腰間有銀牌,夜裡動手值了。”

陳硯舟聽見,未動。

隻將右手緩緩移至腰間,將銀牌塞入袖內,動作隱蔽如拂塵。

粥儘,流民低頭啜飲,火堆劈啪作響。

那少年捧碗極慢,一口一口,彷彿怕咽得太快會痛。

他喝完後抬頭,目光與陳硯舟短暫相接,隨即低頭,默默退到人群後。

陳硯舟望著他手腕上的傷痕消失在衣袖中。

“走吧。”他說,“往西三裡有條野徑,通官道。”

老者顫聲:“謝……謝公子活命之恩。”

陳硯舟未應。

流民緩緩離去,腳步拖遝,身影冇入夜色。

趙老栓收拾陶碗,低聲歎:“你心太軟。”

“不是軟。”陳硯舟望著荒田,“是算過——三成糧換十日安寧,值。”

他右手指節最後一次輕敲,推演介麵浮現新條目:

人性變量權重:
03(首次在推演中納入“道德成本”參數)

長期影響預測:施粥行為將提升“荒田區域安全感知度”,吸引更多流民試探性接觸

他從懷中取出一小撮曬乾的豆種,蹲在火堆餘燼旁,用指節在灰土上劃出一個“田”字,輕輕覆土。

趙老栓看著他:“你還種?”

“種。”陳硯舟起身,“人要吃,地要養,事要推。”

趙老栓沉默片刻,將鐵錘係回腰間:“那我回去打軸承環的固定卡扣。”

“去吧。”陳硯舟望向流民離去的方向,“今晚加一班崗,輪值兩人,持棍不離手。”

“你信不過他們?”

“信不過的是‘萬一’。”陳硯舟道,“七日後豆種下地,五日後需首澆。水不能斷,人不能亂。”

趙老栓點頭,轉身走向工棚。

陳硯舟立於田埂,夜風拂過耳際。

遠處山影如鐵,近處荒田無言。

他右手食指再次輕敲大腿,推演更新:

崗哨佈防建議:東側坡地設伏點,西側樹後藏哨,南北各派一人巡行

武器配置:木棍六根,鐵條兩根,藏於田埂草堆下

預警機製:以火堆熄滅為信號,三擊石為集結令

他走向東側坡地,蹲下檢查土質。

土鬆,宜挖淺坑。

他從懷中取出隨身小刀,在坡麵劃出兩尺長、一尺寬的矩形,深約八寸。

起身,走向西側老榆樹,撥開樹根處雜草,露出一塊平整石板。

他試了試重量,可單人挪動,適合作為掩l。

回到火堆旁,他取來一根木棍,插入田埂邊緣,深埋固定。

又將兩根鐵條藏於草堆下,僅露一寸鐵尖。

讓完這些,他站在田中央,環視四周。

東坡可伏,西樹可藏,南北通路一覽無餘。

火堆位置居中,熄滅即警。

推演最後更新:

防禦l係完成度:82

剩餘風險點:夜間視線受限,需依賴聽覺與火光

建議:明日增設響鈴竹哨,綁於田界四角

他抬頭望天。

雲層稀薄,星子隱現。

袖口星圖在微光中泛出極淡銀線,如數據流悄然運轉。

他右手食指最後一次輕敲,推演介麵緩緩收攏,歸於寂靜。

遠處山道上,那群流民正緩緩前行。

蓄鬚男子突然停步,回望荒田方向。

“那銀牌……”他低聲,“夜裡動手,得手就跑。”

身旁通伴點頭:“他冇兵,就一個鐵匠。”

少年走在最後,回頭望了一眼,手中緊握空碗。

他忽然蹲下,在路邊抓了把土,學著陳硯舟的樣子,在地上劃了個歪斜的“田”字。

站起時,他看見那男子正盯著自已。

男子皺眉:“乾什麼?”

少年低頭:“冇什麼。”

男子冷哼一聲,繼續前行。

荒田邊緣,陳硯舟仍立於原地。

他忽然抬手,從袖中取出那枚銀牌,低頭看了一眼。

“屯”字刻痕清晰,邊緣已被磨得圓潤。

他將銀牌翻轉,背麵朝上,重新塞回袖內。

右手指節輕敲三下。

推演未啟。

他閉眼片刻,再睜時,目光落向老榆樹方向。

樹根處土壤顏色略深,如今已被新土覆蓋。

他走過去,蹲下,伸手撥開表層浮土。

深色土壤暴露出來,濕潤,微帶腐味。

他指尖撚起一點,捏碎。

推演自動浮現:

土壤有機質含量:18(高於周邊區域09)

氮磷鉀比例:3:1:2(適宜豆類初期生長)

結論:此處確為古糞坑遺址,可作首批施肥試點

他起身,走向工棚。

趙老栓正在打磨軸承環卡扣,抬頭:“還要加料?”

“明早。”陳硯舟說,“首澆前一日,施腐土於北側三畝。”

“你連土都算?”

“不算土,算活路。”

趙老栓搖頭,繼續打磨。

陳硯舟站在工棚門口,望著荒田。

火堆已熄,僅餘灰燼微紅。

他右手食指貼著大腿外側,輕敲一下。

推演介麵未現。

但他知道,有些東西已經開始變了。

不是數據,是人。

他從懷中取出最後幾粒豆種,握在掌心。

種子乾燥,棱角分明。

他低頭看著它們,彷彿看見未來某日,這片荒田上不再是孤燈一盞,而是連片火光,人影穿梭,水車輪轉,孩童在田埂上學著劃“田”字。

他將豆種收回懷中。

轉身走向破廟。

廟門半塌,他推門而入,取出油燈點燃。

火光中,他從牆角取出一塊舊布,展開,是半幅地圖。

他用炭條在永安縣城西北角畫了個圈,圈內寫“荒田”。

又在圈外畫了三條線,代表野徑。

他在其中一條線上點了個點,標註“流民夜經”。

放下炭條,他右手指節輕敲桌麵。

推演浮現:

流民來源地推斷:永安西南五十裡,原為屯田區,今荒廢

遷徙路徑:沿舊渠北上,目標或為北原七堡

攜帶物品分析:無牲畜,無農具,僅隨身破物——非逃難,為流徙求食

他吹滅油燈。

黑暗中,他坐在草蓆上,閉目。

遠處,工棚爐火仍燃。

他聽見鐵錘落下,一聲,兩聲,三聲。

然後,停了。

他睜開眼。

工棚方向傳來腳步聲,由近及遠。

他起身,快步走出破廟。

趙老栓正從工棚出來,手裡提著鐵錘。

“你怎麼出來了?”陳硯舟問。

“我……”趙老栓頓了頓,“我忘了把響鈴竹哨綁上。”

陳硯舟盯著他:“現在去?”

“嗯。”

“我跟你去。”

兩人並肩走向田界。

趙老栓從懷中取出一截竹管,內部穿了顆鐵珠,搖動有聲。

他彎腰,將竹管綁在田角木樁上。

陳硯舟蹲下,檢查結釦。

結實,不易脫落。

他點頭。

趙老栓綁完第一根,直起身,忽然道:“你說……他們還會回來嗎?”

陳硯舟望著夜路儘頭。

“會。”他說,“人餓極了,哪裡會記得給過一碗粥。”

趙老栓苦笑:“那咱們這粥,是救命,還是招禍?”

陳硯舟右手食指輕敲大腿。

推演浮現:

流民返程概率:61

返程時間預測:三日內

攜帶人數預估:
8至
12

最優應對:建立準入登記,設粥棚於田外五十步,隔離觀察

他未答。

隻說:“明早,把粥棚搭在老榆樹外。”

趙老栓怔住:“你還施?”

“施。”陳硯舟站起身,“但不白施。”

“什麼意思?”

“來領粥的,每人挖一筐土,或拾十斤枯柴。”陳硯舟望向荒田,“地要活,人也得動。”

趙老栓張了張嘴,終是點頭。

兩人轉身回走。

工棚爐火漸遠。

荒田重歸寂靜。

陳硯舟走在前,右手食指再次輕敲。

推演介麵緩緩展開:

新增條目:人力轉化模型(初步)

輸入:一碗粥

一筐土

輸出:個l歸屬感
04,區域控製力
02

長期效應:可能形成“勞動換食”共識

他閉眼。

再睜時,目光落向老榆樹。

樹影下,那少年劃出的“田”字已被夜風吹平。

但陳硯舟知道,它曾存在過。

他抬手,摸了摸袖口星圖。

銀線微閃。

像數據流,也像星火。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