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禦館之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禦館之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禦館之亂

到了這個時候,織田信長周邊可以說已經冇有足以與其抗衡的勢力存在了,最後一個妄圖上洛的豪雄、關東管領上杉謙信也於天正六年(1578年)魂歸極樂。其實謙信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曾一度經北陸道想要殺向京都,給信長帶來過不小的危機。

戰爭始於天正四年(1576年),上杉謙信在吞併越中後,又統率大軍攻入能登國,基本將其平定,唯餘堅城七尾久攻不克。翌年(1577年)三月,謙信退回本城春日山,能登守護畠山氏重臣長續連暗通織田信長,奪回了被上杉氏吞併的熊木、富木等城。七月份,上杉謙信再度發兵一萬五千來攻,十七日於天神川原列陣,長續連一族的長連龍派人向織田信長求救。九月十八日,織田氏北陸軍團的柴田勝家統率丹羽長秀、池田恒興、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部共四萬八千大軍,越過加賀手取川,準備救援能登七尾城。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向內爭不斷的畠山家,卻突然倒向上杉謙信。畠山氏重臣遊佐續光和溫井景隆認為織田軍無法戰勝“越後之龍”,提出降伏於上杉氏,在遭到長續連駁斥後,乾脆發動政變,把長氏一族百餘人全部誅殺,然後打開了城門。

聞聽七尾城已經落入敵手的織田軍匆忙後退,但適逢天降暴雨,手取川水位猛漲,困於河灘上待渡的部隊遂遭到越後騎兵的奮力突擊,損失千人,其中半數是溺水而亡。手取川之戰後,上杉謙信徹底吞併了能登國,織田勢力縮回加賀。

傳說上杉謙信在此次征討能登的戰鬥中,曾經寫下過一首漢詩:“霜滿軍營秋氣清,數行過雁月三更,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憶遠征。”詩中充滿了遲暮之意,可見這位名將的來日無多了。

北陸地區在冬天經常會降下大雪,行軍不易,因此上杉氏主力往往秋來冬去,不能持久。這一年,敗退的柴田勝家也揀到了這個便宜,上杉謙信於十二月份迴歸春日山城,不再對敵人強追猛打。第二年春天,雪化冰消,正當這位名將再欲發兵東進之時,卻因腦溢血而暴亡在廁所中——享年僅四十九歲。

據說上杉謙信因為信仰真言宗,早早就出家入道,因此畢生冇有娶妻,當然也就冇有兒子,他過繼了幾個孩子作為養子,到他去世後,最有繼承資格的共有兩人。一是上杉景虎,本是北條氏康的七子,名為北條氏秀,一度被送到武田家當養子兼人質,後來甲相交惡,隨即越相同盟,氏康就又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了上杉家。謙信非常喜歡這個養子,把自己的原名“景虎”都賜給了他。

另一個養子,則是阪戶城主上田長尾政景和謙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勝。據說謙信臨終前,遺命將越後守護與長尾氏一門總領之位傳給景勝,而讓景虎繼承上杉家名和關東管領。然而他才一嚥氣,景勝就先下手為強,以父親的遺言為名迅速控製了春日山城的本丸、金庫和武器庫。上杉景虎揮兵與戰,遭到慘敗,被迫逃出春日山,進入山內上杉憲政隱居的禦館城。

訊息傳到小田原,上杉景虎的親兄長、後北條氏家督北條氏政想要派兵救援,可是相隔崇山峻嶺,遠水難救近火,於是他請求甲斐守護武田勝賴出兵。勝賴一開始答應了後北條氏的請求,但隨即被上杉景勝以獻上部分領土和黃金一萬兩的條件說服,轉而支援景勝。氏政無奈,隻得派兄弟氏照、氏邦領兵,千裡迢迢殺入越後。

到了次年也即天正七年(1579年)二月,天降大雪,已經攻克數座越後城池的後北條軍為大雪所阻,行動遲緩,上杉景勝趁機對禦館城發動了總攻擊,上杉景虎方大將北條景廣戰死。三月十七日,禦館城被攻破,上杉憲政也在前往春日山城調解的途中遭到刺殺。於是上杉景虎窮途末路,被迫切腹。

經此“禦館之亂”,上杉景勝繼承了乃父謙信的事業,但他卻再也拿不到關東管領的職權了。尤其上杉謙信的旗本神餘一族、北條一族全都站在景虎一邊,陸續被景勝剿滅,上杉家因此實力大損。織田方的柴田勝家趁勢發兵攻入能登和越中,織田信長也把流亡在京都的神保長住等越中豪族派回本國,讓他們號召舊部以恢覆被上杉氏侵吞的領地——織田政權的北線就此安定下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