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第三十二章、幕府的太平盛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第三十二章、幕府的太平盛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幕府的太平盛世

●家光將軍和幕府機構

江戶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本是德川家康的第三個兒子,因為長兄信康被織田信長逼迫自殺,次兄秀康很早就被過繼出去,所以最終輪到他繼承為德川氏的一門總領。秀忠的正室夫人名叫阿江,乃是淺井長政和織田市姬的第三個女兒,也是大阪城內實權人物澱姬的親妹妹。且說阿江夫人生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家光,次子為忠長,如同反覆上演的曆史故事一般,母親偏愛少子,一直攛掇將軍秀忠廢黜家光的繼承人地位,而以忠長取代之。

阿江夫人所以不喜歡大兒子家光,是因為家光降生後,爺爺家康認為如果孩子和母親過於親近,將會養成軟弱的依賴性格——澱姬母子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堅持把嬰兒從阿江夫人懷中抱走,交給親自挑選的乳母阿福撫養長大。因此阿江夫人和家光的母子之情非常淡漠,對自己一手養大的次子忠長則寶愛有加。

家康去世後,阿江夫人就開始攛掇秀忠將軍廢長立幼。但一則不敢違背亡父家康的意願,二則家光的乳母阿福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秀忠最終仍然冇有聽從妻子的意見,不僅如此,他還提前宣佈退位,把將軍寶座讓給了年僅二十歲的家光。

寬永三年(1625年),已經退位的德川秀忠領著家光將軍入洛參覲,秀忠受封左大臣,不久後進位太政大臣,家光則受封右大臣,不久後進位左大臣。寬永九年(1632年)元月,德川秀忠去世,當年十月,大權在握的家光將軍以兄弟駿河藩主德川忠長患有瘋病為名,剝奪了忠長的領地,將其軟禁在上野高崎城中。忠長隨即憂憤自刃,享年二十八歲。

兄弟相殘的悲劇,即便在太平盛世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且說家光將軍在位的時候,最為寵信的有老臣酒井忠世、土井利勝、鬆平信綱等人,以及一代女傑春日局。春日局就是家光將軍的乳母阿福,本為明智光秀的重臣齋藤利三之女,她因為和將軍親如母子,又在將軍繼嗣問題上幫了家光很大的忙,所以等到阿江夫人去世、德川秀忠退位以後,她成為了“大奧”實際上的領導者——所謂“大奧”,就是指將軍的後宮。

其實阿福並不僅僅照管內事,對於政務也有很大的發言權。寬永六年(1629年),阿福前往伊勢神宮參拜,家光將軍指示她作為自己的代表,轉道入京參謁後水尾天皇。一介乳孃竟然想麵見天皇,此事使朝廷上下無不感到驚愕和憤恨,但最終在幕府的壓力下,阿福還是假裝頂著貴族三條西實條的妹妹的頭銜完成了使命,並受天皇賜號為“春日局”——據說此事也是後水尾天皇憤而退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家光將軍在位的時候,進一步鞏固幕府權威,削弱各地藩主的勢力,“參覲交代”製度就是他所創立的。所謂“參覲交代”,是指各地大名都必須在江戶城下町購置宅邸,把妻子兒女安置其中,作為交給幕府的人質,大名本人則一年在領地視事,一年住在江戶,輪番交替(關東大名則每半年輪替一次)。大名們千裡迢迢前往江戶侍奉將軍,於路的儀仗開銷,住在江戶的生活費用,全都必須自己解決,幕府毫不補貼,財政負擔由此變得非常沉重。家光將軍正是利用這一製度來削弱各藩的經濟實力,使他們再也無力與幕府相抗衡。

除此以外,幕府還直接插手各藩的繼承人問題,一方麵,確定繼承人必須申報幕府同意,新藩主繼任也必須親自前往謁見將軍,獲得新的“所領安堵狀”,另方麵,對於冇有繼嗣的大名家族,幕府從來都毫不容情地予以改易。

家光將軍時代確立的幕府統治機構是這樣的:最頂峰當然是幕府將軍,其下為大老和老中,然後是“若年寄”,職責為輔佐老中管理幕府的直屬家臣,再下還有寺社、町、勘定三位奉行,分管宗教、江戶城內的行政和治安,以及幕府財政等事務。上述為幕府的中央機構,地方機構則包括京都所司代、大阪町奉行、長崎等地的遠國奉行,以及其它幕府直轄地區的代官——幕府的直轄地區稱為“天領”,初期約兩百萬石,中後期增加到四百萬石。

幕府統轄各地大名。江戶時期的所謂大名,是指臣服於幕府將軍,受賜一萬石以上領地的武士——大名的家臣也有受賜領地的,但其名義上的主家是大名而非更高一級的幕府,所以不能稱為大名。大名分親藩、譜代和外樣三個等級,幕府初期約二百家,中後期增長到近三百家,統稱“江戶三百藩”。

此外,將軍直屬的家臣,如果封地不足一萬石,則被稱為“旗本”或“禦家人”,前者準予直接謁見將軍,後者冇有這種資格。旗本多有領地,禦家人則隻領俸祿,他們全都住在江戶,平時充當幕府的行政官僚或警護人員,戰時根據封地或俸祿的多少來率領士卒參戰。據享保二年(1722年)的統計,江戶幕府共有旗本5205人,禦家人17399人,連同這些人的家臣部下,戰時動員力將近十萬。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