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宛如夢幻三部曲 > ●犬公方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宛如夢幻三部曲 ●犬公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犬公方

慶安四年(1651年)四月,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病歿,享年四十八歲。包括老中堀田正盛在內的很多家光親信都切腹自殺以殉主,幕府統治機製因此暫時陷於停頓,導致了“慶安之亂”的發生。

且說秀忠、家光兩代總共改易大名一百零五家,減封十六家,使得社會上產生了大量失去主家的流浪武士,被稱為浪人或者“牢人”。這些浪人極端痛恨幕府,除了舞刀弄槍外又大多彆無所長,成為社會一大不安定因素。他們在兵法家由比正雪、丸橋忠彌等人的煽動和組織下,打算趁著家光將軍去世之機發動暴亂,擁護紀伊藩主、被稱為賢侯和“南海之龍”的德川賴宣繼承征夷大將軍之位。

當年七月,暴動陰謀敗露,丸橋忠利在江戶被捕,處以極刑,不久後由比正雪也在駿府切腹自殺,德川賴宣親往江戶城中謝罪,澄清謠言,局麵纔算逐漸穩定了下來。幫助家光將軍的繼承人、次子家綱穩定局麵的主要有三個人,即大老酒井忠勝、老中“智慧伊豆”,以及家光的庶弟、賢侯保科正之,八月,在江戶城中舉行了“將軍宣下”的儀式,正式確認年僅十歲的德川家綱繼任為幕府將軍——這種冊封儀式原本都是在京都舉行的,但保科正之等人認為大亂初定,家綱不宜離開江戶城,遂請下禦旨,將儀式舉辦地點改在了江戶,從此成為慣例。

總結“慶安之亂”的教訓後,保科正之等人認為天下已定,應該以文治取代武功,以整頓充實法律、製度和學術來提高幕府的權威。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將軍的權柄被削弱,重臣合議的官僚體製得到完善,同時對於各藩的控製也有所鬆動。起初幕府並不承認“臨終養子”一說,即當大名冇有子嗣和幕府確認的養子的情況下,到臨終才指定養子和繼承人的做法,對於這種家族,一般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改易。四代將軍家綱以後,幕府開始承認五十歲以上的大名的“臨終養子”,使得遭到改易的諸侯數量大為減少。家綱時代一共改易大名二十二家,削封的也僅僅四家而已。

在德川光國、保科正之、池田光正、前田綱紀等所謂“賢侯”的推動下,幕府確定了以朱子學為整個日本社會的指導思想,大力宣揚忠孝節義。尤其是德川光國,此人乃是禦三家之一的水戶藩的藩主,官至權中納言,因為大納言或中納言的漢稱為“黃門”,故此俗稱為“水戶黃門”。這位水戶黃門大人易裝巡遊各地,懲治不法官吏、藩主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有如中國的包青天一般。

德川光國非常重視朱子學中的“名份論”,在江戶城設立彰考館(彰往考來之意),編纂了《大日本史》一書。書中認為天皇是日本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德川幕府受天皇的委派治理庶務,其權威來自於天皇朝廷,對於南北朝亂世,《大日本史》宣揚南朝正統論,指斥反抗天皇的足利幕府乃是叛逆、賊臣。光國的學術後來被稱為“水戶學”,乃是幕末尊王論的濫觴——不過水戶學最終被拿來作為推翻幕府的重要武器,這是德川光國所始料不及的吧。

在幕府的影響下,各藩的情況也逐漸改變,首先是家臣的封地被紛紛收回,很多藩都凝聚為以藩主為中心的完全整體,家臣隻領俸祿,逐漸轉化為封建官吏,其次,世代重臣的勢力受到削弱,藩主往往提拔中下級官吏作為自己的輔佐者,無形中反而增長了各藩的實力。

如果把江戶幕府劃分階段的話,那麼前三代將軍的統治時期乃是奠基和開創期,從四代家綱開始,進入了平穩發展的時代。家綱到了晚年日漸奢靡,幕府財政狀況惡化,而他本人也因為體弱多病而經常不能理事,權力都落在大老酒井忠清的手中。延寶八年(1680年),四十歲的德川家綱生命垂危,因為冇有後嗣,酒井忠清就打算沿用鎌倉幕府的舊例,迎接有棲川宮親王繼任為幕府將軍。此議遭到老中堀田正俊等人的堅決反對,他們主張讓家綱的末弟德川綱吉來當繼承人。五月八日,德川家綱讓位給綱吉,旋即去世。

據說德川綱吉是個畸形兒,身高僅有一米三零。不過這個畸形兒卻頗為聰明,上台伊始就剷除了酒井忠清的勢力,改以忠直的堀田正俊擔任大老。綱吉愛好學問,關心政治,多施善政,在他統治初期產生了著名的“元祿文化”。

然而到了統治後期,德川綱吉的生活卻越來越奢侈,治政也不再清明,他疏遠堀田正俊,重用奸佞牧野成貞、柳澤吉保等人,使幕府的統治開始走下坡路。可以說,德川綱吉時代是江戶幕府的鼎盛期,也是由強變弱的轉折期。

德川綱吉受其母桂昌院的影響,篤信佛教,特彆頒發了《生類憐憫令》,禁止百姓殺傷動物,尤其是要保護狗。綱吉把全江戶的野狗都集中起來飼養,數量據說達到十萬頭,發現有百姓傷害到這些野狗的,輕則坐牢,重則流放。因此百姓們都在背地裡稱綱吉為“犬公方”,也就是狗將軍。水戶黃門德川光國為了勸諫這種惡政,特意宰殺了十條狗,剝下狗皮來獻給綱吉,詭稱這是護身符。綱吉雖然不敢處罰光國,但他仍舊我行我素,行為並冇有絲毫的收斂。

江戶幕府的末日即將到來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