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三部曲 ●元就的誕生
-
●元就的誕生
毛利氏源出鎌倉幕府的初代公文所彆當,也是著名的兵法家大江廣元,廣元子季光所領為相模國毛利莊,其後人遂以地名為苗字。建武三年(1336年),季光之孫毛利時清成為安藝國吉田莊的地頭——這就是小豪族毛利氏的由來。
明應六年(1497年),毛利元就誕生在吉田郡山城,他是次子,幼名鬆壽丸,後取名少輔次郎。在鬆壽丸四歲的時候,其父毛利弘元讓位給長子興元,自己退居猿掛城。六年後(1503年),弘元病歿,年僅三十九歲。
當時的毛利家,幼主臨朝,重臣環繞——興元雖然繼承家督之位有年,年齡卻並不大,要在弘元去世後的第二年纔始元服。當時大內氏縱橫於西,尼子氏崛起於東,安藝諸豪族夾在中間,朝秦暮楚,隻能勉強維持生存而已——毛利氏也不例外。
毛利元就就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成長起來。他十五歲元服,取名少輔次郎;二十歲時長兄興元病歿,元就輔佐興元之子、年僅兩歲的幸鬆丸即位。次年的永正十四年(1517年),他初次上陣,參加了有田合戰,對抗安藝守護武田元繁。
安藝武田氏原本同樣從屬於大內家,當尼子勢力蓬勃發展的時候,當主武田元繁突然易幟,倒向尼子氏,並趁著毛利興元去世的混亂機會殺入安藝國山縣郡。毛利元就接到大內氏的命令,出兵與武田軍在有田城下交戰,以少勝多,突入敵本陣,殺死了武田氏大將熊穀元直與元繁本人。此戰(有田中井手·又打川的合戰)之捨身奇襲的原理,和以後織田信長在桶狹間殺死今川義元是一樣的,因此又有“西國桶狹間”之稱。
戰後,大內義興把山縣郡的一半賞給毛利元就,然後滿意地回國了。同年,元就娶了小倉山城主吉川國經之女阿玖為正室。
此後的永正十五年(1518年),毛利元就進攻備後國赤屋郡,大獲全勝;大永元年(1521年),毛利氏倒向尼子方;大永二年(1522年),攻克阪城。這些仗都是在東西兩大強豪的授意下發動的,毛利氏的勢力並未因此而得到擴張,終究,毛利氏不過是大內東進或尼子西征棋局上一枚小小的棋子罷了。唯一可欣慰的,是毛利元就的勇名從此響徹西國,他在家中的地位也日益穩固下來。到了大永三年(1523年),二十七歲的毛利元就麵臨第一個大的人生轉折點。
這一年的四月,毛利元就的長男少輔太郎(隆元)誕生;六月,尼子興久開始大規模的安藝侵攻戰,毛利氏作為尼子方的附屬,也被迫發兵參與。六月十三日,毛利元就和老丈人吉川國經統率四千兵馬,向鏡山城發起了進攻。守備鏡山城的,乃是再度降服於大內氏的守護武田氏大將藏田房信。元就施巧計說動了房信的叔父作內應,很快將城池攻克——通過此戰,毛利元就開始從一員猛將向奇變百出的智將轉化。
七月十五日,毛利幸鬆丸在吉田郡山城病歿,福原廣俊、誌道廣良、桂元澄等老臣召集諸將連署書狀,迎接毛利元就繼任家督。八月十日,毛利元就進入吉田郡山城。
當時毛利氏家臣團分為兩派,一派擁立元就,另一派卻傾向於元就的異母弟相合元綱。尼子興久為了可以長時間控製毛利氏,暗中支援元綱派發動政變。第二年(1524年)年初,元綱派的陰謀終於暴露,首腦日下津城主阪上總介、長見山城主渡邊次郎左衛門等均被元就殺死。相合元綱退到船山城,四月,船山被誌道廣良攻陷,元綱戰死。
戰國時代,父子兄弟相爭的慘劇屢屢發生,並且其背後往往都有他國勢力的煽動甚至控製。以後在談到織田家的時候,我們還會有情節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要敘述。就連一直被認為感情甚篤的武田晴信、信繁兄弟,也因為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時,信繁所在的陣列位置過於偏離本隊,而有“被信玄謀殺”的說法出現——這正是亂世中悲哀而脆弱的人心啊!
且說毛利元就既斬相合元綱,穩定了家族內部,於是在次年(1525年)三月,再度叛離陰謀策劃他兄弟相殘的尼子氏,向西投向大內氏的懷抱。六月,元就攻陷賀茂郡米山城,收降豪強天野興定。享祿三年(1530年),元就次男少輔次郎(元春)誕生,三年後(1533年),三男德壽丸(隆景)誕生。
就在德壽丸誕生的同一年,毛利元就還收服了與自己有殺父之仇的大將熊穀信直,攻克高鬆城,並與高田郡五龍城主宍戶元源簽署和議,次年又商定婚約,將長女五龍姬許嫁於元源之孫隆家——這一係列戰鬥和政治謀劃,卻不是為了大內氏或為了尼子氏,而是為了毛利氏本族的發展和昌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