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搗蛋了 第437章 兄弟求情
胤禔主動請纓,親赴戰場,康熙很是欣慰。
「吾兒有朕勇武之風,朕心甚慰。」
胤禔昂首站立,黑眸沉沉,眸子好像燃著烈火,英姿勃發。
哥哥好高大,胤祚發自內心的感慨,但是……他很擔心。
此事不好開口,但是……
「朕欲兵分三路,親率中路,另有東西二路,西路主將未定,胤禔有意,朕準你為西路副將軍,親率大軍,為急先鋒!」
急先鋒!
胤祚猛地睜大了眼睛,這……
胤禔滿懷壯誌,激動行禮,展眉而神色堅定。
「兒臣領命!」
這是莫大的殊榮和信任,可是,這是實打實的拚殺,是去搏命!
胤祚心急如焚,隻想一步踏出,想出言相勸。
可是,不可以,起碼現在不可以。
如果大哥現在丟失了這個機會,就……
不是個好時機,還是暫且按耐下來,稍後再分析利弊。
大哥是個大英雄,是巴圖魯。
但是,危險啊!
大哥那脾氣,或許彆的哥哥想著保命為上,他是真將腦袋彆在褲腰帶上,悍勇向前。
康熙罕見的鼓勵了胤禔好幾句,當著一眾弟弟的麵,胤禔威風大漲。
隨後,康熙略一沉吟,繼續道:
「年關將至,朕不欲鋪張浪費,戰事一起,國庫吃緊,今年,就一切從簡,宮裡簡單熱鬨熱鬨便好了。」
國庫的銀子要緊著戰事來,玩樂之事,都暫且擱置。
停頓片刻,康熙幾番猶豫,暫且略過皇太子,太子必定是留下監國,國不可一日無君,若是他在前線出事,太子即刻登基。
此事略提一嘴便可,不是討論的重點,而且,禦駕親征一事還需商議,輔佐之臣,到底讓誰留在太子身邊,也須慎重。
康熙看向三子胤祉,此子文武雙全,又算年長,「胤祉,朕命你領鑲紅旗大營。」
「胤禛領正紅旗。」
「胤祺領正黃旗。」
康熙略一停頓,暫且略過。
「胤佑領鑲黃旗。」
「至於胤禩……」
此子年紀尚幼,不過十五歲,待到明年也就十六歲,獨自領營尚早,還是多以學習為主,輔佐幾位哥哥便是了。
康熙一一安排下去,胤祚卻沒聽到自己的名字。
胤禔眉頭一皺,當即就要開口詢問,怎能單單掠過六弟,置六弟於何地?六弟也是武藝不曾荒廢,甚至其騎馬射箭,嫻熟在諸多兄弟之上,豈能被小看!
六弟這些年,隨他練武從未間斷,汗阿瑪不可厚此薄彼,讓六弟屈居人下,真是讓人羞愧難當,無顏再見。
胤禔還未開口,胤礽就率先行一步。
「汗阿瑪,不知六弟之事,可否另有安排?」
這……
是猶豫不決。
算起來,胤祚聰慧機敏,武藝卓絕,為人謹慎,自該當大任。
不過……戰場刀劍無眼,康熙還是猶豫。
他想著,胤祚一向愛惜身體,怕累怕苦,行軍辛苦,戰場危險,太子留京監國,胤祚……
兄弟們都赴戰場,當然,也不是都直麵敵人,胤禔是要正麵殺敵,其他的,多管彆處,康熙還在思索。
胤祚嘛,或許可以留京,以備後勤,排程兩地,隻不過,皇子軍功乃是……讓他留下,是失去了極好的機會,也是埋沒。
但,康熙都覺得萬一行軍不利,戰場有變,他若出事,太子即刻登基,胤祚與太子情深,又是親王之尊,可輔佐太子,兩人固守京城。
如此種種擔憂,康熙猶豫不定。
他其實也知道,胤祚留下,怕是用處不大,功勞也小。
此次出征,帶上他纔有利於他。
可是……康熙心中又捨不得。
這話他自不可能當眾而言,隻得麵露猶豫。
太子還未來得及再說什麼,胤禔就急匆匆道:
「六弟文韜武略豈差於旁人!」
胤祺也開口道:「汗阿瑪,兒子認為,兒子才疏學淺,六弟可與兒子同掌大營,更是穩妥。」
還是他們兄弟倆一起,快一起!
胤禛也沉聲道:
「六弟武功可稱優,汗阿瑪素讚其敏銳,不若跟隨汗阿瑪左右,也能隨機應對,為父分憂。」
這就更好了,跟在康熙身邊,帝王的身邊總是護衛更多,待遇也更好些。
胤佑見康熙遲遲未言,也著急的為胤祚說話。
「兒子為弟,自認文武不如六哥,可六哥領鑲黃旗,兒子從旁輔佐,方不出差錯。」
胤祉掐著嗓子,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太子說,他可能一句話說錯了就讓事態更重,讓他多聽多看,多思考再言,這時候看著幾個兄弟都出言相助,他也忍不住了。
「汗阿瑪,兒子認為,六弟之智,可內外協調,與諸臣共守,擁衛京師。」
胤禩是年歲最幼的弟弟,沒什麼說話的分量,他本人還是跟在胤祚身後行事的,這會兒看著胤祚沒說話,知道六哥怕是另有想法,他就跟著站出來,說了句模棱兩可的。
「六哥親王之位,足以服眾,戰事再起,汗阿瑪無論何等安排,六哥大才,都不至於明珠蒙塵。」
啊……他嗎?
胤祚看著兄弟們紛紛為他說話,他……還能說什麼?
他好像沒有很想乾的事,本是打算聽安排就好,可現在竟然沒有他的安排?
那他……事態緊急,這麼個節骨眼,他再怎麼躲懶,也是不肯躲在父兄的身後,隻等著他們為他遮天蔽日。
如此作為,他深以為恥,讓兄長在前流血流汗,他隻知安穩,是他不願的。
尤其是大哥,大哥衝鋒在前,他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