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搗蛋了 第574章 弘晏
痛意一陣接一陣,薩林咬牙堅持,胤祚慢慢的也不說話了。
過了多久?
到了晌午,一堆人湊合著用了午膳,康熙讓人不要慌忙接待他,他對付幾口就行,心中的期待,讓他根本就不覺得餓。
胤祚食不下嚥,隻讓人送了吃食進產房,伊爾根覺羅氏也進去陪著了,這個大嫂,她當得儘心儘力。
按理說康熙用膳,胤祚要陪著的,但胤祚在那坐立難安,康熙也能理解,承瑞當年降生的時候,榮妃在內生產,他也是這樣的心情。
他的長子,承瑞。
隻是可惜……
康熙讓人將膳食搬到院內,他和胤祚一起用,至於其他的福晉們,都是由他塔喇氏引到隔壁五貝勒府接待的。
用不著這麼快吧?
第一次生產的婦人,甚至有的要生一天一夜,有的比這還要長。
康熙思索著晚上要不要就先不回宮了?
畢竟出來一趟,生孩子又沒法控製時間。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就是這麼快。
穩婆抱著那繈褓出來的時候,康熙還有些懵,胤祚卻匆匆忙忙往前跑。
那穩婆臉都要笑爛了,神氣而得意,與有榮焉。
「恭喜王爺,恭喜萬歲爺,恭喜娘娘,是個康健的小阿哥,您瞧瞧這孩子胖的。」
那穩婆樂的合不攏嘴,康熙這會兒反應過來了,也匆忙起身想去瞧孩子。
「福晉沒事,還和奴才說,一定要和爺您說,儘管心安呢。」
薩林早知道胤祚會問,一早叮囑了。
那穩婆低聲和胤祚說話的功夫,康熙正好過來。
一聽是個阿哥,心中大石砰的落地,康熙歡欣雀躍。
「賞,都賞!王府上下,赫奕,還有……」
康熙腦子都混亂了,隻樂嗬嗬的交代一通。
接著,他小心的將那孩子抱過來,看著看著熱淚盈眶,想著想著將自己感動的不得了。
康熙和胤祚說:「瞧瞧這孩子和你小時候多像,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瑪琭,快,看看,這孩子和胤祚那時候一樣一樣的,喲,瞧瞧這臉。」
孩子裹在繈褓中,胖嘟嘟的。
德妃看著也欣喜,「是,和胤祚那時候真像,看著還胖些。」
胤祚自然沒法參與討論和自己小時候像不像,隻能盯著那小孩子瞧。
康熙笑夠了,鄭重宣佈。
「弘晏,這名字好,朕一早想好了。」
了卻一樁心事,康熙放鬆下來,他的寶貝兒子也後繼有人。
這才叫圓滿!
將孩子抱著,康熙都不想撒手,怎麼稀罕都稀罕不夠。
康熙抱了會兒,小心遞給德妃,德妃抱著那孩子,滿眼欣慰。
「紅彤彤的……」
她的胤祚,也當阿瑪了啊。
王府熱鬨了好一陣,都說福晉有福氣,孩子生在日頭最高的午時,是個好時辰,孩子生的快呢,是個知道心疼額孃的。
薩林得了不少賞賜,孃家也歡欣雀躍,家裡的姑奶奶風光,就是赫舍裡氏一族風光。
有一個太子爺,還有一個榮親王妃,沒有比赫舍裡氏還得意的。
費揚古心裡也高興,榮親王有後了,爵位就能傳下去,他們這聯係就斷不了。
康熙心裡暢快,身邊人都圍著恭喜,他更是得意。
重臣議事,他忍不住炫耀炫耀小孫子。
「看著是個康健的,和他阿瑪一樣,以後定然文武雙全,勤勉上進,威震八方!」
康熙高興,彆人自然不可能拂了他的麵子,隻能跟著附和。
對對對,是是是,那肯定的,跟六阿哥一樣,都是難得一見的天才。
這麼說,康熙先高興,接著就是不讚同。
「欸,胤祚有今日也不全靠天分,也是勤勉有加,弘晏呢,和他阿瑪一樣,不可隻說天賦使然,忽略了刻苦。」
康熙不願意彆人說他兒子隻吃天資,明明也有刻苦鑽研的。
至於有幾分努力?
跟很多大臣的兒子比起來,是要努力的多的。
有的是在胤祚這個年紀還鬥狗走馬,不思進取,胤祚二十有五,正是好年華。
彆人的兒子三十歲還一事無成,他的兒子,十三歲就頗有想法。
就算胤祚偶有歇息,他們笨鳥先飛,可笨鳥就是笨鳥,飛也飛不動,比不過他兒子!
康熙誇誇自己兒子,暢想一下優秀的孫子,還不忘打壓一下眾臣。
你們的兒子不行啊,大清未來如果交到他們手上,真是一眼望的到頭,都跟朕兒子學學。
康熙全然忘了之前自己在朝堂上大怒,如何訓斥長子的情形了。
臣子們隻能垂著腦袋聳眉搭耳,在心中偷偷反駁——
是啊,咱們可不敢跟您學,小子雖不出彩也不至於忤逆老子,要是跟您家學,到時候直接將屋頂都掀了。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啊!
終究,還是有耿直的忍不住,上摺子:
「啟稟萬歲爺,臣有本奏,托合齊口出狂言,目無尊上,行事悖逆,不可輕饒!望萬歲爺嚴查!」
康熙的嘴角,一下子落了下去。
盯著那彈劾的官員,康熙凝眉不語,他以為到弘晏滿月前,他都會心情暢快,含飴弄孫呢。
天不遂人願。
那官員甚是大膽,其後,同僚落下一滴冷汗。
但那位顯而易見,就是個頭鐵的,繼續道:「托合齊與太子接觸過密,又言語無狀,臣……」
「稍後再議!」
康熙打斷其言,「卿之言,朕不欲此時多思。」
這個漢軍旗的官員是個硬骨頭,也是個忠臣清官,康熙不怪罪,但心情卻是一落千丈。
又是太子的事……
托合齊,還是十二的孃舅,想起這個他一向不多關注的兒子,康熙無言。
胤祹,康熙不怎麼喜歡。
但也稱不上厭惡,隻是蘇麻喇姑養著,甚少見到。
萬琉哈庶妃……康熙這些年也很少去她那裡了。
對這個女人的印象,康熙也不怎麼深刻。
不過托合齊,前幾年被他安排在步軍統領的位置上,當時胤禔權勢正盛,依附他的武將不少,胤礽那邊兵士不多,康熙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胤禔太過囂張跋扈,臣子再囂張,在他的作風下也不算什麼了,可現在胤禔安分待在府中。
這樣一來,那些魑魅魍魎,漸漸浮出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