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砥 第68章 風起安城
-
---
建安八年的夏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洗刷著許都。雨點密集地砸在尚書檯高聳的瓦簷上,發出沉悶而持續的轟鳴,彷彿天公也在為這人間棋局擂響戰鼓。
暴雨初歇,驛道泥濘。一匹快馬踏著四濺的泥水,疾馳入城,直抵宮門。帶來的不是南方前線的捷報,而是一封來自汝南郡的六百裡加急軍報。
軍報內容如同驚雷,瞬間炸響了看似平靜的許都:汝南、潁川交界處的安成縣,爆發大規模民變!亂民聚眾數千,攻占縣府,殺了縣令,打出“抗曹誅佞,以清君側”的旗號!奏報中提及,亂民中似有精通戰陣之輩指揮,且隱約有流言,稱此事與荊州方麵有所勾連。
“清君側”!
這三個字像淬毒的匕首,直指許都權力核心,更隱隱將矛頭對準了正大力推動對荊州用兵的曹操及其勢力。而“與荊州勾連”的流言,更是將內部矛盾與外部威脅瞬間捆綁,性質陡然嚴重。
軍報首先送達尚書檯。崔林覽報,手一抖,竹簡險些脫手落地,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他立刻下令召集所有值守的侍郎、郎官緊急議事。
值房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雨前的天空。眾人傳閱著軍報抄件,個個麵色凝重,無人率先開口。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瞥向了坐在偏隅處的陳暮——這位近日來緊盯著汝南、潁川,並剛剛經曆過恩師荀彧喪事的年輕侍郎。
陳暮垂眸看著抄件上的文字,心中波瀾驟起,表麵卻沉靜如水。來了!郗虛那夥人的反擊,或者說,他們為混淆視聽、製造混亂而點燃的烽火,果然來了!規模、地點、口號,都如此“恰到好處”,正好印證了他之前的擔憂,也正好能將他捲入漩渦中心。
“諸公,”崔林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乾澀,“此事……事關重大,須即刻擬票,呈送宮中,並急報鄴城司空府。然,如何擬票,以何應對,還望諸公暢所欲言。”
崔林話音落下,短暫的寂靜後,那位李郎官便率先開口,語氣帶著幾分刻意的沉重:“崔公,諸位同僚,安成民變,匪類竟敢打出‘清君側’的逆旗,實乃十惡不赦!更兼有勾連外寇之嫌,其心可誅!下官以為,當立即奏請陛下,發許都禁軍,會同汝南、潁川郡兵,速往剿滅,以雷霆之勢,震懾宵小,方能顯朝廷天威!”
他絕口不提民變緣由,隻強調鎮壓,並將“清君側”直接定性為“逆”,意圖將政治事件完全轉化為軍事問題。
立刻有人附和:“李公所言極是!亂臣賊子,不容姑息!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之!”
陳暮靜靜聽著,心中冷笑。快刀斬亂麻,將事情限定在地方叛亂層麵,確實是常規處理方式,也能最快平息事態。但如此一來,民變背後可能存在的宮廷勢力、資金鍊條、以及與南方劉表的潛在關聯,都將被這“平叛”的大幕掩蓋下去。這正中郗虛等人的下懷。
他輕咳一聲,待眾人目光聚焦,才緩聲道:“李公之議,自是正理。亂匪必須剿平。然,下官有一事不明,還請諸公解惑。”
他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崔林身上:“安成小縣,並非富庶之地,何能驟然聚集數千亂民?其錢糧從何而來?兵器甲仗由何供給?‘清君側’之口號,絕非尋常鄉野村夫所能提出,其背後,是否有奸人煽動、甚至……朝中有人暗中資助,欲藉機生事,擾亂南征大計?”
他語氣平和,卻字字如錐,直指核心。尤其最後一句“擾亂南征大計”,更是將事件提升到了破壞曹操戰略的高度。
李郎官臉色微變:“陳侍郎此言,莫非是懷疑朝中同僚?無憑無據,豈可妄加揣測!當務之急是平叛,而非在此捕風捉影!”
“李公息怒。”陳暮神色不變,“下官並非揣測,隻是慮事需周全。若不查明根源,今日平了安成,明日他處又生一‘安成’,剿不勝剿,豈不更殆誤軍國大事?下官以為,剿撫當並重。一方麵,請旨發兵威懾;另一方麵,當派乾練之士,親赴汝南,明察暗訪,厘清亂源,方可絕後患。否則,僅以武力鎮壓,恐如揚湯止沸。”
他提出“派乾練之士親赴調查”,既是將調查權抓在手中,也是將自己置於更前線的位置,風險與機遇並存。
支援李郎官的一方立刻反對,認為這是節外生枝,拖延時機。支援陳暮或持中立態度的,則覺得查明根源確有必要。一時間,值房內爭論之聲漸起。
崔林看著爭論的雙方,尤其是氣定神閒卻立場堅定的陳暮,心中暗暗叫苦。他何嘗不知此事蹊蹺?但牽涉太深,他隻想穩妥處理。如今陳暮將問題挑明,他若強行壓下調查之議,將來出事,他難辭其咎;若支援調查,則必然得罪郗虛等一乾老臣,乃至可能觸及宮中……
“罷了!”崔林揉了揉眉心,打斷爭論,“剿匪之事,刻不容緩,即刻擬票,請旨發兵。至於查明亂源一事……”他沉吟片刻,目光複雜地看了陳暮一眼,“陳侍郎所慮,不無道理。便由尚書檯行文汝南、潁川郡守,令其徹查錢糧、煽動之源,具實上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采取了折中方案,將調查權交給了地方郡守,而非由中央直接派人。這既部分迴應了陳暮的提議,又避免了直接捲入漩渦中心。
陳暮心中明瞭,這是崔林的明哲保身之道。他不再多言,隻是暗暗記下了那些激烈反對調查之人的麵孔。
議事草草結束,眾人各自散去。陳暮回到值房,窗外天色已然放晴,但空氣中的濕悶更甚。
他剛坐下,那名布衣漢子再次如同鬼魅般出現,新的蠟丸送入手中。
“貨棧有異動,三批南帛連夜轉運,去向不明。宮內近日有宦官告假歸鄉,籍貫……汝南。”
短短兩行字,資訊量卻極大。永昌貨棧在清理痕跡?而告假宦官的老家,恰好就在事發地汝南!這是巧合,還是確有關聯?滿寵的調查,顯然並未因民變而停止,反而抓住了對方可能因突發事件而露出的馬腳。
陳暮眼神銳利起來。對手動了,而且動得很急。這說明自己的存在,以及滿寵的調查,確實讓他們感到了威脅。這場民變,既是攻擊,也是掩護。
夜色再次籠罩許都。陳暮冇有回府,獨自留在值房。
案頭,是安成民變的詳細軍報抄件,是滿寵送來的密報,是他自己整理的三郡物資覈查疑點,還有那方沉默的黑色砥石。
所有的線索,如同散亂的拚圖,在“安成民變”這塊最大的碎片落入後,開始顯現出模糊的輪廓。宮苑資金→永昌貨棧→(通過某些渠道)→汝南地方(利用遊俠、煽動流民)→製造民變→打出“清君側”口號,散佈荊州勾連謠言。
目的何在?拖延、乾擾南征?試探曹操的底線和反應?借刀殺人,除掉自己這個“眼中釘”?抑或……有更深的圖謀,比如,在曹操主力關注南方時,在許都策劃更大的變故?
陳暮的手指劃過輿圖上安成縣的位置,眼神冰冷而堅定。對手已經出招,他不能隻被動接招。崔林的折中方案靠不住,地方郡守的調查很可能無功而返,甚至被誤導。
他必須主動出擊。
鋪開新的帛卷,他再次提筆。這一次,不是給程昱的密報,而是一份正式呈送給尚書令崔林並轉呈鄴城的《請赴汝南查勘亂源疏》。
在疏中,他陳明安成民變絕非尋常,背後定有隱情,關乎朝廷威信與南征大局。地方查勘恐力度不足,易受矇蔽。他自請以尚書檯侍郎身份,親赴汝南,明麵協調平叛後勤,暗裡查訪亂源真相,務求水落石出,以安社稷。
這是一步險棋。深入虎穴,遠離許都權力中心,對手可以更容易地給他設置陷阱,甚至讓他“意外”消失。但這也是破局的關鍵。隻有親臨其境,才能拿到最直接的證據,才能打破對手在許都佈下的迷陣。
他將奏疏鄭重封好。目光落在那方砥石上,伸出手,緊緊握住。
風雨已至,他便要做那擊碎暗流的頑石。此行,縱是龍潭虎穴,他也要去闖上一闖!
喜歡魏砥請大家收藏:()魏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