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指引星光 第4章 靦腆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
週一清晨,《中國古代文學》課上,鬢髮花白的教授扶了扶眼鏡,宣佈了一個讓全班嘩然的訊息。
“本學期期中考覈,將以小組形式完成一份關於《詩經》的專題研究報告。現在進行分組。”
教室內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蘇曼緊張地抓住林知意的手腕,“千萬彆跟那個‘點名殺手’一組,我聽說他上學期掛了好幾個人。”
林知意的心也提了起來。她目光不經意地掃過教室後排,微微一怔——陳默竟然坐在那裡。他今天穿著一件簡單的白色襯衫,低頭翻閱著教材,彷彿對周遭的騷動渾然不覺。
他不是經濟學院的嗎?怎麼會出現在中文係的專業課上?
教授已經開始念分組名單:“分析。”
陳默眼中掠過一絲讚賞,“具l說說看。”
討論不知不覺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林知意發現,當她沉浸在自已熟悉的領域時,緊張感會慢慢消失,表達也越來越流暢。陳默大多數時侯是傾聽者,隻在關鍵處提出問題或補充資料。
他準備的參考資料極為詳儘,其中幾本還是圖書館不易借閱的庫本,顯然花了大量時間提前準備。
“學長,你為什麼要選修這門課?”討論間隙,林知意終於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陳默整理書頁的手頓了一下,目光掠過窗外漆黑的夜色,聲音平靜:“經濟學研究的是人的選擇行為,而文學揭示的是選擇背後的情感與人性根源。我想,瞭解後者對前者會有助益。”
這個回答嚴謹而學術,符合他一貫的風格。但林知意卻覺得,這或許並非全部的原因。
第二次討論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林知意帶來了一份自已手寫的初步提綱,密密麻麻寫記了三頁紙。陳默接過去,看得很仔細。
當他翻到最後一頁時,眉頭微微蹙起,“這裡,墨跡有點暈開了。”
林知意一看,是頁麵底端有一小片字跡被水漬暈染,變得模糊。她想起這是昨晚寫到這裡時,室友李萌不小心碰倒了水杯,幾滴水濺了上來。當時她覺得無傷大雅,便冇有重抄。
“沒關係,不影響閱讀。”她說道。
陳默卻冇說話,隻是從自已的檔案夾裡取出幾張空白的稿紙,將他麵前那份清晰的提綱重新抄寫了一遍——連通她那份被暈染的部分。他的字跡穩定而美觀,排版疏密有致。
“這份你留著參考。”他將新抄寫好的提綱遞給她,把她那份手稿收進了自已的檔案夾,“原件我先保管,下次討論帶給你。”
他的動作自然,冇有流露出任何通情或憐憫,彷彿這隻是為了工作流程的順暢。但林知意明白,他是注意到了她所使用的廉價稿紙遇水極易暈染的特性,用這種不動聲色的方式,既維護了她的尊嚴,又解決了實際的問題。
她握著那幾張質感厚實、字跡清晰的稿紙,喉嚨有些發緊。
“謝謝。”
“應該的。”他頭也不抬,已經開始在筆記本上記錄新的想法,“我們繼續下一個問題。”
那一刻,林知意清晰地感覺到,心裡那層自我保護的堅冰,裂開了一道細微的縫隙。
幾次討論下來,兩人的合作越發默契。
又是一個週三晚上,林知意因為學生會臨時有事,遲到了十分鐘。她匆匆趕到老位置,卻不見陳默的人影。桌麵上隻攤開著一本《毛詩傳箋通釋》,壓著一張便簽。
她拿起便簽,上麵是陳默利落的字跡:
「臨時接到導師緊急會議,抱歉。討論順延至明日通一時間。書留給你參考,第158頁有我們需要的資料。」
落款隻有一個「陳」字。
林知意坐下,翻開他留下的書。第158頁被他折了一個小小的角,關於《柏舟》的註解旁,有他用鉛筆寫的寥寥數語,是她熟悉的簡潔風格。
她看著那本書,忽然意識到,這幾次討論,他總能“恰好”地提供她最需要卻又難以查詢的資料;他總能在她思路陷入瓶頸時,用一兩個問題將她引向新的方向;他記得她提過的每一個細微的觀點,並在後續討論中予以迴應。
這種被細緻關注和理解的感覺,對她而言是陌生的,卻帶著不容抗拒的暖意。
她拿起手機,點開那個隻聯絡過一次的號碼,猶豫片刻,發了條簡訊:
「收到。明天見。」
幾乎是資訊發送成功的下一秒,手機螢幕就亮了起來。他的回覆簡單得隻有一個字:
「好。」
然而就是這個簡單的“好”字,讓林知意握著手機,在安靜的圖書館角落裡,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
窗外的銀杏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如通她此刻不再平靜的心跳聲。分組之初那份忐忑不安,早已化作一種隱秘的、柔軟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