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02章 劍鋒與尊嚴,大炮與真理
“我在上學的時候,有位老師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現在與諸君共勉。”
林鴻彬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大炮是用來丈量國土麵積的,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向艾教授致敬!雖然這句話來源於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曼--“失敗是堅忍的最後考驗,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對於不屈不撓的人來說,沒有失敗這回事”。
艾教授引用並加工,讓大部分的中國人理解這句話的。
“沒有劍鋒與大炮,我們新中國就沒辦法獲得現在的國際地位。劍鋒與大炮是國家主權的堅實護盾,是民族尊嚴的有力保障,也是確保真理得以伸張的堅強後盾。
唯有以強大軍事力量為基礎,國家才能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扞衛自身尊嚴,推動符合大多數國家利益的真理在世界範圍內傳播。”
“至於劍鋒與大炮是怎麼來的?這就涉及到經濟問題了。我們下次再找個時間來認真的聊一聊。”
“我們看時事新聞不能隻看熱鬨,還要去判斷這事情後續的影響。就中美聯合公報而言,對中國、對美國、對蘇聯、甚至對國際局勢都有什麼影響。有興趣的同誌在會後好好的討論下。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角度切入。”
“我們繼續來分析聯合公報。聯合公報說,‘福特總統和總理就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和坦率的討論,闡明瞭各自的立場和態度’。
這屬於外交辭令,怎麼解讀?其實就表示雙方在會談中很多共識沒有達成,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看一下公報內容,有中方宣告,有美方宣告,就些是沒有達成共識的內容。還有雙方宣告,那些是達成共識的部分。”
“我再給大家說一說一些外交辭令真實表達的意思。比如說雙方?坦率交談,那就表示雙方分歧很大,但基本知道了具體的分歧在哪裡。比如說?交換了意見,那就是說雙方各說各的,雙方亮明瞭態度,但沒談攏,也沒有爭吵。
如果說雙方?充分交換了意見,那就是吵得很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還有,如果說?增進了雙方的瞭解,那表示雙方認識上還存在分歧。等等。”
“外交辭令很多,都很有意思,你們看報時可以試著去理解那些詞彙表達的意思。”
“看報,也不僅僅是看報!看報有很多門道。既然說到這裡的,那我就把老師教我的看報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這個方法叫‘讀報六法’。”
“一是報題閱讀法。報紙的文章標題,等於報紙的眼睛。閱讀報紙的題目,往往能較快地瞭解作者、編輯的意圖,明確文章要表達的內容。瀏覽標題後,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有選擇地讀一部分。讀報先讀題,是一種節省時間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是粗讀、細讀結合法。粗讀,即瀏覽,主要是擴大知識麵,捕捉需要精讀的文章。細讀,就是精讀,對一些重要的閱讀材料,應該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節咀嚼,仔細地瞭解它的內容、思路等。這樣點麵結合,既省時效果又好。”
“三是剪貼法。剪報的範圍可根據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興趣而定。剪下後,要註明報紙的名稱和日期。貼報有幾種方式。如剪後放在紙盒內。
到一定階段,再分門彆類地貼在舊練習本或舊雜誌上。也可邊剪邊貼,手邊準備一些16開的白紙,剪下就貼在紙上,每張紙貼一篇,日後分門彆類裝訂,另編目錄。報紙剪貼後,要常常翻閱整理。這個暫時不提倡啊,不過你們可以抄寫。”
“第四是資料摘錄法。有些文章的片段、精彩語句、出色的標題,一些有用的事實、資料等,因其比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筆記本或卡片上。摘錄時要註明出處,以便日後查對。”
“第五是讀寫結合法。讀報後,寫些讀後感,對報紙寫點書麵意見,模仿報上的文章練習寫作,給報社投稿;都是讀報寫作相結合的有效形式。讀報時,注意積累詞彙,學習寫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也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最後一個是小組讀報法。可以找三五個誌同道合的同誌,組成讀報小組。活動形式有幾種:(1)定期交流心得,討論報上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以討論促讀報;(2)開展讀報知識小測驗。輪流出題,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進讀報;(3)交流剪報或摘報資料,互通有無,相互補充;開展評報活動,討論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麵編得活潑,哪些地方有差錯,還可以寫成意見稿,寄給報社。”
“以上是讀報的一些方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教人怎麼看報紙,在這時代可是真乾貨。聽的人也很認真,一部分人還不停的做筆記,這些人學習態度上那是真的沒什麼可挑剔。林鴻彬說的這些基本是他們沒接觸過的,所以互動會少一些。
林鴻彬邊說邊寫,黑板上滿滿是他的手書,字型方正整潔,蒼勁有力,讓人不忍心擦去。
“希望各位能多讀書、多看報,關心時事,理論聯係實際,開闊視野,提高政治素養。以上是今天的內容。其實我也是個門外漢,隻是把瞭解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我們一起互相學習,一起進步。”林鴻彬最後總結道。
“講一句題外話,我們南方人多講方言,方言發音方式、語句的表達方式與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普通話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學好語文、寫好文章還是多讀報紙,特彆是官報。”
林鴻彬講的這些在中學可學不到,這些內容算是給知青們開了一個大大的視窗,讓林場知青們從一群隻有熱血的青年,開始向一群有獨立世界觀社會青年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