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 第218章 新年工作計劃討論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18章 新年工作計劃討論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上頭的任務下達完了,林場的新年計劃會也得開一開了。趕在過年前,林場召開了一次新年工作計劃討論會。

會議伊始,林鴻彬明確會議基調:“在教員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援下,在全體戰友們的努力下,我們林場去年的工作出乎意料,應該說我們在去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啪啪啪啪~”郭子好、邱明林等人帶頭鼓起掌來。

他們經曆過林場最艱苦的日子,對現在的生活纔有更多的感觸。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

林鴻彬接著說道:“說實話,去年剛來的時候,我沒覺得我們能乾出什麼大成績,能用一年時間讓戰友們吃飽吃好還有所盈餘就很不錯了,說來農村‘大有可為’,但那時候更多是給自己畫餅,沒成想咱還真把餅烙熟了,而且味兒還挺香!”

黃逢乾、王誌成等人會心一笑,臉上都有一種特殊的光彩,印堂發亮。

隻是苦了黃鎮山、張青萍、陳斌他們三個後來的,有點跟不上頻道,他們來了之後就沒受過苦,無法感同身受,隻能露出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

“今年我們林場升級了,不再由林業管理局托管,而是由縣革委會直屬,縣裡給的任務也很簡單,就是兩字:育種。除了每個月8萬的孵化任務,剩下的活兒咱自己說了算,自由發揮!”

他話鋒一轉:“新的一年,我們要圍繞這個中心任務來討論我們新年的工作。孵化的任務對我們來說是比較輕鬆的,我們不做討論了。來,現在自由發表你們的想法,彆憋著!”

林鴻彬話音剛落,會場瞬間安靜,一群半吊子,讓乾活沒問題,讓主動想計劃?那可就犯難了,你看我我看你,沒人敢先開口。

最後還是半專業人士邱明林救場,他清了清嗓子:“場長,還有各位同事,我主抓食用菌的人工種植這方麵,我就說說食用菌。

現在有香菇、木耳、銀耳、羊肚菌、平菇五種菌子小規模種植比較成功,但還有很多問題。紅菇、竹蓀等小規模種植不算成功的問題更多更大。”

他掰著手指頭數問題:

“一是主基料配方要繼續試驗,不同的材料還是要調整一番。二是竹罐不太適合做裝培養基的容器,得尋找方便裝料的容器和機器。三是溫度、濕度和通風管理還要細化。

要做推廣,這三個問題必須解決。”

這個問題林鴻彬心裡有譜,這事兒簡單,用套袋技術啊。

食用菌種植一般使用覆土法和袋培法。覆土法優點是操作簡單,適閤家庭和小規模種植;缺點是管理較為繁瑣,需要頻繁調整濕度和通風。

袋培法優點是適合大規模生產,管理相對集中;缺點是初期投資較大,且需要更多的專業裝置和技術支援。

不過現在林場剛接觸這行,經驗少得可憐,林鴻彬還是覺得套袋更靠譜。

當然,這事兒也不是說乾就能乾,得看食用菌在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的表現。要是能賣出外彙,上級指定得把林場當寶貝,到時候要塑料袋、要套袋機,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閩省搞食用菌人工種植的又不是隻有青雲山知青林場這一家,特彆是玉田縣,人家搞食用菌種植數百年了。隻是栽培技術問題,無法大規模推廣,造成產量不足。

比如銀耳、木耳,現在用的是椴木栽培;比如香菇,現在最先進的是木屑菌絲壓塊栽培技術;竹蓀、羊肚菌、茶薪菇等都還沒有規模化種植。

這一對比,青雲山知青林場的技術已經領先一代,妥妥的行業新銳。

想明白這些,林鴻彬就開口了:“嗯,容器我們可以考慮用塑料袋,先買點兒回來搗鼓搗鼓。隻要在出口商品交易會賣的好,容器和機器就可以找上級支援解決。

春季出口商品交易會在4月15舉行,也隻有兩個月多的時間了。我們這兩個月先找供銷社找一些塑料袋,推演、試驗一番。還有就是靈芝的種植也得小規模試驗了,這個會後我們再繼續聊。”

“明白”邱明林一聽這話,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也不再說什麼了。

但邱明林一說完,又陷入一陣沉靜,現在的這些知青,交代他們做事都沒什麼問題,但讓他們討論新年工作的任務、目標,總感覺小心翼翼的。

林鴻彬一看這架勢,直接點名坐在邱明林下方的林家勝:““大夥兒彆這麼拘謹啊!就是聊個工作,又不是考試!家勝,你先來,彆躲!”

林家勝負責雜項中心,包括漁場、蜜蜂研究、茶葉研究、果樹油茶樹等苗木管理等。

他趕緊站起來,跟彙報作業似的:“場長,各位領導,我們雜項中心新年有幾個任務。”

“一是蜜蜂育種分群。從農林大學傳回來的訊息,我們林場的蜜蜂采集力強,產蜜量大,非常適合推廣。今年我們準備開始人工培育蜂王,以快速擴大種群。好蜜蜂誰不想要?推廣起來絕對沒難度!”

“二是養魚,主要是加強我們漁場的人工育苗,魚塘這裡可以規劃為人工育苗基地和蝦池,養魚可以在水庫養,水庫的魚苗場長你得幫忙想辦法解決。”

“行,魚苗我來解決,你繼續。”

林鴻彬當場回應。

林家勝接著說:““第三個是茶葉。在茶葉方麵我們沒什麼研究,但熊小青同誌覺得現在傳統製茶效率太低了,想搞點機器代替人工。他準備找鄭少遠老師合作,試做機器。”

林鴻彬眼睛一亮:“這個可以有,大膽的去做。”

穿越前的大茶廠基本是用機器炒茶的,一些小茶廠、家庭戶也用小機器替代人工。說明這方麵很有搞頭,而且林場這裡快通上電了,可以搞電器研究。

“果樹、油茶樹之類的還太小,管理還不用這麼費心管理。”林家勝補充道。

話還沒說完,林鴻彬就打斷他:“不,這話可不對!現在就要開始管理了。國外對果樹的管理采用密植、矮化等技術提高果園的產量和果子的質量,這個你找農林大學的老師問問,能用上的趕緊用上。”

“好!我儘快落實。”

林家勝趕緊點頭。

“下一個,誌成你來!”林鴻彬按順序點名。

“場長,各位領導,今年我們獸類養殖繁育中心的任務也有四個。

一是擴大現有種群規模;二是篩選優良個體人進行人工育種,培育優質種獸;三是兔子、竹鼠、雜交豬的推廣;四是動物的雜交培育,特彆是山羊的雜交,兩種山羊各有各的優勢,我們想培育出集兩個品種優勢的新山羊品種。”

“嗯,這個想法很好,你們要加油。我記得前幾個月的報紙有報道,國家成立了‘全國豬育種科研協作組’,他們提出‘公豬外來化,母豬本地化,商品豬雜交化’,這個可以用來借鑒一下。”(備注)

“收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