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76章 大學老師來了
快5點時,郭子好用拖拉機拉回了7個人,農林大學的老師們來了。
7位老師大半夜的從學校出發去火車站,坐火車到了榕城,花三小時坐汽車清源縣城,下午又從清源縣城用近兩小時坐車到古邑,古邑坐拖拉機來林場,一路換了五趟車,帶著一堆儀器,熱飯都沒吃上,個個疲憊不堪,吃完晚飯就安排休息了。
為了讓老師們睡好覺,晚飯時,林鴻彬特地提供了一些果酒。林場的同誌們也沾了光。
第二天吃完早飯,林鴻彬把學校的老師,加上林場的管理層叫一起互相認識一下。
劉劍作為中間人介紹農林大學來的老師:蜂學教授龔一斐老師、水產養殖教授王守昆老師、植物學教授謝聯輝老師、農業機械係老師何大明、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學老師葉樹,動物科學邵平老師。
林鴻彬也介紹了知青林場的各組的負責人。
然後也沒廢話,林鴻彬帶著眾老師熟悉下林場。他知道搞研究人的脾氣,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瞎聊上,這都被耽誤了幾年,現在都是在爭分奪秒的搶回時間,還是儘量少乾些讓彆人煩躁的事。
劉劍對林場比較熟悉了,他負責介紹。出了林場場部,最近的是甘蔗渣發酵場,研究微生物的葉樹老師先留下來了;到了養雞試驗基地外麵的蜂箱邊,龔一斐教授停下來了;進了養雞試驗基地邵平老師留下來了;王守昆教授留在了魚塘;謝聯輝教授逛了一圈後回到養雞基地的籬笆旁研究種在那裡的黃瓜、絲瓜等植物;何大明老師最後停在甘蔗渣發酵場。劉劍老師給最後給葉樹老師打下手,邱明林陪著。
老師們都發現了新奇的玩意,要不是林場的人喊他們一起吃飯,他們都不知道到中午了。
中午,老師們又要了兩間宿舍,擺開儀器。
稍作休整,何大明老師便找到林鴻彬。
“林場長,這公社有沒有玻璃廠?還有沒有能打造一些簡單工具的地方?”
“玻璃廠有,有個鐵鍋廠能造一些簡單工具。”林鴻彬立即回應。
“那太好了,幫忙安排人帶我過去,我去弄點工具。”
“行,還需要什麼東西,我們林場一起準備。”
“那就幫忙弄些玉米粉和糖,還有手術用的手套、口罩。”
“玉米粉和糖要多少?紅糖行不行?”
“紅糖可以,玉米粉和紅糖幫忙各搞一袋。”
“沒問題!我這裡還有豆粉,要不要也來一些?”林鴻彬努力的推銷自己的庫存。
“也可以,也來一袋吧。”
玉米粉和紅糖他空間裡就有,有一大堆,玉米粉現在基本是當飼料用的。紅糖也熬了一大堆,一部分做了花生酥糖,剩下的都在空間倉庫放著。空間裡各種豆子也多,不過個頭比常規豆子的大,還是用豆粉的形態出現吧。
現在用了,以後纔有更多的機會變現。
“子好,你帶一些雞蛋,帶何老師去鐵鍋廠、玻璃廠打些試驗器具,要好要快,費用都記在林場賬上,去衛生院開些手術手套和口罩回來,還有把劉劍老師帶上,讓他去中學看潘金星副教授、鄭少遠副教授還在不在,在的話都給請過來。暑假了,在學校也挺寂寞的。”
“場長,稍等下,我記一下,太多了,記不住。”
潘金星副教授是榕城大學的,榕大70年複校,複校設定了3個專業: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後又恢複礦冶係,又從師範學院並入數學、物理兩個教育專業。潘金星副教授教高中化學,應該是化學係的,該係還沒有複課。
鄭少遠副教授是師範學院的。報紙上有報道該校也是今年複課,並改成師範大學,但隻有政教、中文、數學、外語4個係複課,與他這個教物理的沒什麼關係。70年榕大並入數學、物理兩個教育專業時,沒有鄭少遠副教授的份。
等郭子好帶著兩老師走後,林鴻彬在想著一些事。
動物學的、水產養殖的都有試驗小組跟老師們對接,發酵飼料和食用菌也有邱明林跟著,現在還有植物學、蜂學的老師沒有人對接,這不能浪費了。晚上得選幾個人給兩位老師當跑腿的,能學多少看本事了。
還有,既然要做試驗,特彆是飼料試驗,那肯定得有活體動物做比對,小雞、小鴨、小鵝數量也夠,魚塘裡有的是魚。林場還有4頭半大的白豬和一群剛出生半個月的雜交豬,不知道夠不夠。成年豬就先不計算在內。林場還沒有養羊,空間裡現在有12頭半大的羊,需要的話倒是可以賣給林場。如果要用牛做試驗的話暫時沒辦法。
傍晚,郭子好帶了4個人回林場了,潘金星和鄭少遠兩人也帶過來了。
需要的器具今天隻是給了圖紙,與工廠那交流一下,沒有這麼快。
晚餐沒有特彆準備,但這些老師們很滿意,有肉有蛋有菜有湯還有什麼嫌棄的,這可是這幾年吃到最好的日常飯食了。
晚飯後,林鴻彬拉住這些老師,拿起茶具開始泡茶。難得場長泡茶,郭子好、邱明林、陳維漢等人也過來了,人有點多,直接把兩張桌子拚在一起。
溫壺、?裝茶、?潤茶、?衝泡、?倒茶、分茶等一係列功夫茶流程,動作流暢自然。這是林鴻彬在空間裡訓練的成果。
待茶水分好後,他抬手示意道:“各位老師,林場條件有限,隻能用竹茶具泡茶,大家嘗嘗味道如何。”
“林場長這手法可以啊,很地道!”王守昆教授說道,一口潮汕腔。喝工夫茶的核心區就是潮汕和閩南。
“剛學了點皮毛,讓各位老師見笑了。”
“欸,莫謙虛,手法確實老練,若能搭配一套紫砂茶具,那泡出來的茶滋味肯定更上一層樓!”王守昆教授一臉遺憾地說道,眼中難掩對優質紫砂茶具的嚮往。
“老王,你這是窮講究,有得喝就不錯了。”
謝聯輝是植物學方麵的教授,對茶樹和茶也有些研究,同樣也是提醒王守昆教授不要亂說話。剛才那段話要是被有心人利用了那就沒好果子吃。
“紫砂茶具透氣性好,能吸附茶香並提升醇厚度,確實用來泡著烏龍茶最合適,可惜這好紫砂茶具難得,全縣都沒幾套好的,以後有機會去蘇省陽羨縣時,一定要去淘一淘。”
林鴻彬還是把話接了過來。
“哈哈哈,看來林場長也是會喝茶的人。”王守昆教授聞言,頓時笑了起來,此前的遺憾一掃而空,眾人也跟著笑了起來,現場氛圍愈發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