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 第177章 這算盤打的劈啪響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77章 這算盤打的劈啪響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茶水續過兩泡,林鴻彬又給各位老師遞上煙,煙霧嫋嫋間,話題漸漸聚焦到林場的發酵飼料上。

“林場長,我一直很好奇,您是怎麼想到用甘蔗渣粉、蘆葦粉這類農業廢料發酵製作飼料的?這思路在基層單位裡可不多見。”葉樹老師率先發問,眼中滿是探究

作為微生物研究領域的學者,他深知這類

“變廢為寶”

的技術,背後需要紮實的理論支撐與大膽的實踐嘗試。

林鴻彬一邊添茶水,一邊從容回應:

“我學後勤的,經常會看一些跟後勤相關的資料。有一份資料我記憶深刻,資料裡說在大幾十年前,美國那裡就在動物飼料裡新增乳桿菌和酵母菌。

在丹麥,農民使用發酵飼料來提高豬的生產效能,這種新型飼料與青貯飼料相比,能夠大幅降低成本,但仍具有類似的效果,這一選擇讓丹麥成為世界養豬強國。”

“30年代,有科學家開始運用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設計和生產了許多新型飼料新增劑。這些新增劑中包括澱粉酶、蛋白酶、纖維素、葡萄糖酸鈉以及其他微生物衍生的酸、酶和有機酸等,這些技術在當時就已展現出提升飼料效率的潛力。”

這些專業的詞彙平時都不敢講,因為沒人聽的懂,現在專業人士來了,得把東西交待出來。

“你等下,我拿筆記記下。”

葉樹老師打斷林鴻彬,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本子,從胸口取下鋼筆。

現在的技術交流、推廣可不如穿越時的方便,況且國家都被封鎖20多年了。

林鴻彬把新增劑又複述了一遍,然後接著說。

“除了國際資料,國內的先進經驗也給了我啟發

——‘豬司令’葉洪海同誌研發的‘中曲發酵飼料’技術,我們在部隊搞後勤都知道他,他用微生物發酵提升飼料價值的思路,給了我很大觸動。”

“幾個月前村裡有人吃甘蔗,豬把人吃過的甘蔗渣都啃了,回來後我就想到看過的資料,想著把甘蔗渣打碎成粉發酵一下試試。至於蘆葦,與甘蔗都是同一科的,甘蔗可以,蘆葦應該也可以。”

“我不是學技術的,那些酶啊酸啊不知道怎麼弄,我也沒管什麼原理,就找些自己能找到的酵母、酒糟加進去發酵發酵,酸菜汁裡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也加了試試,沒想效果還可以。”

林鴻彬笑著補充,話語氣中帶著幾分

“誤打誤撞”

的意思。

“林場長真是強識博聞,思維活泛,不來搞研究可惜了!”龔一斐教授接話道,搞研究的確實需要一個活泛的腦袋。

“龔教授你太抬舉我了,我在學校學了經濟,思維方式已經不太適合搞研究了,也就動動嘴還行,哈哈!”

林鴻彬站起來又發了一圈煙,接著說道:“再過幾個月,縣裡的榨糖季就要開始了,麻煩各位老師在甘蔗渣發酵飼料上多上上心,林場全力配合。”

林鴻彬沒喊什麼高大上的口號,對這種老學者也不需要喊什麼口號。

“時間不太夠啊,一個月後就得回學校準備開學事宜了。”一個月後是得回校了,學校所在的閩北地區也有種甘蔗,但麵積很小,而且是一種特殊的本地品種--百年蔗,是中國竹蔗自然雜交進化的品種,與現在大麵積種植的有些差異。至於學校的試驗田裡,那肯定得等到明年才能看到收獲了。

“各位老師,你們看這樣成不成?你們幫忙帶一帶林場的知青,教他們怎麼收集資料,每隔一段時間給你們寄過去,你們做些遠端指導?”這纔是林鴻彬的目的,簡單直接的扔了出來。

“林場長,你這算盤打得真響啊!”

王守昆教授率先笑了起來,語氣中卻滿是認可,“不過我沒問題

——

搞研究本就需要大量基礎資料,單靠我們幾個根本忙不過來,有知青幫忙收集資料,對我們的研究也是助力,這是互利共贏的事。”

“沒問題、沒問題,哈哈哈!”

“可行,就這麼定了!”

其他老師紛紛響應

——

對他們而言,隻要能推進研究、積累資料,合作模式靈活些並無不妥;至於智慧財產權,在當時的環境下本就強調

“全民所有”,而論文署名權能得到保障,已是極大的收獲。

與老師沒聊完,林場這裡連夜的開起了會議,會議的內容就是如何配合這些老師們。這次過來學習的的幾位老知青們也在了。

“大學的老師們親自指導,機會難得,大家一定要抓住,做的好的對你們以後上大學肯定有幫助。”

林鴻彬開門見山,一句話便點燃了眾人的熱情。

幾個月後,又從場長口裡聽到“上大學”幾個字,現在原林場的知青們對場長說的話不做懷疑了,場長說能那就真能,上大學那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啊,這一下原林場的知青們頓時熱烈起來。

新來的老知青對原林場知青的表現有點疑惑,但也沒問。

“幾位老師大家也都認識了,各試驗小組要做好對接。明林,你做為技術員要多多跑跑,但最好是專精一項。”

“我還是喜歡種菌子!”邱明林很直爽的給了答案。

“行,那現在還需要特彆安排幾人給蜂學龔教授、植物學謝教授打下手,至於人選你們會後把人召集起來,自願原則,確定後上報給我。”

會後,宿舍樓內又是一陣熱鬨。很快的,人選送到林鴻彬這裡,伐木組的林鵬和熊小青被安排到植物學謝教授身邊,黃清流被安排到蜂學龔教授身邊,看情況要產生幾位新的小組長了。

林鴻彬來林場後,林場已經新產生了6位新組長了、兩位財務,加上將要產生的新組長,超過三分之一的知青得到了提拔。

造成的後果有好有壞。大部分的知青都看到了機會,工作也很有激情,就期待著某一天會被選上。但也有數人情緒低落。

還有就是乾活的人嚴重不足了,輪崗機製受到了挑戰。

第二天早上,下放到農技站的王清祥老師也來了,最近是農忙時期,他天天忙的後腳跟不上前腳,今天抽空過來看看學校的同事,也來熟悉一下林場,按這情況看,以後有不少的交道。他的專業還沒複課,還要在農技站繼續乾下去。

中午,林鴻彬把黃逢乾、王誌成、徐秋英三位老組長找來聊天。

“今年推薦上大學沒有我們林場的份,但按我們林場發展的情況,過年後我會找縣裡的領導申請幾個大學生名額,優先考察你們三位。”

隻要有機會,林鴻彬不介意送人上青雲的。

上大學可是夢想啊,曾經以為夢想會遙遙無期,但現在機會就在不遠的地方了。三人對一下眼,很整齊的喊著:“謝謝場長!”

“不用謝我,這是你們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林鴻彬擺了擺手,繼續叮囑道,“從現在開始,你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還要多花時間學習

把初中、高中的基礎知識點撿起來複習,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提前瞭解相關知識。

現在有大學老師在林場,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大膽請教,不要錯過學習機會。”

“明白,一定把工作做好!”

黃逢乾率先表態,王誌成與徐秋英也連忙點頭,眼中滿是堅定與期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