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00章 地委領導考察(一)
10月5日,上午10點,三輛吉普駛進林場曬場,三輛草綠色吉普捲起一陣輕塵,穩穩停在林場曬場。
林鴻彬帶著林場辦的人迎接。
一群人陸續下車,一位穿軍裝帶紅領章的自然而然的被簇擁在中間,臉色紅潤沒什麼皺紋,一臉的慈祥,讓人猜不透年齡,卻自帶一股沉穩威嚴的氣場。
不用猜就知道這是地委一號兼軍分割槽司令員韓一民同誌。
林鴻彬趕緊帶人上前敬了個軍禮,聲音洪亮:“歡迎首長來林場視察指導!”
韓首長回了個禮,目光落在林鴻彬身上,帶著幾分審視,又很快化為讚許:“你就是林鴻彬同誌?一表人才,不錯不錯。”
“謝謝首長誇獎!”林鴻彬腰桿挺得更直了。
縣革委辦主任劉裕德同誌負責介紹,陪同的地委領導有地委辦公室主任、地區“四個麵向”辦公室主任、地區農業局領導、軍分割槽後勤部首長以及地委秘書處秘書等六位。縣裡的則是縣一號、“四個麵向”辦公室主任、林業管理局長以及充當介紹人的劉裕德,共四個人。
郭子好、邱明林也在領導們麵前露了臉。
寒暄過後,鄒學斌跑步過來,抬手敬禮,聲音鏗鏘:“報告首長,72年秋新知青正在軍訓,請指示。”
“按計劃進行!”韓一民回了禮。
“是!”鄒學斌大聲回應,轉身歸隊。
林鴻彬適時解釋:“我們林場給新知青們安排了15天的軍訓,把部隊裡該教的都教一下,讓知青在思想、作風上、習慣上都與部隊看齊。”
“嗯,這個不錯,其他非建設兵團的知青單位也可以學起來。”
跟在後麵的秘書趕緊掏出紙筆做筆記。
“首長,各位領導,請先到辦公室喝杯水!”
林鴻彬做了個
“請”
的手勢,引著眾人往辦公室走。
辦公室的桌子上除了茶水外,每個領導麵前還有一碟小黃瓜和西紅柿。小黃瓜和西紅柿都是精挑細選的。
“首長,這是我們林場種的黃瓜和西紅柿,正好能解渴,您嘗嘗。”林鴻彬伸手示意。
“噢?那一起試試。”
黃瓜口感清新鮮脆、微甜爽口,西紅柿微酸沙甜、果肉綿軟、汁水充沛,各位領導一吃就不停不下來。
早上一路顛簸,正是口乾舌燥,這一吃感覺精神都好多了。一時間,屋裡滿是稱讚聲,剛才趕路的疲憊彷彿都被這口新鮮衝淡了。
又喝了兩杯茶水,按原計劃該帶領導們參觀林場了。
林鴻彬們給領導們配備了新鬥笠,然後開始參觀了,路線跟上次帶縣領導參觀的差不多。
一如上次縣領導考察那樣,從門口的標語開始。
知青林場“教員語錄”的內容都跟大部分單位不一樣,這裡的語錄沒有一句涉及階級鬥爭,全是關於生產、學習、實乾的內容。
然後是林場的各種管理製度、流程圖等等,幾位領導邊走邊看,偶爾互相遞個眼神,都是暗自讚許的神色。
林鴻彬特地的介紹了物理興趣小組:
“我們林場有很多興趣小組,什麼唱歌的、文學的、外語的等等。但最受歡迎的是由師範學院的鄭少遠副教授帶領的物理興趣小組,很多實驗器材都是他帶領知青們做出來的,那台顯微鏡就是。這位就是鄭少遠老師。”
“顯微鏡都做的出來,鄭老師厲害啊,鄭老師,你好你好!”韓一民書記握著鄭少遠的手,語氣誠懇,
“你們這種做法就非常好,知識下鄉就不能隻待在學校裡,得多來一線單位看看,把學問用到實處。。”
“韓書記好,您說的是,理論是要與實踐相結合!”
看完場部,看過竹編區、木材加工區,就接著參觀宿舍。
宿舍如部隊一樣整潔乾淨,領導看的很滿意。
林鴻彬則在隊伍後麵是暗自流汗,其他人都還好,就是林巧玲他們5位年初來的女知青沒有經過再次軍訓,被子疊的一言難儘的,今天一大早陳楠就來她們宿舍幫忙疊被子。
他真的怕韓書記真的用部隊的標準來考察林場,要知道韓書記也是軍分割槽的一把手。
王誌成負責在牲畜養殖區做介紹。
王誌成介紹後,林鴻彬接過話頭,一項一項的給領導介紹自己對這些專案的規劃:
“兔子繁育快、易飼養,且經濟效益大。兔子皮毛應用廣泛,可以做衣物、兔裘、手套、玩具、皮包等,在歐美國家市場很大。蜀省現在每年出口兔皮超過一千萬張。
我們林場今年在做種群擴大,明年準備開始推廣兔子養殖,爭取在山區這裡形成規模化,並形成產業化。
竹鼠的情況其實和兔子差不多,吃肉賣皮毛。竹鼠的皮毛細軟,毛絨豐足、色澤光潤、板質良好,是製裘原料皮,尤其板皮是製上等皮革、鞋的好原料。”
兔子繁育基地與竹鼠繁育基地是挨一起的,林鴻彬就一並介紹了,一般人可說不出規模化、產業化之類的詞語,一聽就專業。
韓一民聽得認真,等林鴻彬說完,稱讚道:
“非常不錯,走一步看三步。急國家所急,思想很有高度嘛!隻是我聽說出口的產品要求很嚴格的,你們這邊能不能達到要求?”
“首長,我和蜀籍的戰友聊過兔子的話題,我們林場的兔子更肥大,絨毛更長,在兔皮質量上有一些優勢,拿來出口應該問題不大。竹鼠養殖的地方不多,應該沒什麼單位和我們競爭。”林鴻彬開口解釋。
韓一民聽後,轉頭看向身邊的縣委一號張寶言,笑著調侃:“寶言同誌,小林同誌已經給你們縣規劃好了好幾個掙外彙的法子了,你們可得好好把握啊!”
“是是是,回去我們就開會討論,好好配合林鴻彬同誌!”這明顯是在調侃。
說完,兩位大佬對視一下,“嗬嗬嗬”的笑了起來!他們可是老同事,在軍分割槽也是上下級,配合很是默契。
“養野豬主要是為了吃肉,做雜交豬試驗是想著能不能繁育出優良的新品種出來!
雜交豬出生了兩個月多了,長勢不比白豬差,現在就等著長大看肉的品質了。後續會繼續做雜交豬的試驗。”
林鴻彬在介紹,韓書記則拿起標識卡認真看。
“嗯,不錯,工作很細致。培育好了我再讓軍分割槽那邊找你們采購!”
“謝謝首長!”林鴻彬眼睛一亮,連忙道謝
考察繼續,路過劈柴區時幾位領導還上手試了試劈柴器,放好木頭段,一錘子下去,木頭段一分為四,力氣小一些的兩錘子也搞定了。
“不錯,很省力,像我這樣的老同誌也能輕鬆使用,還安全,不錯不錯。”韓書記誇讚道。
“首長您正值當年!”旁邊馬上有人提供情緒價值。
“老囉,哈哈哈!”
培育食用菌的山洞。
邱明林介紹完食用菌後,林鴻彬接過話頭:
“菌子養殖是我們林場今年最後一個季節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想攢一些申請明年的出口商品展覽會,這個已經彙報給縣委了。
在菌子質量上,我還是很自信的,不會比往年出口的那些產品差,如果有銷路好的話,我們就把技術推廣出去。”
“那材料用什麼?”韓一民又問,帶著幾分好奇。
“主要材料是甘蔗渣、木屑、油茶殼、米糠、麥麩、秸稈、稻草等,什麼便宜用什麼。”
“這個思路很對,搞技術不能光想著產品,成本要考慮。材料越易得,後麵推廣起來才越方便,才能真正幫到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