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12章 沒接到通知的人不要輕易摻和
去縣裡彙報完工作後的當晚肯定有例會。現在開會的人又少了,普通的小組長們不通知參會了。
“我們先一起聊聊11月的重點任務。”
“除了每月常規的雞、鴨、鵝養殖繁育任務外,本月要重點推進兩項基礎設施建設
——
蔬菜暖棚和食用菌烘乾房。
正好築壩現在不需要那麼多人了,可以請一些鄉親人過來了幫忙。”
“軍區委托的孵蛋任務還剩最後一批,等這批完成後,要調整孵化比例,以鴨鵝為主。”
徐秋英一邊記錄,一邊問道:“場長,給個具體的比例唄!”
“那就9個孵化室孵雞蛋,12個孵鴨蛋,剩下的5個就孵白鵝。供銷社提供的蛋夠不夠?不夠的話我再去買一批。”
“肯定不夠啊!”徐秋英回應。
“隻是孵化這麼多鴨、鵝有人要嗎?”
“應該還不太夠!我們公社有近百個生產隊,每個生產隊1000隻鴨子就接近10萬隻了。”
林鴻彬接著說:“況且我們蒲陽地區的大糖廠可不少,除了打過交道的清源糖廠、蒲陽糖廠外,生產建設兵團在蒲陽縣也有一個大糖廠,另外還有四個縣有糖廠。甘蔗渣太多了,需要大量的雞、鴨、鵝去消耗。”
“隻要清源縣甘蔗渣飼料試點成功,那就要大規模的推廣。在其他單位沒有大規模的孵化裝置時,很多工還是要先落在我們這裡,所以我們要做好準備。你這個禽類養殖繁育中心要多多關注。”
“明白!”
徐秋英放下筆,抬頭回應。
林鴻彬繼續部署:“蔬菜暖棚建好後,要在暖棚裡種蔬菜,這個活可以找農技站的王清祥老師的支援。
先試種黃瓜、西紅柿和四季豆這三種,育苗工作可以先開始,火炕房可以先利用起來。這個場辦的先負責。”
“嗯,我會抓緊,明天一早就去安排!”郭子好答了一句。
“明林,那些菌子可以移到菌棚裡了嗎?”
“差不多了,就這幾天了。”
“到時候記得叫上我。”
“好!”
林鴻彬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了培訓工作上,目光投向負責培訓統籌的黃鎮山:“鎮山同誌,縣領導對我們的培訓成果很滿意,沒有假大空,全是實實在在能用得上的知識。
但也提了一個要求,讓我們把培訓資料整理好,然後油印成冊,方便其他單位學習。
我琢磨著,不如趁這個機會,把咱們林場已經掌握的所有成熟技術都梳理彙總起來,不止是培訓資料,還有養殖、種植、菌類培育這些技術,都編成小冊子。
如果能形成常態化的技術推廣機製,可惠及的民眾就多就廣了,我們的功勞就會隨著推廣而擴大,這對咱們大家來說都是好事。”
在場眾人聽到這話,瞬間振奮起來,眼中閃爍光芒。
“場長放心,這事我定全力以赴,保證辦得漂漂亮亮的!”
黃鎮山就差拍胸脯了,當兵的哪裡有不想立功的,這功勞都塞在嘴邊了,哪有不吃的道理!
“我們要注意細節,整理資料的時候,參與技術指導的學校老師都得把名字署上,還要標注清楚他們所屬的單位,不能忘了人家的功勞。
鈺琪同誌,這個事也參與,小冊子印出來後,後續的推廣事宜就交給你負責,比如分發給各生產單位、組織簡單的宣講會,讓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技術。”
“保證完成任務。”張鈺琪立刻站起身,鄭重回應。
做思想工作和宣傳工作,很難有具象化的成果,而這次技術推廣工作,恰好能讓他們的工作落地見效。這算不算另辟蹊徑?
會後,林鴻彬進了林場倉庫,把倉庫裡種子都給換成空間三代的。也去了趟雞鴨鵝的庫房,把庫房裡的蛋也全給換成空間雞蛋,空間蛋孵化率更高一些。
縣裡又安排了一批人來林場學習,這次就不是知青單位了,但還都是生產單位的領導。
青雲山知青林場確確實實成為了縣裡生產單位的培訓機構了。
吳正威被調去擔任酒精廠廠長,潘金星副教授也被借調過去充當技術顧問。
隨著晚稻的成熟,水庫的工程也被按了暫停鍵,至少要等半個月後才能重新開工。
忙完林場之後,就是回家乾活,家裡的自留地裡的地瓜要挖起來,這個可是重活。家裡還種了玉米、豆子之類的作物,不過量不大,也不算是重活,老爺子、老太太之前就收好了,也沒叫林鴻彬。
“爺爺、奶奶,要不明年就不種地瓜了,冬小麥也不種了,反正吃的也不多,需要啥我都給你們備著。”
爺爺拄著鋤頭,笑著搖了搖頭:“現在年紀還不算老,趁著還能乾點活就繼續乾著,這動一動才覺得身體舒服一些。等什麼時候真乾不動了,再歇也不遲。”
奶奶也在一旁附和:“是啊,你不用替我們擔心,我們自己心裡有數。”
老爺子老太太在空間食物和空間水的作用下身體年輕化了好多,看樣子還能乾一些年。
林鴻彬見爺爺奶奶態度堅決,隻好退一步說道:“那就少種一點吧,家裡也不養豬不養鴨的,吃不了那麼多!”
爺爺奶奶對視一眼,最終也退了一步:“行吧行吧,那就少種點!”
挖了地瓜還要種上冬小麥。
林鴻彬特地的去了生產隊豬圈看了看,小野豬長的很不錯,公野豬都被劁了,顯得安靜,近四個月的時間長的有百來斤了,不比家養白豬慢多少,畢竟父係母係的體格也都是野豬中的大個子。
按這情況,過年時各家能分上不少肉。
兩頭母野豬竟然又懷孕了,已經顯懷了,這讓林鴻彬有點驚奇了。
林振東在旁邊介紹到:“這是找白公豬配種的,聽說你們林場母豬找野豬配了種,生出來的小豬仔長的不錯,我們就用白公豬試試。”
都是人才啊,不能小看任何人。
這天下午,林鴻彬在山上自家的自留地裡遠遠的看到四輛吉普車直接開到宗祠前的廣場上,下來的是蔡德海、劉裕德、鄭美福等縣領導,古邑公社的一眾領導,還有一些不認識的人。
這是過來考察稻田養鴨的成果,雖然有點遠,但也能看到褲子上的乾泥點,早上應該是在其他地方考察過了。
“爺爺,縣領導來考察了,你要不要過去看看?”
林爺爺抬頭看了一眼廣場方向,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過去也幫不上什麼忙,還得跟領導們客套寒暄,萬一打擾到他們考察工作就不好了。
領導到地方考察,沒接到通知的人不要輕易摻和。咱們還是在這兒種地,不湊那個熱鬨了。”
林爺爺這是在教孫子!
林鴻彬想了想,便笑著附和:“嗬嗬,那就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