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300章 孩子不戀家,長大了更獨立?
在這暑期最熱的季節,農林大學的老知青們卻背著行囊如約而至,山坳裡的熱鬨勁瞬間又往上竄了一層。
最興奮就數一群幼兒園的小盆友,像一群剛出籠的小麻雀,圍著老知青們蹦蹦跳跳。
“黃叔叔,你上次說的孫悟空後續呢?”
“林叔叔,快教我打球。”
孩子們清脆的聲音在場部打轉,在他們眼裡,這群會講故事、會教新奇玩意兒的叔叔阿姨,就是最會玩的“大朋友”。
林錫銘、林錫穎兩個小家夥更是急不可耐,一吃完午飯,就從托兒所的玩具堆裡拽出羽毛球拍:“叔叔阿姨,快來跟我們比劃比劃!”
林錫銘舉著球拍,小臉蛋憋得通紅,林錫穎則在一旁使勁點頭,眼裡滿是期待。
球拍還是去年知青們留下的,藍色的拍框掉了漆,白色的網線也鬆了幾根,卻成了兄妹倆最寶貝的東西。
其實在青雲山,打羽毛球的人並不多。
一來室外場地沒個遮擋,山間的風說刮就刮,剛把球發出去,風一吹就偏了方向,好好的球局總被攪得稀碎;
二來羽毛球不太耐用,打個三四天,羽毛就掉得七零八落,像隻禿毛鳥。林場倒是很多羽毛,隻是沒加工過的羽毛可弄不成羽毛球。
買又不好買,自己做又不好用,最後就沒什麼人玩了;
久而久之,願意打羽毛球的人越來越少,這副球拍最後就落到了育兒所,成了孩子們的專屬玩具。
特彆是林錫銘、林錫穎兩個小家夥,天天把球拍當“武器”,你追我趕地在院子裡“對戰”。
有時候還會舉著球拍去追曬場上的狗,現在狗都嫌棄他們,友誼的小船早就翻了。
祝曉燕看著這場景想去阻止。
“比起他們揮舞著樹枝、拿著石頭瘋跑,這球拍至少沒什麼殺傷力,安全多了。”
郭嫂子笑著對著祝曉燕說道。
“讓他們折騰吧,孩子嘛,就該多跑跑。”黃家嫂子也搭腔道。
青雲山的大人們更愛湊在一起玩乒乓球、排球和足球。
乒乓球檯就搭在曬穀場邊,是林場自己做的。不管是乾部還是知青,一有空就圍在桌邊,握著自製的木球拍你來我往,“乒乒乓乓”的聲響混著笑聲,能從早傳到晚;
排球倒是挺耐用的,用了一年竟然也沒壞,可能跟沒什麼扣球有關係。十幾個年輕人圍成一圈,喊聲、笑聲混著排球落地的“砰砰”
聲,格外熱鬨;
足球則換了好幾個了,一群人在滿是坑窪的曬場上追著球跑,累得滿頭大汗也樂在其中。
至於籃球,就沒那麼受歡迎了。場地不夠平,運球都不穩,最後就剩幾個人偶爾在那裡投投籃,很難湊齊球局來。
不過不管是玩什麼集體專案,隻要林鴻彬一出現,場麵就會變得有些“尷尬”。
他身體素質好、反應快,技術也比這些剛接觸這些運動的人強多了,往往玩著玩著,就成了他的個人表演賽,其他人要麼接不住他的球,要麼跟不上他的節奏,玩了一會兒就沒了興致。
“林書記,您就彆下場了!”黃鎮山忍不住開口,“您一玩,我們都沒體驗感了!”
後來大家乾脆“約法三章”,不讓林鴻彬跟著一起玩,最多隻能當裁判。
他也不惱,正好把精力放在教兩個孩子上。
趁著林錫銘、林錫穎對羽毛球拍還有興趣,林鴻彬常蹲在曬場上,手把手教他們步法。
“銘銘,跨步要快,像小老虎撲食一樣。”他一邊說,一邊邁著大步示範。
轉頭又對林錫穎說:
“穎穎,墊步的時候要穩,彆慌……”
他一邊說,一邊示範著跨步、並步、墊步加蹬跨步、交叉步的動作,兄妹倆學得有模有樣,把這些步法當成新遊戲,在曬場上跑著跳著,笑聲能傳出去老遠。
看著孩子們靈活的身影,林鴻彬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倆娃說不定是當運動員的料?
憑著他們天天吃空間食物的養起來的身體條件,比光讀書更容易出成績。
這個想法在他心裡打了個轉,他決定以後多留意孩子們的運動天賦,說不定真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日子一天天過去,被推薦上大學的知青們也陸陸續續收到了大學通知書。
林巧玲、陳曉慶、張清妍還真的被水木、燕大錄取取了。這種以地區劃片分名額,她們真的有優勢。要是按省分名額,她們應該是沒機會的。
祝曉燕、陳建新、蔡秋華和蔡雅婷也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四人都考上了鷺島大學,成了名副其實的同學,隻是專業不同。
祝曉燕是中文係、陳建新進入化學係,蔡秋華進入外文係、蔡雅婷上的是計劃統計係。
剩下的基本被送去農林大學、榕城大學等。
青雲山被推薦上大學的數量還是全地區最多的一個單位,但反對的人不多。
剩下的知青們可都是關係戶,青雲山送上大學的人越多,就說明自家孩子以後的機會越大,沒人願意為了一時的嫉妒,堵了自家的路。
看著林巧玲、陳曉慶他們嘻嘻哈哈的互相恭喜,林鴻彬心裡卻在盤算另一件事:
以前辦公室有林巧玲、陳曉慶他們在,相當於辦公室到處都是他耳目。
現在她們要去上大學,要不要重新安排一批人?最後林鴻彬把舅表妹拉過來接替林巧玲成為秘書,其他的崗位就算了。
農忙一結束,水稻育種中心的招收的工友很快的都就位了,人是公社那邊挑的,是在沒有和育種基地合作的生產隊挑了10個人,他們一到崗,馬上就被安排培訓了。
另一邊,青雲山新建的土木樓房也在加快收尾。主要是木工活太多了,有點費時間。
看情況,祝賀曉燕是趕不上搬家了,再過幾天,她就要去鷺島大學報到,隻能等放假回來,才能住進新房子。
8月底,青雲山大學生第三場歡送會熱烈舉行,這次爺爺奶奶、三舅公也都來了,為祝曉燕、陳建新、蔡秋華三位晚輩送行。
歡送會結束後,大部分新大學生都回了家,準備收拾行李去學校報到。隔了一天,祝曉燕、陳建新、蔡秋華也到了出發的日子。
隔了一天,祝曉燕、陳建新、蔡秋華也得出發了。
出發前,祝曉燕特意抱著林錫銘、林錫穎親了好一會兒,把兩個孩子的小臉蛋親得紅紅的,眼眶卻悄悄紅了。
“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上學,你們要聽嬸子的話,好好吃飯,彆調皮。”
她輕聲說,聲音裡帶著幾分哽咽。
林錫銘、林錫穎還不知道媽媽要離開很久,隻是仰著小臉,伸手摸了摸祝曉燕的頭發。
小錫銘小聲問:“媽媽,什麼是上學啊?”
小錫穎則是問:“媽媽,你是不是像爸爸之前那樣要出去好久好久?”
“等放了假就回來,到時候給你們帶好吃的。”祝曉燕強忍著眼淚,笑著點頭。
托兒所的黃嫂子在一旁笑著打圓場:“曉燕你放心,倆娃在這兒乖得很,我們會好好照看的。”
她轉頭又對兩個孩子說:“走,咱們去跟小夥伴玩積木,讓媽媽安心去學校。”
兩個小家夥一聽
“玩積木”,眼睛頓時亮了,揮著小手跟祝曉燕告彆:“媽媽再見!記得帶好吃的!”
祝曉燕點點頭,轉身跟著林鴻彬坐上吉普車--陳建新、蔡秋華已經帶著孩子在車裡等了,蔡雅婷則會在汽車站和他們彙合。
林鴻彬開車把幾人送到汽車站,又反複叮囑:“到了鷺島記得給家裡報平安。有事兒隨時打電話。”
看著他們背著行李上了汽車,直到汽車的影子消失在街道儘頭,他才轉身往回走。
晚上,林鴻彬把兩個孩子接回了家。
沒見到媽媽,林錫穎起初還哼唧了一會兒,吵著要找媽媽。林鴻彬抱著她,給她講了《西遊記》的故事,林錫銘則在一旁玩著積木,沒一會兒,兩個小家夥就累得睡著了。
看著孩子們熟睡的臉龐,林鴻彬鬆了一口氣--幸好孩子們沒怎麼哭鬨,不然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哄。
第二天一早,林鴻彬帶著兩個孩子洗漱完,托兒所的嫂子就來接他們了,平時都是祝曉燕送到食堂的。
讓林鴻彬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兩個孩子好像一點也不在意媽媽在不在身邊,反而樂滋滋地跟著嫂子去托兒所和小夥伴玩,對他更是視而不見,連一句“爸爸再見”都沒說。
林鴻彬站在門口,無奈地搖了搖頭。
心裡暗自感歎:誒,過慣了托兒所集體生活的孩子,是不是不怎麼依戀父母了?
雖然心裡有些失落,但看到孩子們能開開心心的,他又覺得這樣也挺好--至少孩子們不會因為想念媽媽而難過。
隻能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孩子不戀家,長大了更獨立。
隻是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