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 第133章 權力之重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第133章 權力之重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廠區總瀰漫著潮濕的黴味,車間鐵皮屋頂被雨點擊打得咚咚作響,像無數隻看不見的手在叩門。我翻看著各班組交上來的週報表,油墨字跡在潮濕空氣裡暈染開來,恍惚間覺得這些數字也像這天氣般黏膩混沌。

“廠長,權力下放確實減輕了您不少負擔。”維修老周端著搪瓷缸走進來,杯口騰起的熱氣模糊了他的眼鏡片,“現在各班組自主性強多了,您也能騰出精力抓整體規劃。”

我合上報表,望向窗外淅淅瀝瀝的雨幕。三個月前推行的班組自治製度,本意是打破管理層級臃腫的僵局,讓基層管理者真正扛起責任。但此刻看著窗外搖晃的晾衣繩,那些被雨水浸透的工裝沉甸甸地垂著,莫名湧上一絲不安。

變故發生在一個淅淅瀝瀝的午後。卞金光渾身濕透地衝進辦公室,安全帽簷還往下滴著水,臉上的神情卻比往常任何時候都要亢奮:“廠長!您得管管老董!”

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袖口蹭過的地方露出幾道新鮮的劃痕,“今天油罐車來裝油,他負責押運,結果趁機往自己三輪車上裝了兩袋大豆!”

我的鋼筆尖在報表上洇出個墨團。老董,是廠裡資格最老的班組長之一,從建廠起就在這兒,論輩分還是我遠房堂叔。權力下放後,他負責顆粒生產兼管倉儲物流向來是廠裡的“重地”。

“我親眼看見的!”卞金光見我沉默,急得直跺腳,“他先往車上搬油桶,趁司機簽字的空當,又從曬場扛了兩袋大豆。那動作麻溜得很,還跟我說‘老卞,這個年紀了彆多事’!”

他突然壓低聲音,“廠裡誰不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不空手’?去年冬天鍋爐房的煤少了半噸,前年倉庫的勞保手套成箱失蹤”

窗外一道閃電劃過,照亮了卞金光漲紅的臉。我想起權力下放時老董拍著胸脯的承諾:“放心,有我盯著,一根針都不會少!”如今那些信誓旦旦的話語,像被雨水泡脹的牛皮紙袋,輕輕一戳就破。

當晚我把老董約到空蕩的會議室。老式吊扇吱呀作響,在牆上投下晃動的陰影,他進門時帶起的穿堂風,將桌上的會議記錄吹得嘩嘩翻動。

“堂叔,最近工作還順手吧?”我推過去一杯涼茶,杯壁凝結的水珠在桌麵上蜿蜒成河。

老董摩挲著搪瓷杯,渾濁的眼珠轉了轉:“好著呢,就是卞金光那小子,總愛挑刺。”他突然提高音量,“廠長,您搞權力下放,總得給我們這些老人留點麵子吧?”

“曬場的大豆”我話未說完,就被他打斷。

“哦,那是幫食堂帶的!”他脖子一梗,“李師傅說最近豆子不夠用,我順手捎兩袋。”他的皮鞋在水泥地上碾出刺耳的聲響,“現在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彆人做事!”

我盯著他額角暴起的青筋,想起卞金光描述時比劃的動作——老董裝車時特意把大豆塞在油桶中間,用防水布仔細遮蓋。

“堂叔,製度剛推行,大家都看著呢。”我儘量讓語氣溫和,“以後這類事,按流程走審批”

“審批審批!”老董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杯裡的涼茶濺出來,“以前廠長都冇這麼多規矩!你現在翅膀硬了,就不認親戚了?”

他轉身摔門而去,鐵皮門撞擊門框的巨響,在空蕩蕩的樓道裡久久迴盪。

這場談話像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

第二天,食堂卞大姐找到我,賭咒發誓說從未讓老董帶過豆子;卞金光的工位上被人潑了機油,工具箱的鎖也被撬壞;更有匿名信塞進我的信箱,字跡歪歪扭扭寫著“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權力下放帶來的短暫清明,在這場風波中搖搖欲墜。

我站在廠區監控室,看著螢幕裡老董指揮工人裝車的畫麵,他的動作依舊嫻熟,偶爾抬頭望向攝像頭時,眼神裡卻多了幾分挑釁。

技術主管調試著新安裝的電子圍欄,金屬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廠長,這套係統能實時監測重量異常,以後”

“以後?”我苦笑一聲。窗外,工人們正忙著將曬場的大豆轉移到封閉倉庫,老董站在人群外,雙手抱胸,身旁的三輪車鬥裡空空如也。

但我知道,真正需要加固的不是物理圍欄,而是人心築起的信任防線。

“權力就像手中的沙,握得太緊會流失,放得太鬆會失控。”我對著監控螢幕喃喃自語。

大雨又至,雨點砸在鐵皮屋頂上,彷彿無數個聲音在質問:當人情與製度碰撞,當信任遭遇背叛,管理者該如何在放權與監管間找到平衡點?

這場風波最終以老董主動辭職收場。他收拾東西那天,我在他儲物櫃裡發現半袋散落的大豆,豆粒間還夾雜著幾片枯黃的曬場稻草。

他臨走時丟下一句話:“我乾了三十年,冇想到敗給了個外來人。”

雨停後的廠區空氣格外清新,電子圍欄的警示燈在暮色中規律閃爍。我重新修訂了班組考覈製度,增加了交叉巡檢與匿名舉報通道。

在新製度宣貫會上,我望著台下或期待或懷疑的目光,緩緩說道:“權力下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責任的傳遞。就像風箏飛得再高,也需要底線的牽引;航船行得再遠,也離不開燈塔的指引。”

夜風掠過新栽的香樟樹,樹葉沙沙作響。遠處車間的燈火次第亮起,照亮了牆上重新粉刷的標語:“製度是鐵律,信任是基石,二者缺一不可。”

這場管理危機教會我,真正的管理智慧,不在於權力的收放,而在於如何讓規則的剛性與人情的溫度,在碰撞中達成微妙的平衡。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