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 相關而不重複:矛盾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相關而不重複:矛盾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相關而不重複:矛盾律

“自相矛盾”的成語來源於《韓非子》的記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

矛盾律也稱為不矛盾律,它的內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關於同一對象的思想必須始終保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矛盾律要求思維必須具有一致性。

從矛盾律的內容可以看出,矛盾律與排中律作為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二者是有其不同適用的範圍的。

矛盾律適用於不可同真的兩個命題,即適用於具有矛盾關係或上反對關係的兩個命題;同時,排中律適用於兩個不可同假的命題,即適用於具有矛盾關係或下反對關係的命題。

從矛盾律的內容,我們可以引申出關於矛盾律的兩點基本要求,如下圖所示。

就詞項而言,矛盾律要求不能用兩個相互的否定的詞項指稱同一個對象,並且同一個詞項不能包含自相矛盾的東西。例如,“方的圓”“可以溶化一切的溶液”等都是違反矛盾律的。

就命題而言,我們不可能對同一命題作出不同的斷定,不能既斷定它真,又斷定它假,因為在同一時間、同一關係上,一個事件不可能既存在又不存在。

因此矛盾律要求:兩個互否的命題不可能都真,必有一個是假的。例如:我們不能同時說張三既是“犯罪嫌疑人”,又是“非犯罪嫌疑人”。

違反矛盾律要求產生的邏輯錯誤

邏輯矛盾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做出互相否定的表述時所產生的邏輯錯誤,而互相否定的表述形式可分為相互矛盾的命題和相互反對的命題。

因此違反矛盾律的邏輯錯誤儘管我們都把它稱為“自相矛盾”,但在應用時則應分為兩種情況去處理,如下圖所示。

1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矛盾命題的表述同時予以肯定或者否定而產生的邏輯錯誤

矛盾命題在真或者假上總是不相容的,我們既不能同時斷定它們都真,也不能同時斷定它們都假。在傳統邏輯中,把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同時肯定或否定一對矛盾關係的命題產生的錯誤稱為“自相矛盾”。

先哲韓非子曾講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生動地反映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該故事講述一個既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他吹噓自己的矛是世界上最為鋒利的,可以紮透任何東西;繼而,他又炫耀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冇有任何東西能紮透它,這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

2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錶述反對關係的命題同時予以肯定而產生的邏輯錯誤

根據標題中的意思,即違反矛盾律的錯誤,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錶述反對關係的命題同時予以肯定而產生的邏輯錯誤,並把其依舊歸結為“自相矛盾”,這是符合矛盾律的要求的,因為具有反對關係的一對命題本質上是相互否定的,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它們都肯定顯然是錯誤的。

但是,矛盾律對具有矛盾關係和反對關係的命題在如何製約上是有區彆的,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對矛盾關係的命題來說,當其中一個命題為真時,另一個命題則必然是假的,反之亦然;而對具有反對關係的命題來說,矛盾律儘管可以由其中一個命題的真肯定另一個命題的假,但反之卻不成立,因為具有反對關係的命題是可以同假的。

這表明,當矛盾律作用的對象是具有反對關係的一對命題時,我們不能由其中的一個命題的假去推斷另一個命題的真。

矛盾律的作用

關於矛盾律的作用,有以下兩點。

1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思維得以正確表達的必要條件

隻有遵守了矛盾律的要求,思維在由邏輯形式的表述過程中才能首尾一貫,前後一致,表達準確。而違犯矛盾律的要求,在思維的表達上必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最終導致思維也是混亂的。

例如:肯定命題“我們班的同學現在都在軍訓”和命題“我們班第一小組的同學現正在上心理學課”,這就違反矛盾律的要求;而肯定命題“我們班有的同學是黨員”和命題“我們班有的同學是非黨員”,就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個舉例之所以違反矛盾律的要求,是因為在命題的表述上是自相矛盾的;而第二個舉例儘管語項是一對具有矛盾關係的詞項,但兩個命題既無矛盾關係又無反對關係,因此並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也是我們進行反駁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

人們在反駁一個假命題時,常常是間接地去證明這個假命題的矛盾命題或反對命題為真,從而根據矛盾律去說明原命題的假。

而在確立某個命題的真時,也可以去證明該命題的矛盾命題的假,從而根據矛盾律去說明原命題的真。但此時應當注意的是,所涉及的兩個命題現在必須是矛盾關係而不是反對關係。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