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化繁為簡,找到問題的本質
-
化繁為簡,找到問題的本質
化繁為簡,即:將重複、不相關、不重要的全部剔除,隻保留與目標最相關的因素,並將它們按照敘事性的邏輯結構重新組合。
上述話中有三個關鍵詞:剔除、目標和敘事性,在這裡筆者主要講解關鍵詞中的“剔除”。
剔除很好理解,就是做減法。但這裡的剔除並不是指把讓你不爽的東西都去掉,而是把所有會對你的判斷產生乾擾的因素全部刪除。
這就需要與目標相結合,基於這個目標,你需要開始做減法,去除所有不能對目標產生直接影響的資訊和因素,這裡麪包括下圖中的幾點。
1重複的因素:合併
比如包裝過時,廣告語古板,這些都屬於品牌溝通調性陳舊,這都是在敘述一個問題,隻是從不同角度展開而已。
因此,隻用列出“品牌溝通調性陳舊”就有助於將重複的資訊精簡,將這些問題一言概之,將相同屬性的因素進行歸納總結。
2不相關的因素:刪掉
判斷因素相關性的標準,就是看各個因素是否和你的主要目標有關,如果冇有關係就果斷刪除。
比如商品單一,再比如銷售渠道單一,這些屬於商業戰略的問題,和“如何使品牌年輕化”這一目標冇有關係。雖然一些資訊多次出現在背景資料中,也許它們能讓你瞭解一片湖,但是真正對你有用的隻有一碗水。
3不重要的因素:剔除
和目標並不直接關聯的因素,雖然它們不能和目標之間形成一條簡單的邏輯關係鏈,但是它們可能間接地和目標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以市場推廣為案例,比如,市場推廣預算不足,這可能隻是造成品牌年輕化道路上的一個間接障礙,那麼這一點就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不去考慮。
剔除了上述的乾擾資訊之後,很可能最後留在你的備忘錄裡的關鍵資訊是下圖中的幾個。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詳細分析備忘錄中的關鍵資訊。
所以說,邏輯思維的過程是化繁為簡,目的是為了找到解決的方法。
化繁為簡、精簡思維的很大的一個作用就是,一開始就讓你從一個或者幾個準確的點開始思考問題,然後逐步由點成線、由線成麵。
在找到最核心的關鍵因素之後,你需要根據它們來構思你的故事,用敘事性的邏輯思維將你的思路娓娓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