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 第8章 感性邏輯與理性邏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第8章 感性邏輯與理性邏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感性邏輯與理性邏輯

人類具有理性邏輯思維和感性邏輯思維兩種基本的思維方式。

理性邏輯思維主管的是抽象和現象,感性邏輯思維主管的是形象和意象。理性邏輯思維從形態上來認知和理解是靜態的,感性邏輯思維從形態上來認知和理解就是動態的。理性邏輯思維,多用於哲學類的學科和文字;感性邏輯思維,多用於文學和藝術類的學科和文字。

因此,我們對一個詞的正確認知和理解,一定要考察它們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隨處可見的感性思維邏輯

我們在使用類似文學和藝術語言表述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它們的感性邏輯性。我們的形象思維要符合感性思維的邏輯性。

感性思維的形成

我們來看一下感性思維是怎樣建立的,如下圖所示。

首先,第一階段是在知識體係中建立的感性思維,它無非是從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過程。所謂混沌感性是指認識建立在感覺基礎上,以意識片段為形式的世界描述,此時的認識描述隻是處於斷層、有限的認知當中,並且是多意識的分離結論,對世界的認識處在不確定的蒐集階段。

其次,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邏輯整理階段。所謂邏輯整理,是對所定義的意識片段進行主要聯絡定義,並以此作為認識參照,之後再對所確立的主要聯絡定義進行認識抽象,以確定作為獨立存在而互不相悖的認識結論,並且這一結論形式是非現實對應的映證認識結論。

由一個主體下分為認識分支,而認識分支又需再對應,以這樣一種方式作為闡述的結構。但首要問題是作為認識的主體其伸展直接決定了認識的闡述能力,或是說闡述者的認識水平直接受限於定義主體的認識

表達。

最後,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感性思維的建立。所謂感性思維也就是分支認識的協同認知、定義和理解事物存在。對此又分為如下兩種。

如何鍛鍊感性思維

眾所周知,理性思維為我們帶來了科學和便利,因此,我們通常會覺得理性思維要優於感性思維,這在某些意義上講,是無可厚非的。但很多人認為隻有理性思維才能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趨近真相,而感性思維隻是一種感覺,是不可靠的,不能自我完善的。對此,我們不禁發聲:“真的是這樣嗎?”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本質不同,自然側重點也就不同,如下圖所示。

可即便如此,感性思維仍然可以成長,因為一談到感性思維,我們能想到的大概都是這些:藝術、音樂、美術、文學等等,這些圍繞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而且有一門學問離我們實在太近了,以至於難以被我們忽視,它基於感性思維,我們終生與其共舞,那就是“語言”。那麼,我們來感受一下,從“語言”這門學問中,是否能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現在基本每個人都讀書寫字,更有許多人掌握了多門外語,仔細想來,語言不就是一種感性思維的產物嗎?語言滿足所有感性思維的特點,而卻無法用理性思維的標準來判斷。

進一步說,所有感性思維的學問,都能看作是一種語言,比如藝術,就是一種語言。藝術家就是通過他們特殊的語言規則和觀眾們溝通。這些語言有可能是音符、樂曲,有可能是線條、圖案。其實,中醫也可以看做一門藝術。它也是一門特殊的語言,而它談話的對象是我們的身體,使用的語言是藥方、鍼灸等等治療方法。

其實,學習感性思維的學問,和學習一門外語冇有什麼區彆。如此看來,我們上麵提到的問題,也自然而然的有了答案。如果說我們在學習語言中可以成長,那麼遵從同樣的規則,感性思維的學問也可以成長。如下圖所示。

1背單詞或識字

在感性思維的學問中,不難看到一些約定俗稱的名稱和概念。我們能夠做的隻是死記硬背,要注意的是,所謂的背單詞,並不僅僅是記住單詞的意思,而是把單詞和我們切實的感覺聯絡起來。

2知語法

每一門語言,都有一定的語法規則,其他感性思維的學問也不例外。比如繪畫中的畫麵佈局風格。語法和科學定律不同,不是固定的,總有一些特例會打破語法規則。但這並不是說學習語法冇有用處。相反,學習語法的用處很大,但我們不能拘泥於語法。

3學例文

學語言最快的方法,往往是學習彆人正確的例句或者例文。而現實生活之中,我們又往往不能把學過的例句或者例文直接拿過來用,而是需要通過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其他的學問,也是如此。

4養語感

經過上麵的幾步,我們會慢慢培養出一種叫做語感的東西。語感是經過長期的學習和應用而在我們腦子裡慢慢形成的,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有了語感,隨便一張口,說出來的話就是正確的。

5信達雅

嚴覆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道:“譯事三難:信、達、雅。”如果把一門感性思維的學問當作一門語言,我們的標準亦是如此,如下圖所示。

(1)信

信指的是準確,通俗一點的話,就是易懂。現在遇事不懂裝懂的人比比皆是,恐怕是每一個人都犯過的毛病。因此,在感性思維上的學問要求我們做到絕對的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達

達,指的是通順。有時候我們說外語的時候雖然錯誤百出、結構混亂,但是也能讓對方明白我們的意思。這就做到了“信”,但冇有做到“達”。

(3)雅

信達之上,是雅。所謂雅,指的是美觀。相比信和達,雅往往冇有那麼重要,但是許多大師級的人物,往往可以在雅這條標準上,比一般人做得好很多。

所以說,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都是可以不斷進步的,隻不過進步的方式不一樣而已。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感性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邏輯都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它們是辯證統一的過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

依存。

正如上麵所述,感性思維是一個我們每一個人都親身體會過的過程,但可惜的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思考過。如果說進步不是理性思維的專利,那麼,我們也可以大膽地說感性思維也是可以進步的。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