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 第434章 直播你的“先進經驗”
那份更鋒利、更精準的武器,在趙子軒的指尖下迅速成型。
他將李會長在內部會議上那段冰冷無情的錄音,與陳默連夜整理出的資料分析圖表,剪輯成了一部觸目驚心的短片。
視訊的開頭,是李會長那句擲地有聲的“小家的私心要服從大家的秩序”,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畫麵一轉,緊接著切入王姐在采訪中那個被壓抑的、幾近崩潰的哽咽:“我女兒晚上睡覺心跳快了一點,她小聲問我……媽媽,心跳的聲音,算不算擾民?”
強烈的對比宛如一把淬了冰的利刃,瞬間刺穿了所有看客的心理防線。
趙子軒為視訊起了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標題——《先進經驗背後的舉報生意》。
視訊發布不到十分鐘,那個曾經曇花一現的話題“誰在教孩子告密”以一種更為狂暴的姿態,再度衝上熱搜榜首,後麵跟著一個猩紅的“爆”字。
評論區不再是簡單的爭論,而是一片壓倒性的憤怒火焰。
然而,林楓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引爆輿論隻是第一步,他要的是一擊致命,將這套“先進經驗”的製定者和執行者釘在無法翻身的恥辱柱上。
他開啟電腦,將那十七起引發爭議的舉報案件的所有公開資訊匯入自己編寫的程式中。
時間、地點、獎勵發放記錄……一個個資料點在他的螢幕上亮起,像一片散亂的星空。
隨後,他將信衡物業的全社羣監控探頭分佈圖作為圖層疊加上去。
結果,令人不寒而栗。
一幅“舉報者畫像地圖”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地圖上,所有最終被判定為“有效”並給予獎勵的舉報,無一例外,全部發生在攝像頭的絕對盲區。
它們像一個個被精心計算過的黑洞,恰好避開了所有“天眼”的凝視。
而另一個發現則更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了整個騙局的核心——在所有審核舉報的街道辦乾事中,審核通過率最高、效率最快的鄭乾事,他的家庭住址,恰好就位於“守望聯盟”積分兌換點直線距離五百米的範圍內。
林楓的指尖在冰冷的鍵盤上敲下最後一行字,將這張資訊量巨大的地圖打包,發往了市紀委的公開信箱。
郵件的末尾,他隻附上了一句冷靜而鋒利的話:“建議查查,是誰在黑暗裡數錢。”
與此同時,張野的行動也在社羣裡掀起了另一場風暴,一場更貼近人心、更具溫度的風暴。
她發動了“媽媽護衛隊”的所有成員,聯合了市集裡那些同樣對“守望聯盟”積怨已久的攤主們。
他們沒有去網上唇槍舌戰,而是用最原始的方式——手繪海報,貼滿了社羣的每一個公告欄、每一麵允許張貼的牆壁。
海報的設計簡單卻震撼。
左邊,是小慧在鏡頭前低著頭、眼神躲閃地念著舉報稿的照片,那張照片被刻意放大,孩子的無助與茫然清晰可見。
右邊,則是小慧五歲時畫的一幅蠟筆畫,畫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媽媽是超人”,畫裡一個笑得燦爛的小女孩被爸爸媽媽牽著手,陽光明媚。
兩張照片中間,用最粗的記號筆寫著一行錐心的大字:“我們不怕壞人,隻怕孩子學會出賣愛。”
海報前,人潮湧動。
許多路過的居民停下了腳步,一開始是好奇,接著是沉默,最後是眼圈泛紅。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看著海報,渾濁的眼睛裡淚水滾滾而下。
她顫抖著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撕下了一張海報的一角,喃喃自語:“我得帶回家,貼床頭……讓我的孫子看看,什麼纔是家……”那一刻,社羣裡冰冷的秩序,第一次出現了因人心而融化的裂痕。
夜幕降臨,戰鬥進入了白熱化。
李會長家的樓下,突然聚集了十幾個人。
他們並非來鬨事,每個人都舉著手機,開著直播,用一種戲謔而冰冷的語氣對著螢幕解說。
“家人們,我現在就站在‘先進經驗’推廣代表李會長的家門口!大家看這個陽台,我嚴重懷疑它向外延伸的尺寸超出了一公分!我已經通過‘守望聯盟’提交了舉報,請街道辦的鄭乾事儘快審核!”
“樓上的兄弟,我作證!我昨晚好像聽到他家傳出哀樂,嚴重擾民!舉報了舉報了,坐等積分到賬!”
這群人,正是張野組織的市整合員。
他們的手機賬號,在下午時分就全部繫結了“守望聯盟”係統。
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荒誕戲劇。
404寢室裡,陳默的電腦螢幕上,資料流像瀑布一樣瘋狂重新整理。
他遠端監控著“守望聯盟”的後台係統,清晰地看到代表著鄭乾事操作賬號的id,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頻率在後台瘋狂地處理著舉報。
這些憑空冒出來的、荒誕不經的舉報,像潮水般湧入,每一條都需要他去審核、去判斷、去點選“通過”或“駁回”。
三小時內,八十七條舉報。
鄭乾事的手速快到後台的監控係統發出了過載警報。
陳默甚至能想象出螢幕另一端那個男人焦頭爛額、汗流浹背的模樣。
這個曾經靠著審核舉報賺取績效的係統,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吞噬著它自己的操作者。
淩晨一點,巨大的壓力終於壓垮了緊繃的神經。
街道辦的官方公眾號緊急發布了一則措辭嚴謹的通報:“鑒於‘守望聯盟’積分係統在試執行期間引發巨大社會爭議,現決定,即日起暫停該係統的積分兌換機製。街道辦將聯合相關部門成立專項調查組,對係統執行的全過程進行徹查。”
勝利的號角終於吹響。
幾乎在通報發布的同時,林楓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
“我是鄭乾事。我說我不知道真相,是假的。但我的房貸一個月八千,我兒子明年要上重點小學……我能做什麼?”
簡訊裡的每一個字都透著一個中年男人的疲憊與絕望。
他不是作惡的源頭,隻是這台巨大機器上一顆被脅迫著轉動的齒輪。
林楓盯著手機螢幕,沉默了良久。
他沒有回複安慰或者譴責,隻是平靜地敲下了一行字。
“從下一條舉報開始,彆通過。”
他準備放下手機,螢幕卻再次亮起。
對方沒有再發文字,而是一張照片。
照片的場景似乎是辦公室,一個保險櫃的門半開著,裡麵沒有金條或檔案,而是堆滿了厚厚幾遝用牛皮筋捆紮的現金,旁邊還散落著幾本未登記的手寫台賬。
那是根本沒有錄入係統、直接私下發放的現金獎勵。
是李會長真正的“小金庫”。
這張照片,是鄭乾事的投名狀,也是他的懺悔書。
林楓將照片默默儲存下來,然後開啟了他電腦裡一個名為“口述中國”的加密檔案庫。
他將這張照片存入其中,鄭重地將檔案命名為:“先進經驗,原稿。”
窗外,天色已泛起魚肚白。
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溫暖地照在404寢室的陽台上。
陽台的角落裡,那台林楓留給小慧的舊錄音機,正被一隻小手按下了播放鍵。
一段嶄新的、稚嫩的童聲輕輕地流淌出來,伴隨著磁帶轉動的微弱嘶聲。
“今天,我沒有打小報告。媽媽下班回來,給我煎了一個荷包蛋。她說,我是她的好孩子。”
聲音清澈而安寧。
林楓站在窗前,看著遠方的天際線被晨光一點點染成金色。
這場風暴似乎已經平息,一個孩子的世界被重新修正。
他開啟檔案庫,開始整理那些在這次事件中收集到的、來自不同人的口述與證據,將它們一一歸檔。
這些破碎的、真實的、帶著溫度的片段,共同構成了這個時代一個微小卻深刻的切麵。
他相信,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就在他將最後一份檔案拖入資料夾時,目光無意中掃過書桌的一角。
那裡,不知何時,多了一樣不屬於這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