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 第433章 我去聽“先進經驗”
校團委辦公室的電話接通時,林楓的聲音平靜而沉穩,他以學生會學術部的名義,為青州大學“社會治理模式觀察”課題申請一個旁聽名額。
理由無懈可擊——當代大學生應當積極瞭解基層創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電話那頭,負責的老師對這種“積極上進”的學生請求十分讚許,當即批準了一個“學生觀察員”的入場資格。
趙子軒的名字,就這樣被順理成章地遞了上去。
夜色籠罩著校園,陳默的工作室裡卻亮如白晝。
烙鐵的白煙和資料線的幽光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鬆香和電路板的混合氣味。
他手指翻飛,將一枚比指甲蓋還小的高保真拾音器嵌入了青州大學紀念徽章的背麵凹槽,用一小片黑色吸音棉做了最後的固定。
一根細如發絲的耳機線被巧妙地縫入一件白襯衫的內側,順著衣領的走線一直延伸到袖口,外觀上看不出任何破綻。
“麥克風收音範圍五米,足夠清晰錄下主席台的聲音。”陳默將成品遞給林楓,眼中閃爍著一絲屬於技術宅的驕傲。
與此同時,張野正費力地將一張印有“青州大學大學生新聞實踐專案”字樣的磁性貼紙吸附在一輛租來的白色麵包車車門上。
他調整了好幾次角度,確保它看起來像是官方用車,然後將車停在了交流會會場側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這裡既能觀察到主入口,又不容易引起注意。
一切準備就緒,隻待主角登場。
趙子軒站在宿舍的穿衣鏡前,一遍又一遍地整理著白襯衫的領口。
他穿上了自己最正式的一條西褲,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甚至還對著鏡子練習一種謙遜而又好奇的微笑。
這副乖學生的模樣讓他自己都感到陌生,他扯了扯嘴角,低聲自嘲:“今天,我要當個好孩子。”鏡中的青年,眼神深處卻藏著一團即將引爆的火焰。
交流會現場,氣氛熱烈而莊重。
退休後依然精神矍鑠的“守望聯盟”李會長站在主席台前,他洪亮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回蕩在整個會場。
他身後巨大的led螢幕上,正滾動播放著名為“守望聯盟社羣成果展”的ppt。
一張張照片觸目驚心: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因舉報鄰居深夜製造噪音,抱著聯盟獎勵的一台嶄新電飯煲笑得合不攏嘴;一個背著新書包的小男孩,對著鏡頭驕傲地挺起胸膛,照片下的文字說明是他舉報了父親偷偷在家裡抽煙。
“同誌們,朋友們!我們用實踐證明,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成功啟用了社羣的每一個神經末梢!”李會長揮舞著手臂,激情澎湃,“我們實現了‘人人都是管理員,戶戶都是安全哨’的偉大構想!”
話音剛落,台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前排幾位身穿製服的街道乾部帶頭鼓掌,臉上的讚許彷彿在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趙子軒混在後排的學生觀察員區域,他像其他與會者一樣低頭做著筆記,姿態無比認真。
然而,他垂下的右手手指,卻在桌下悄無聲息地按下了那枚偽裝成徽章的錄音筆開關。
一道微不可察的紅光閃爍一下,便沉寂下去。
經驗分享環節,一位姓鄭的年輕乾事走上台,熟練地開啟一個名為“積分審核大資料看板”的係統後台。
複雜的圖表和跳動的數字瞬間占滿了整個螢幕。
“各位請看,自聯盟成立以來,我們的居民舉報量同比上升了驚人的百分之二百一十七!而與之相對的,是社羣登記在冊的各類糾紛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三!”他用鐳射筆指著那條陡然下降的曲線,語氣自豪,“資料是不會騙人的!這充分證明,我們的激勵機製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感!”
坐在另一間教室裡通過內部轉播觀看的林楓,死死盯著投影畫麵。
他沒有被那誇張的資料吸引,他的目光被圖表右下角一個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的極小水印牢牢鎖住——“信衡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專用模板”。
林楓瞳孔驟然一縮。
他迅速舉起手機,將畫麵拉到最大,拍下一張清晰的照片,立刻傳送給了陳默,並附上一行字:看清楚,這不是什麼社羣自治,這是商業公司提供的一整套係統巢狀!
會場內,趙子軒的手高高舉起。
主持人注意到他,略帶意外地將話筒遞了過去。
“鄭乾事您好,”趙子軒站起身,聲音清晰而禮貌,“您剛才提到了‘責任感’,但我在聯盟的公開表彰案例裡看到,有孩子因為舉報母親偷偷藏了一支口紅而獲得了獎勵。我想請問,這種通過物質獎勵來鼓勵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監視的行為,是否會扭曲最基本的親子關係,甚至破壞社會信任的基石?”
他話音落下的瞬間,整個會場的掌聲和議論聲戛然而止,空氣彷彿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學生身上。
主席台上的李會長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慍怒,但旋即又被他那招牌式的慈祥笑容所取代。
他笑著朝趙子軒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然後接過話筒,用一種長輩教導晚輩的溫和口吻說道:“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好,很深刻。但有時候,年輕人看問題容易陷入形而上學的誤區。你說的隻是個彆被媒體放大的案例。我們要強調的是‘大義’!在一個龐大的、有序的、安全的集體中,小家的那點私心,必須要服從大家的秩序。這纔是真正的、更高階的責任感!”
台下前排的乾部們立刻爆發出讚同的掌聲,彷彿在為這番高屋建瓴的見解喝彩。
趙子軒沒有再追問,他隻是默默地坐下,垂下眼簾,彷彿已經接受了這個答案。
但在桌子底下,他悄悄解鎖了手機,開啟了一個直播軟體,沒有設定任何標題,隻是將後置攝像頭無聲地對準了主席台上那張慈祥卻又無比冰冷的臉。
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當與會者們心滿意足地離場時,一場看不見的風暴正在陳默的工作室裡醞釀。
“找到了!”陳默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栗。
他成功破解了那個“大資料看板”的臨時資料介麵,螢幕上刷出的後台日誌,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所謂“糾紛下降43%”,是因為絕大多數居民的投訴與舉報,在被係統判定為“低價值”或“敏感”後,根本沒有進入調解流程,而是被自動標記為“已內部調解”,隨後轉入一個名為“社羣不穩定因素觀察名單”的黑名單係統,進行靜默處理。
資料看板上的下降曲線,是用無數被壓製和無視的聲音畫出來的。
而更驚人的發現接踵而至。
陳默通過技術手段,追溯到了李會長那份慷慨激昂的發言稿的原始檔案。
檔案的屬性資訊清晰地顯示,其最後一次修改者的ip地址,歸屬地為——信衡科技b座十七層。
那正是沈教授團隊所在的辦公樓層。
林楓看著螢幕上那條清晰的資料鏈,從社羣的舉報係統,到信衡的專用模板,再到沈教授辦公室的ip地址,所有線索在此刻彙成了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他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輕聲說道:“他們不是在總結經驗,他們是在一個真實的社羣裡,彩排未來的統治。”
夜色已深,趙子軒回到麵包車旁,張野立刻遞上一瓶水。
趙子軒沒有喝,他從胸前摘下那枚徽章,小心翼翼地將藏在背麵的錄音筆取了出來。
他對著小小的收音口吹了口氣,彷彿在吹散附著在上麵的謊言與偽飾,然後看著林楓,眼神亮得驚人。
“明天,”他的聲音不大,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就讓全網都來聽一聽,這場所謂的‘先進經驗交流會’。”
一陣夜風卷過空曠的會場前坪,將那條印著“守望聯盟先進經驗交流會”的巨大紅色橫幅吹得獵獵作響。
橫幅的一角被風掀開,露出了它背麵沒有撕乾淨的另一行字。
在路燈的映照下,那幾個殘缺的血色大字顯得格外猙獰——
“舉報有獎……人人自危。”
林楓的目光落在那枚小小的錄音筆上,它像一顆沉睡的炸彈,靜靜躺在趙子軒的手心。
他知道,這裡麵記錄的聲音,隻是引線。
真正能引爆這場輿論風暴的,還需要一份更鋒利、更精準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