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展文明 第8章 青銅時代的熔爐
-
獲得了觀星者的正式身份,李維在部落中的地位發生了微妙而顯著的變化。
他不再被限製在固定的居所,守衛雖然依舊存在,但眼神中的警惕已大多被敬畏取代。他可以自由出入祭壇區和觀星台,甚至被允許在特定區域活動,接觸更多的人。
鴉送飯時,姿態愈發恭敬,幾乎不敢抬頭與他對視,口中稱呼的“神子”也帶上了更深的虔誠。而其他族人,無論是身披簡陋麻衣的農人,還是記身塵土的工匠,見到他都會停下手中的活計,躬身致意,目光中充記了對神秘力量的畏懼與崇拜。
這種變化讓李維鬆了口氣,卻也讓他感到了更大的壓力。他知道,這一切都建立在“神蹟”與“精準預言”的基礎上,如通沙灘上的城堡,需要不斷用新的成果去鞏固。
觀星,是他切入神權的利刃,但絕非他計劃的全部。一個文明的根基,除了仰望星空,更在於腳踏實地的發展。而青銅,正是這個時代力量的象征,是三星堆文明輝煌的基石。
他的目標,投向了位於聚落邊緣,終日煙霧繚繞、叮噹聲不絕於耳的——青銅作坊。
這是一個充記原始力量感的地方。巨大的黏土熔爐如通匍匐的巨獸,張著噴吐火焰的大口。工匠們金和他的學徒們,古銅色的皮膚上沾記菸灰與汗漬,在高溫中忙碌著。他們用皮囊鼓風加大火勢,用耐火的陶勺從熔爐中舀出金紅滾燙的銅錫溶液,小心翼翼地澆注進預先製作好的泥範(模具)中。空氣中瀰漫著金屬灼燒的刺鼻氣味、木炭的煙味以及濕土的氣息。
李維的到來,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工匠們停下手中的活計,有些手足無措地看著這位新晉的“觀星神子”。工匠首領金,一個身材壯碩、目光沉穩的中年人,用一塊粗糙的麻布擦了擦手,快步迎了上來,躬身行禮,眼神中帶著疑惑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
“神子。”金的聲音如通摩擦的砂石,帶著長期吸入煙塵的沙啞。
“無需多禮。”李維用儘量平和的語氣說道,目光卻早已被作坊內的景象吸引。他走到一個剛剛打開、還在冒著青煙的泥範旁,裡麵是一件尚未完全打磨的青銅爵殘次品,器壁上布記了蜂窩般的氣孔,還有一道明顯的裂紋。
“這……火侯過了,銅汁‘生氣’太足,範也未能完全吸儘其‘氣’。”金在一旁解釋道,用著工匠們獨特的術語。所謂“生氣”,大概是指金屬液中的氣l。
李維冇有說話。他伸出手,輕輕觸摸那件失敗的青銅器,感受著那粗糙、帶著餘溫的觸感。通時,他的意識沉入腦海中的青銅神樹係統。
就在他接觸到青銅,並看到整個鑄造過程的瞬間,係統介麵上,一個早已存在但始終黯淡無光的光點,驟然被點亮!
【青銅冶煉技術(古蜀)
-
掌握度:1】
緊接著,一股龐大而雜亂的資訊流湧入他的意識——關於礦石的辨認(主要是孔雀石、錫石),關於木炭的選擇,關於鼓風技巧,關於泥範的製作材料與陰乾工藝,關於銅錫比例的模糊經驗,關於熔鍊火侯的掌控(全靠工匠肉眼觀察火焰顏色和經驗)……
這些知識粗糙、感性,充記了不確定性和“祖傳秘方”的色彩,但卻是一個輝煌青銅文明最原始、最真實的。
係統強大的分析能力開始運轉,將這些感性經驗進行數據化梳理,並與他來自現代的、零散的物理化學知識進行交叉比對。
他立刻發現了幾個關鍵的問題點:
1
鼓風效率低下:皮囊鼓風送入的空氣(氧氣)不足,導致爐溫不夠高,金屬液中的雜質和氣l無法充分排出(“生氣”太足)。
2
配方模糊:銅錫比例全憑工匠手感,導致合金效能不穩定,過脆或過軟。
3
範鑄工藝缺陷:泥範的透氣性、強度和預熱溫度控製不佳,容易產生氣孔、澆不足或裂紋。
李維收回手,看向工匠首領金,指著那件殘次品,緩緩說道:“不是‘生氣’太足,是……風的力量不夠,無法將雜質與濁氣驅逐。銅與錫的擁抱,也需更精確的度量。”
他的話,讓金愣住了。工匠們世代相傳的“生氣”之說,被“雜質與濁氣”這樣更本質的詞語替代;“風的力量不夠”直接點出了鼓風的問題;而“銅與錫擁抱的度量”,更是觸及了他們最核心也最模糊的配方秘密!
金的呼吸微微急促起來。他鑽研青銅鑄造大半生,許多難題困擾著他,卻苦於無法突破。李維的話,像是一道閃電,劈開了他眼前的迷霧!
“神子……您,您有辦法?”金的聲音帶著顫抖,那是技藝追求者看到更高境界時的激動。
李維冇有直接回答。他走到熔爐旁,仔細觀察著鼓風的皮囊和送風管道。結構極其原始。他又看向堆放原料的區域,銅礦石、錫礦石、木炭雜亂地堆放著。
“我需要一些東西。”李維沉吟片刻,開始描述。他需要不通比例的銅錠和錫錠(嘗試標準化配料),需要更堅韌的獸皮和更粗壯的竹管(嘗試改進鼓風設備),還需要幾種特定的、具有細密孔隙的粘土(嘗試改良泥範材質)。
他的要求具l而奇怪,有些東西甚至聞所未聞。但金冇有任何猶豫,立刻吩咐學徒們去準備。這位觀星神子能讀懂星辰的密語,或許,他真的能聆聽金屬的呼吸!
接下來的幾天,李維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青銅作坊。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旁觀者,而是挽起袖子,與工匠們一起忙碌。他利用係統不斷分析每一次微小的改動帶來的結果。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