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凡間這些年 第 68 章
-
葉瑞仰頭看著屋頂那位老人,道:“你既已知曉我的名字來曆,自然該知道我是隨衛國前來。”這個太師說話好不敞亮,總是彎彎繞繞,還站在屋上試圖以淩駕他的姿態,用法力威亞他。葉瑞心中對他很是不喜,不欲再好言相談。“有話便說,若無事我便回去睡了。”
溪晴撤去了聲音中的法術威力,跳下了屋頂,他道:“後日進宮,你不可以去。”“為什麼?”葉瑞問道。溪晴微微仰著頭,走了幾步到葉瑞身後,道:“我等修士非凡人所能比擬,到了我們這等層次,便是人皇天子,也不可受你一拜。可你若不拜便損了天子威嚴。故而你不得進宮。”葉瑞聽了不由笑出聲來,道:“你倒是好笑。這可算是求我?卻似是在命令我一般。我若非要進宮,你能奈我何?”
葉瑞自出生以來便少有如此挑釁之時,但麵對著溪晴,他就是忍不住的不想給好臉色。話才說出口他便自覺不妥,又跟著道:“吾有要責,不能擅離。”溪晴在他身後細細的看他,“你如此修為,心性卻還不穩。老夫觀你脾性是攔不住你。罷了,後日你進宮後立刻來找我,我給你安排位子,莫要入朝拜班列。去吧,接著睡去。”溪晴雙手背後,點步往空中飛去,葉瑞才擡頭望向便猛地驚醒,從床上坐起。
他的修為幾近為神,早已不需睡眠,縱是入夢也不過是清淺易醒。這大鄒的太師果然名不虛傳,居然將他拉入夢中而不自知!那般夢境實在真實,隻是不知溪晴用的是術法還是法寶。如此把人拉入夢中,真身在外界還不是任人宰割!
卯時三刻,晨露未晞,太廟前的青銅鼎爐已燃起柏木,濃煙混著艾草味鑽進朝服領口。葉瑞站在太廟遠處的角落垂眼盯著腳下的青條石,每塊都鑿著雙鉤雲雷紋,與衛國宗廟的素麵方磚截然不同——鄒天子連磚縫都要刻滿威儀。公孫鞅的玄色朝服繡著章紋,腰間玄圭長一尺二寸,比齊侯趙昱的短上三分,卻在晨霧中泛著溫潤的乳白色光澤,那是衛國玉工連夜浸過三宿露水的講究。
各國分列而站,衛國排在在暗淡中依舊發亮。後片繡黼、黻二章,針腳細密如鼎彜鑄紋,揮動時衣袂翻卷,恍若青銅鼎上的雲雷紋活了過來。
腰間繫赤芾,上繡鎏金饕餮紋,鉤環用青銅鑄成獸首形,齒間銜著半塊玉璜。大帶分內外兩層,內為素紗紳帶,外為硃紅革帶,革帶上懸組綬,左係大節,右垂璲瓚,走動時組綬纏結,玉璜相擊,如《大韶》樂舞中的金聲玉振。
足蹬赤舄,鞋麵用金絲繡著二龍戲珠紋,鞋頭微微上翹,綴著米粒大的東珠。腰間玉佩為衝牙組佩:中央懸玉衡,下係玉琚瑀,兩側垂玉璜,最下端是衝牙,每行走三步,衝牙便撞擊璜瑀,發出清、越、徐、疾四韻,合於《周禮》中的“行步有節”。
“衛侯拜見天子!”
衛國世子薑鳴的毳冕繡著虎蜼,腰間赤芾垂至腳麵,每走三步便要擡手扶一扶冕旒,生怕玉珠碰著台階。公孫鞅走在後麵,喉間發癢隻得輕聲小咳,他手藏在袖中,《墾草令》竹簡用紅繩捆了九道——是衛王薑玨親自係的,繩結正是湯鄒禮中的“固結紋”,象征“結信於王”。竹簡邊緣的刻痕劃破掌心,血珠滴在“刑過不避大臣”的簡文上,恰好染紅了“大臣”二字。葉瑞忽然想起昨夜他在驛館磨圭的情景,刀刃在玉麵遊走時,他說:“衛公的玄圭若短三分,那便讓律法的光芒長三寸。”
諸侯述職時,楚國熊瞿兩手相擊,戰栗示敬行振動禮,甲冑相撞聲驚飛梁上燕雀;吳侯蘇柴的青銅鼎足刻著吳越劍紋,鼎內烹著三江鱸魚,香氣混著血腥——那是用戰俘血祭過的。輪到趙昱時,他忽然擡頭,冕旒縫隙間露出的眼尾紅痣,恰與齊國太廟壁畫上的初代齊侯相同,正是他今早特意點上去的,他道:“奉西南齊侯之命,獻天子良馬百匹,以佐王師。齊地十年五收,逢旱無澇……”都是些早已寫好叫他背下來的語句,並無甚特彆之處。不叫齊太惹人注意,卻也不叫人看低了去。
午時日影過了中階,太廟內的九鼎已蒸騰出牛骨香。此後便無跪拜事宜,葉瑞也被太師“放”了出來站在衛國席次,看著麵前的七鼎六簋,鼎身饕餮紋的眼睛處嵌著綠鬆石,在燭火下泛著妖異的光。公孫鞅盯著鼎內的牛腸,忽然低聲道:“《周禮》載‘諸侯七鼎,牛、羊、豕、魚、臘、腸胃、膚’,可衛公案上為何多了鮮魚?”話音才落便惹得身旁之人聽去,又躁動滿宴,這才讓眾人注意到衛國的七鼎中,鮮魚鼎的位置竟與齊國相同——這是僅次於天子的“大牢九鼎”規格!
趁眾人躁動,葉瑞忙問:“公孫兄,何解?”公孫鞅道:“這乃是僭越。”公孫鞅的指尖劃過鼎沿的雲雷紋,溫熱的鼎身燙得他皺眉,“衛公的冕旒九旒,卻與齊侯的冕同色,此時賜宴又是同樣的規格,鄒天子在試探衛國的野心。”
殿中央,趙昱坐在席間,他亦聽見了眾人的議論,他看向坐在後方的趙潤,隻見趙潤低頭抿一口酒,便搖頭晃腦的細品這宮裡纔有的佳釀。應琮舉著角杯的手突然繃緊,杯口的獸紋在他掌心壓出紅印,卻被趙昱用袖口遮住嘴巴,輕聲道:“莫要妄動。”應琮道:“這是作踐與你!衛國隻是公,你是侯!這些個凡人竟會使這些下賤手段!”
趙昱道:“他這是在試探。方纔公孫鞅上諫《墾草令》,其中內容滿是削弱貴族,要擡平民。尤其那句‘刑過不避大夫’我聽了尚且吃驚,更莫提天子了。隻怕我們這位天子是懷疑這一直不聲不響的薑衛也動了反心。這才一石二鳥,要來敲打試探齊衛二國。他試圖攪亂天下格局。”
“就憑這麼一道菜?”應琮不解,他的眼神一直盯著公孫鞅與葉瑞,他總覺得那二人應當坐在自己身邊,而不是對麵。公孫鞅三見趙昱,為什麼今日卻要上諫鄒天子!莫非他真的要與自己為敵了嗎?那麼葉瑞又如何?趙昱道:“絕不會隻是如此。靜待。”
未時三刻,鄒天子賜彤弓彤矢給齊侯趙昱。朱漆弓身遞出時,眾人分明看見弓弦上纏著七根秘銀絲在燭火搖曳的光照中細如髮絲。趙昱接弓的瞬間,三指扣住弓身第三道朱紋——那是李昌在武嶺郡用過的“截脈式”,弓弦上的秘銀絲應聲而斷,聲音輕得像春冰開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