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種田養活二十萬邊軍 第13章 火鍋 火鍋店和鹵味店總算正式開業。
火鍋
火鍋店和鹵味店總算正式開業。
有了曲轅犁,開荒效率高了許多,城外的荒山總算趕在四月下旬全部種上了種子。
水車也在四月下旬的時候成功問世,有了水車,莊稼的灌溉問題也解決了,曲花間站在濕漉漉的田埂上,看著蓄滿水的田裡整齊有序的一排排秧苗,心中成就感十足。
這邊田地全部開墾出來,原本負責開荒的五十個人隻留了十五個人伺弄莊稼,剩下的人全都去了糖罐山那邊。
糖罐山那邊交通不便,開荒難度也大,目前隻開墾出不到一千畝水田,今年剩下的地隻能開出來種高粱和黃豆了。
等種高粱黃豆的季節過去,開荒的進度也並沒有慢下來,剩下的荒地要想全部開墾出來,差不多要半年時間。
半年後莊稼也陸陸續續開始成熟,等秋收結束便要入冬,這些荒地隻能明年再播種了。
曲福老胳膊老腿的,在糖罐山和城裡來回奔波,不過半個月,便累得瘦脫了形,曲花間便讓他隻負責城外這邊,另外將林茂和莊子上的楊管事派過去負責那邊的事宜。
時光匆匆,兩個月很快過去,春耕總算全麵結束,天氣也漸漸熱了起來,曲花間穿著薄衫,手中的扇子舞得嘩啦作響。
看著愈發空蕩的庫房,曲花間總算找回了些前世看銀行卡餘額的窒息感。
今年青岱縣雨水充足,氣候事宜,莊稼長勢極好,連新開的荒地上的莊稼也在曲花間教會幫工們漚肥施肥之後,看起來鬱鬱蔥蔥。
不出意外的話,等秋收之後糧食價格就會降到往年的水平,所以想靠賣糧食掙錢,很可能兩三年都回不了血。
不過今年的收成他也沒打算賣,隻要儲存得好,糧食放好幾年都不是問題,若是往後再遇上去年那樣的災年,他和手底下的人也不至於挨餓。
好在曲家還有不少鋪子,原身父親去世後,祖父無力經營,便將鋪子全部租了出去,每月能有一百多兩銀子的進項。
曲花間冥思苦想了好幾日,翻遍了腦海中的有限的知識庫存,總算想到了一條生財之道。
老百姓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個字,這時代的調味料大多數隻用來做藥材和香料,所以吃食方麵十分簡單,哪怕手藝再好的大廚,也隻能在食材的處理手法上下功夫。
而曲花間這個吃貨,廚藝雖說比不上現代大廚,但想在這古代標新立異簡直綽綽有餘。
所以曲花間考慮了一段時間,最後決定開一家火鍋店和鹵味店。
火鍋必須要有辣椒,這個時代還沒有人吃辣椒,曲花間也是去年偶然在自家祖父的盆栽裡發現一株五彩辣椒。
這種辣椒沒有小米椒辣,產量也不如小米辣,但勝在觀賞性強,才能被當成花卉傳入北方。
自從發現五彩椒之後,曲花間便守著這棵辣椒樹,熟一個摘一個,曬乾後將籽全部挑出來留種,果皮全部下了鍋。
今年春天曲府各個花圃裡長滿了五彩斑斕的辣椒,可把曲花間美壞了。
有了辣椒,曲花間又去醫館買了許多可以用作調料的藥材,還讓曲花間在黑市上搞到幾斤牛油。
任何朝代的牛都是受官府保護的重要財產,除非是老死病死的牛可以吃,私自殺牛牢底坐穿,所以牛肉稀有且昂貴。
一掛十斤的牛油,和一籠牛下水,足足花去五兩銀子,要知道,一頭待宰的肥豬也差不多就五兩銀子。
不過想到牛油火鍋涮毛肚的滋味,曲花間瞬間沒那麼心疼銀子了。
他哼著小曲兒走進廚房,將牛油洗淨切塊扔進鍋裡,又倒進去小半瓢水,開始熬油。
這期間他又開始處理牛下水,肚子和腸子買回來前都經過粗略的清洗,所以看起來並不醃臢。
他用米酒和麵粉將毛肚和牛腸搓洗乾淨,又用清水淘洗了好幾遍,才將這些食材切成一條一條的。
至於牛肝和牛腰子,曲花間讓廚娘片成薄片裝盤,再打上兩個生雞蛋裹在上麵。
很快牛油便熬好了,焦香的味道充斥著鼻腔,曲花間將多餘的牛油舀進乾淨的陶罐裡,鍋裡剩下的用來炒料。
香料和乾辣椒一下鍋,鍋裡瞬間便嘩啦啦炸了起來,辛辣的氣味衝得在一旁幫忙擇菜的曲寶和廚娘直打噴嚏。
曲寶捏著嗆得受不了的鼻子,大聲說:“少爺,您這能吃嗎?這麼多藥材下去,跟煉毒似的!”
“等會兒你就知道了!”鍋裡油炸聲音滋啦滋啦地響,曲花間提高嗓門大聲回答。
很快,院子裡的葡萄藤下便架起一個小爐子,上麵架著一口臉盆大的銅鍋,油汪汪的湯底咕嚕咕嚕的沸騰著,鍋邊圍著一圈人正迫不及待的涮著筷子上的食材。
早先說曲花間在煉毒的曲寶此時辣得大汗淋漓,卻仍捨不得放下手中的筷子。
“少爺,您可太厲害了,這個煮肉,不對,火鍋可真好吃,我都停不下筷子!”
“這牛肚從前我也吃過一回,腥臊無比,沒想到用來涮火鍋這麼好吃!”林茂兩眼放光,一大片毛肚被他隨便嚼吧了幾下便下了肚。
為了迎合古代人的口味,曲花間特意將曲福父子,林茂陳成和餘三幾個都叫來試吃。
這些古代人雖然從來沒吃過辣,但隻要嘗試過一次,便立馬愛上了這種味蕾上的刺激。
見除了林冉和李阿大因為辣得小臉通紅而停下了筷子,其他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曲花間心裡有了底,他給兩個小孩兒打了兩碗開水,讓他們將煮熟的食材過一道開水再吃,兩個小家夥這才又大快朵頤起來。
因著牛油和牛肉太過稀缺,曲花間調整了火鍋的配方,底料裡加入大部分豬油,隻用小部分牛油提味,牛肉和牛雜也換成了豬身上的各個部位。
雖然味道略遜一籌,但從幾次讓人試吃的反應來看,豬油火鍋照樣很受歡迎。
除了紅油鍋底,曲花間還嘗試了骨頭湯底和菌菇湯底,這兩樣更適合不能吃辣的大人和小孩子。
這時代銅器很貴,曲花間隻得請鐵匠做了幾十口鐵質的鴛鴦鍋,雖然沒有銅鍋美觀而且有些笨重,但勝在質量過硬。
除了火鍋,曲花間還嘗試了鹵味。
平時被人嫌棄沒幾兩肉還不怎麼好吃的豬頭肉被加了數種香料的鹵水熬製入味,又切成片就著芹菜和紅油辣椒一拌,瞬間變得風味十足。
除了涼拌豬頭肉,曲花間還試著將鴨子分切成各種部位做成鹵鴨貨,還有鹵雞蛋,這些都深受眾人喜愛。
一時間曲家上下幾十個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自家少爺端出滿滿一大盆鹵貨給他們試吃。
每次吃完少爺還會鄭重其事的問他們味道如何,有沒有哪裡需要改進?
天菩薩!這麼好吃的東西讓他們提意見,這不是讓他們雞蛋裡挑骨頭嗎!?
——
兩月前曲家有位租戶因經營不善倒閉了,空出一間兩層小樓的臨街鋪子。
原來的租戶是開酒樓的,所以鋪子裡桌椅板凳都是齊全的,曲花間請了木匠將飯桌中間掏了個洞,又訂了一批炭爐放在桌下,一張張簡易的火鍋桌子便做成了。
一樓地方十分寬敞,曲花間大手一揮,將臨街的一個角落隔出來做鹵味店,一麵臨街散賣,一麵對著大堂做了個櫃台,若吃火鍋的試客想嘗嘗鹵味,也可以點了單讓小二端上來。
忙碌了一月有餘,曲花間的火鍋店和鹵味店總算正式開業。
開業這天曲福不知從哪請來一支嗩呐隊伍,沿街敲鑼打鼓的搞宣傳,許多路人都湊過來看熱鬨。
曲花間並沒參加開業典禮,而且坐在二樓包廂看著曲福和新請的掌櫃在大門口說了許多吉祥話,然後麻繩一拉,被紅綢遮住的牌匾露了出來。
涮了清漆的紅木牌匾上用楷書刻寫了幾個燙金大字,火鍋店名曰:“滿座火鍋”,寓意著高朋滿座,財源廣進。
旁邊鹵味店的小牌匾則低調許多,名為“曲記鹵味店”。
因為火鍋成本較高,曲花間的定價也不算低,主要麵對的消費團體是城中的富戶和手中有些餘錢的人家。
而鹵味店則不一樣,除了肉食,曲花間還弄了鹵豆乾,蓮藕等素菜,定價也不高,而且多少不限,即便普通人家也能花個十幾文錢買點鹵味嘗嘗鮮。
是以店麵一開張,門口雖然圍滿了人,但真正進店吃火鍋的隻有寥寥幾波人,倒是一旁的鹵味店,因著掌櫃一直在招呼眾人,直說可以先嘗後買,沒一會兒便排起了長隊。
這些人大多數是為著免費品嘗的名頭來排隊的,但也不乏有人嘗了一口後便被這芳香四溢的新吃食吸引,直覺入口後唇齒留香,讓人慾罷不能。
許多手中有餘錢的人都紛紛掏出銅板,或多或少的買了些,迫不及待的想帶回家給家裡人嘗嘗。
也有人不停張望著火鍋店內部,此時進店的客人已經燒開了鍋開始涮菜,那霸道的香味迅速蔓延出來,隔著半條街都能聞到那令人口舌生津的味道。
曲花間給自己斟了杯茶,看著樓下不停招呼客人的掌櫃,滿意的點點頭。
這掌櫃姓胡,是曲寶母親的孃家舅兄,年紀隻有四十多點,但為人處世十分老道,管他客人買多買少,或是隻嘗不買,他都樂嗬嗬的笑臉迎人,哄得客人直說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