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紈絝世子,怎麼就要造反了? 第120章 格物新章 理念激蕩
沈夢溪的正式加入,在整個蒼梧郡激起了層層漣漪。
畢竟這位,可是名動天下的天工閣閣主。
葉淩雲心中的喜悅幾乎難以言表。
這不僅僅是一位頂尖技術大能的歸附,更象征著「九天」之中,執掌「格物致知」權柄的玄天君,正式站在了他的陣營!
這其中的象征意義和實際價值,遠超千軍萬馬。
沒有絲毫猶豫,葉淩雲當即頒下王令,給予沈夢溪在秦王府體係內所能享有的最高規格待遇。
一座毗鄰格物院、環境清幽雅緻、配備了獨立實驗室和助手團隊的宅邸被迅速劃撥出來。
俸祿方麵,更是遠超朝中一品大員,足以彰顯其獨一無二的地位。
但這僅僅是開始。
葉淩雲深知,格物研究是個無底洞,需要海量的資金投入。
他磨破嘴皮,最終讓葉芷青同意了他的要求。
「傾儘所能,優先保障格物院!」
葉芷青雖心疼錢,但還是全力支援葉淩雲,支援格物院。
第一批數額驚人的金銀和珍稀物資,通過隱秘商隊源源不斷地運抵蒼梧郡。
葉芷青對手下各位掌櫃明確指出:格物院所需,無論人力、物力、財力,皆列為第一優先順序,無需層層審批,可直接呼叫!
這意味著沈夢溪擁有近乎無限的資源調配權。
這份毫無保留的信任和近乎奢侈的支援,讓沈夢溪這位見慣風浪的玄天君也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與動容。
他曾在金國欽天監掛名,深知朝廷對「奇技淫巧」的輕視與吝嗇。
天工閣雖名滿天下,但經費也時常捉襟見肘,許多研究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甚至要靠售賣煙花來維持運轉。
何曾見過如此魄力,將「格物」抬到如此崇高的地位,給予如此毫無保留的支援?
「殿下……此等厚待,老朽……愧不敢當!」沈夢溪捧著那份象征著無上許可權的令牌,手微微顫抖。
葉淩雲卻隻是淡然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之才,當得起!格物院,是我嶺南的基石,是未來之希望。
先生放手去做,一切有我,有姑姑在背後支撐!您隻需告訴我,需要什麼,何時需要!」
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徹底點燃了沈夢溪沉寂已久的雄心。
他不再有任何疑慮,心中隻剩下一個念頭:留在這裡,追隨這位秦王,將自己畢生所學,乃至整個天工閣的未來,都押在這片充滿奇跡的土地上!
與此同時,另一項更為隱秘和重要的行動也在葉芷青的精密操控下悄然展開——轉移天工閣核心力量。
利用遍佈大乾和金國的商路網路和情報節點,一批批以「商隊夥計」、「遊學士子」、「探親訪友」等身份偽裝的天工閣核心匠師、資深研究員以及他們視若生命的珍貴手稿、圖紙、精密工具,開始化整為零,如同涓涓細流,穿越重重關卡,向著蒼梧郡彙聚。
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金國朝廷,尤其是炎天君完顏麟的勢力,並非毫無察覺。
幾支偽裝的小隊曾遭遇不明身份的盤查甚至截殺。但在葉芷青強大的情報預警和王府精銳暗衛的接應下,大部分人員都得以安全脫險,損失被降到了最低。
當第一批、第二批天工閣門人曆經艱險,終於踏上蒼梧郡的土地時,他們心中的忐忑瞬間被眼前的景象和王府的禮遇衝刷得一乾二淨。
沒有想象中的歧視與冷落,迎接他們的是整潔明亮的宿舍區。
雖然還在擴建中,但已遠超他們過去的居住條件。
還有足以媲美蒼梧郡中高階官員的夥食標準。
每月按時發放、足以讓他們安心鑽研的豐厚「薪俸」。
葉淩雲特意強調,這不是工錢,而是對知識和才華的尊重。
更讓他們難以置信的是,秦王葉淩雲親自接見了首批抵達的核心成員,態度溫和,言語間充滿了對「格物」的推崇和對他們個人的尊重。
「諸位先生遠道而來,一路辛苦!
從今往後,蒼梧郡便是諸位的家!格物院便是諸位施展才華的舞台!
在這裡,你們無需為生計擔憂,無需向權貴低頭,你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儘情探索你們感興趣的領域,將你們的奇思妙想付諸實踐!
王府,將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
葉淩雲的話語擲地有聲。
這份尊重和保障,是天工閣門人在大金國從未體驗過的。
在大金,他們雖頂著「天工閣」的光環,但在官員眼中,不過是些手藝好些的工匠,地位低下,經費被層層剋扣,研究專案常因「無用」或「耗資巨大」而被強行叫停。
天工閣內部也早已被金國官員滲透,閣中事務常受掣肘,真正的格物研究舉步維艱,閣主沈夢溪也常常有心無力。
他們被迫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煙花、精巧玩物等能快速變成現銀的專案上,以滿足朝廷的索求和維持閣內運轉。
許多前沿課題,如對「飛天」的探索、對新型材料的研製,都因缺乏支援和理解而長期停滯,圖紙蒙塵,雄心冷卻。
如今,秦王不僅給予了他們難以想象的物質保障,更給予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研究自由和尊嚴!
看著眼前寬闊平整的水泥大道,整齊劃一、堅固實用的水泥房屋,集市上琳琅滿目的玻璃器皿,田間地頭農夫手中閃爍著金屬寒光的精鋼農具,以及街頭巷尾百姓臉上那不同於彆處的、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神情……
他們心中的最後一絲猶豫也煙消雲散。
「這裡……真的不一樣。」
一位須發皆白、名叫陳鐵手的老匠師,撫摸著分配給自己的獨立工作台上光滑的玻璃板,喃喃自語。
他擅長精密器械打造,在大金時,他的許多設計都被斥為「奇技淫巧」,束之高閣。
而在這裡,他剛報到,就被告知可以申請任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甚至擁有自己的助手。
「秦王殿下……當真視我等為『先生』?」
年輕的學徒林小泉,看著手中沉甸甸的、裝著第一個月薪俸的錢袋,依舊感覺像在做夢。
在大金,他這樣的學徒,能吃飽穿暖已是萬幸。
很快,這些帶著一身本事和滿腔熱情的天工閣門人,迅速融入了格物院如火如荼的建設與研究氛圍中。
他們帶來的不僅是人手,更是天工閣數百年積累的深厚底蘊和獨特技藝。
葉淩雲驚喜地發現,天工閣在某些領域的探索深度,遠超他的預期!
在格物院一個臨時開辟的巨大工棚內,葉淩雲看著眼前一堆蒙塵的圖紙和幾個半成品的怪異模型,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沈夢溪在一旁,帶著幾分自豪,也帶著幾分遺憾解釋道:「殿下,此乃我天工閣三代人前赴後繼研究的『飛鳶』專案。
我們試圖模仿飛鳥,利用風力、精巧的機械結構和特殊的輕質材料,實現載人飛行……
可惜,材料強度不足,動力來源單一且不穩定,控製更是難題。
加之金國朝廷認為此物『勞民傷財,毫無實用』,早已斷了錢財支援,專案擱置多年。」
圖紙上那些複雜的翼型設計、精密的傳動結構、對空氣動力學的原始探索,雖然與現代飛機相去甚遠,但其思路之大膽,結構之精巧,讓葉淩雲這個穿越者也為之動容!
這絕非簡單的「風箏」或「孔明燈」,而是真正向著「載人飛行器」方向邁進的早期探索!
「先生!此專案必須重啟!」
葉淩雲斬釘截鐵地說道,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材料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解決!
動力問題,蒸汽機一旦成熟,或可提供新的思路!
控製問題,更需要在實踐中摸索!這『飛鳶』,未來或許真能翱翔九天!」
沈夢溪和周圍幾位參與過此專案的天工閣老人聞言,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畢生的夢想,竟在這嶺南之地,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認可和支援!
人手充足,經費無憂,加上沈夢溪這位玄天君的坐鎮和統籌,格物院的研究進度一日千裡。
葉淩雲也幾乎將王府的日常政務甩給了寧宸軒等人,自己則一頭紮進了格物院,與沈夢溪及眾多天工閣精英日夜研討。
葉淩雲帶來的,不僅僅是「蒸汽動力」、「電磁感應」這些超越時代的概念,更是一種全新的、係統性的研究思維和方**。
這與他腦海中超越時代的科學知識相結合,對天工閣門人固有的、偏重於經驗積累和精巧技藝的「工匠思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和啟發。
在火藥配方的改進實驗室裡,葉淩雲看著匠師們依舊在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老經驗,依靠手感和個人經驗調配,然後通過一次次爆炸試驗來驗證效果,效率低下且危險。
「諸位,」葉淩雲拿起一份實驗記錄,指著上麵模糊不清的「少許」、「略多」等描述,搖頭道,「這樣不行。格物之道,講究精確!我們需要『控製變數法』!」
他詳細解釋道:「比如,我們要研究硝石含量對爆炸威力的影響。
那麼,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就必須固定不變!
每次試驗,隻改變硝石的量,並且精確稱量記錄!
然後對比不同硝石含量下的爆炸效果,找出最優配比!其他材料的研究,也依此類推。
這樣得出的結論,纔是可靠、可複現的!」
這番言論讓在場的火藥匠師們麵麵相覷,隨即陷入沉思。
他們習慣了憑經驗,從未想過將材料如此精確量化,更沒想過「固定其他,隻變一個」的研究思路。
但仔細一想,這方法確實更科學、更高效!
很快,實驗室裡就響起了天平砝碼的叮當聲和更精準的記錄聲。
在光學實驗室,天工閣的匠師們正利用新製成的純淨玻璃透鏡,饒有興致地研究放大鏡和簡易望遠鏡。
葉淩雲卻提出了一個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沈先生,諸位,」葉淩雲拿起兩片凸透鏡,比劃著,
「如果我們把一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組合起來,調整好距離,或許……能讓我們看到肉眼無法看見的,極其微小的東西?
比如……水中的小蟲?
甚至是……構成萬物的微小顆粒?」
「看到……微小之物?」
沈夢溪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天工閣對光學的研究,更多用於望遠和取火,觀察微觀世界?
這簡直聞所未聞!
「殿下是說……如同將遠處之物拉近一般,將微小之物放大?」
一位名叫蘇巧兒的女研究員敏銳地抓住了關鍵。
她是天工閣中少有的女性高階門人。
「正是此意!」葉淩雲讚賞地看了她一眼,「此物,我稱之為『顯微鏡』!
若能製成,我們便能窺見一個全新的、微觀的世界!
或許,疾病的根源、材料的奧秘,都將在此顯現!」
這個大膽的設想,激起了所有光學研究者的狂熱興趣。
沈夢溪更是親自掛帥,帶領團隊開始攻關。
他們反複計算透鏡曲率,打磨鏡片,設計精巧的支架和調焦裝置。雖然距離真正的顯微鏡還很遙遠,但方向已然明確,眾人乾勁十足。
在材料研究區,葉淩雲提出了「標準化」的概念。
「先生請看,」他指著天工閣匠師手工打造的一批精鋼齒輪,「每個齒輪雖然都很精良,但大小、齒距、齒形,總有細微差彆。
單個使用無妨,但若要將它們組合成一套精密的傳動係統,這些細微差彆就會累積成巨大的誤差,導致卡頓甚至損壞!」
他拿起一塊用模具鑄造出的標準水泥磚:「為何水泥磚能快速建造房屋?因為它們大小統一,規格一致!我們的零件生產,也要向此看齊!
我們需要製定統一的『標準』,設計精確的『模具』和『量具』,讓同一規格的零件,無論由誰製造,在何時製造,都能完美互換!
此乃『標準化生產』!
是未來大規模製造精密器械的基礎!」
這番言論,讓習慣了精雕細琢、追求每一件作品獨特性的老匠師們,經曆了一場思想風暴。
標準化?聽起來似乎抹殺了「匠心」?
但仔細想想,對於需要大規模應用和精密配合的工業產品,這確實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的必由之路!
陳鐵手等資深匠師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製定公差標準,設計鑄造和切削模具。
葉淩雲還帶來了許多「新奇」但極具啟發性的實驗工具和思路:
用純淨玻璃燒製各種形狀的燒杯、試管、冷凝管,用於更精確的化學實驗;
提出「元素」的概念,引導他們思考物質的基本構成;
利用齒輪組和連杆機構,設計出能進行簡單加減運算的「機械計算器」原型……
這些想法,有的看似天馬行空,有的則直指研究方法的本質。
對於天工閣的門人而言,這不僅僅是新知識的輸入,更是一場研究正規化的革命!
葉淩雲的思路,如同鑰匙,開啟了他們被傳統束縛的思維枷鎖,讓他們原本基於經驗積累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更高效的方法和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沈夢溪看著格物院內熱火朝天的景象,看著弟子們眼中那被重新點燃的、甚至更加熾熱的求知火焰,看著葉淩雲與眾人激烈討論、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場景,心中充滿了欣慰與激動。
他走到正在和幾個年輕研究員討論齒輪傳動比的葉淩雲身邊,由衷地感歎道:
「殿下,老朽今日方知,何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帶來的這些想法,這些思路……看似簡單,卻直指格物研究的根本!
它們如同燈塔,照亮了我們摸索前行的道路!
天工閣數百年積累的技藝,在您這些理唸的指引下,必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這格物院……必將成為真正的『格物聖地』!」
葉淩雲聞言,隻是謙遜地笑了笑,目光掃過忙碌的眾人,望向窗外正在拔地而起、規模宏大的格物院新址,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他知道,現代科技的火種,已經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由這群最優秀的頭腦,真正點燃了。
而引領這場變革的,正是科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全新理念。
一場席捲天下的知識風暴與工業革命,正從這嶺南邊陲的格物院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