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是紈絝世子,怎麼就要造反了? > 第85章 未來,希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是紈絝世子,怎麼就要造反了? 第85章 未來,希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蒼梧郡衙門前,一張墨跡未乾的告示,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再次激起了全城百姓的議論狂潮!

告示內容言簡意賅,卻字字千鈞:

「蒼梧郡守韋昌隆,徇私枉法,貪墨無度,魚肉百姓,罪證確鑿!現羈押候審,待查清所有罪狀,明正典刑!

嶺南之地,乃秦王葉淩雲封土。自即日起,秦王殿下全權接管蒼梧郡軍政要務!

特擢擢寧宸軒為蒼梧郡新任郡守,主持郡務,整飭吏治,清查冤獄!

凡有冤屈者,無論過往,皆可至郡衙鳴鼓申訴!本王與寧郡守,定當秉公處置,還爾等一個公道!」

落款處,是鮮紅的秦王大印!

這則告示,如同一道驚雷,炸響了蒼梧郡沉悶的天空!

「韋扒皮真的被抓了?!真的假的?!」

「秦王殿下!是那個在臨安城詩會上十首絕唱、鬥敗大皇子的秦王世子?!」

「他還真敢動韋昌隆?!」

「寧宸軒?那個『臨安麒麟兒』?他來做郡守?」

「鳴鼓申訴?!我的天!這…這能信嗎?」

百姓們奔走相告,驚疑、狂喜、擔憂、期盼……種種情緒交織。

郡衙門前,很快便聚集了黑壓壓的人群,有人試探著敲響了塵封多年的鳴冤鼓,更多的人則在觀望。

葉淩雲站在郡衙二樓的迴廊上,看著下方湧動的人潮和寧宸軒有條不紊地安排吏員接待、登記、初步覈查,心中大定。

「專業的事情,果然還得交給專業的人來乾。」他低聲感歎。

寧宸軒處理卷宗的速度快得驚人,那些堆積如山、盤根錯節的陳年舊案,在他手中如同被梳理的亂麻,迅速變得條理清晰。

再加上他父親寧致遠這位曾經的禮部尚書在旁指點江山、梳理官場規則,效率更是倍增。

葉淩雲深知,政務、律法、民生這些繁雜事務,非他所長。

他更重要的戰場,在彆處!

在那些被世人視為「奇技淫巧」的領域,在那些能真正改變嶺南根基的地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這是刻在他作為穿越者骨子裡的信念。

嶺南要崛起,要成為他心中的「桃源」,光有土地和人口遠遠不夠!

必須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支撐軍備,有先進的農業技術保障糧食,有完善的水利工程抵禦天災!

而這些,都離不開人才——那些掌握著核心技藝、卻被主流社會輕視的工匠們!

他立刻帶著熊大,直奔安置隨軍南下工匠們的臨時營地。

營地一角,爐火熊熊,叮當之聲不絕於耳。

葉淩雲首先找到了王鐵錘。

這位年過五旬的老匠人,身材魁梧,雙臂肌肉虯虯結如鐵,古銅色的臉龐被爐火映得通紅,眼神卻異常專注銳利。

他祖上三代都是臨安禦用軍器監的大匠,因得罪權貴被構陷,才流落江湖,後被葉淩雲招募。

葉淩雲示意熊大將一件玄甲鐵騎的製式胸甲放在王鐵錘麵前。

那胸甲通體黝黑,在火光下泛著幽冷的寒光,觸手冰涼沉重,上麵布滿了細微卻堅韌的錘鍛紋理。

「王師傅,」葉淩雲開門見山,「這樣的鎧甲,若不用天外玄鐵,僅以普通鐵礦為基,能否打造出來?或者……能否打造出效能相近,足以抵禦強弓勁弩的甲冑?」

王鐵錘放下手中的鐵錘,拿起那件玄甲,粗糙的手指仔細摩挲著甲片邊緣,又屈指在甲麵上重重敲擊了幾下,發出沉悶而堅實的「鐺鐺」聲。

他眉頭緊鎖,沉吟良久,才緩緩搖頭,聲音帶著匠人特有的直率:

「王爺,恕老朽直言。

此甲乃百煉精鋼反複折疊鍛打而成,非一日之功,更非尋常鐵礦所能及。

普通鐵礦雜質多,韌性差,即便老朽竭儘全力,千錘百煉,最多也隻能得其形,難有其神!

防禦尋常刀劍尚可,若遇強弩攢射或重兵器劈砍,極易崩裂!

要想達到此甲韌性與硬度……難!除非……」

「除非什麼?」葉淩雲追問。

「除非能找到傳說中的『地火』!或能引動地脈深處的高溫烈焰!」

王鐵錘眼中閃過一絲嚮往,「老朽祖上曾有記載,先祖曾於火山口附近設爐,借地火熔煉礦石,鐵水奔流,雜質儘去!

以此鐵水澆鑄成型,再經秘法鍛打,所得之鋼,堅韌遠勝尋常百煉!

可惜……嶺南雖濕熱,卻無活火山,此法……難行!」

葉淩雲眼中精光一閃:「引動地火自然不易。但若本王有辦法,無需地火,也能將鐵礦熔化成鐵水呢?」

「什麼?!」

王鐵錘猛地抬頭,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芒!

「熔鐵成水?!王爺此言當真?!若真能如此……那便是冶煉之道翻天覆地之變!鐵水純淨,雜質極少,若能再輔以不同金屬熔煉調配……」

他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老朽……老朽有七成把握,能試出比這玄甲更堅韌、更輕便的新鋼!隻是……這熔鐵成水,溫度需極高!尋常炭火,絕無可能!」

「溫度問題,本王來解決!」葉淩雲斬釘截鐵。

他立刻召集營地中擅長泥瓦、木工、鼓風的工匠,當場畫圖講解。

「看!我們需要建造一種特殊的爐子!

爐壁要用耐火粘土混合石英砂反複捶打夯實,內壁還要塗上特製的耐火泥漿!

爐膛要深,爐腹要鼓!最關鍵的是風!」

葉淩雲指著圖紙上爐子下方幾個巨大的進風口,「用硬木打造大型風箱!

不,要用水力!或者畜力!

要能持續、猛烈地將空氣鼓入爐膛深處!

讓炭火燒得更旺,溫度更高!」

工匠們聽得目瞪口呆,但葉淩雲清晰而篤定的描述,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在葉淩雲的親自指揮下,一座結構奇特、高達近兩丈的「高爐」在營地邊緣拔地而起!

巨大的牛皮鼓風囊連線著陶土燒製的風管,深深插入爐底。

這牛皮鼓風機暫時由人力輪換拉動。

同時葉淩雲指導燒製焦炭。

當第一爐混合了焦炭的礦石被投入,鼓風手們喊著號子,奮力拉動風箱!

熾熱的空氣呼嘯著湧入爐膛!爐火由紅轉黃,再由黃轉白!

驚人的熱浪撲麵而來,逼得眾人連連後退!

數個時辰後,當爐工用特製的長釺釺捅開出鐵口——

「嘩——!」

一道刺目的、金紅熾熱的鐵流,如同咆哮的熔岩,轟然湧出!

澆入下方早已準備好的沙模之中!

鐵水翻滾,白煙升騰,映照著周圍每一張震驚、狂喜、布滿汗水和煙灰的臉龐!

「鐵水!真的是鐵水!」

王鐵錘激動得老淚縱橫,撲到沙模前,不顧灼熱,死死盯著那逐漸凝固的暗紅色金屬,「成了!王爺!成了啊!有此神爐,何愁好鋼不成!」

葉淩雲當場拍板:「王師傅!本王撥你白銀五十萬兩!

人手隨你挑!地點隨你選!

就在蒼梧郡附近,尋一處依山傍水、便於運輸礦石和燃料之地,建一座大型冶煉工坊!

本王要你儘快摸索出穩定的煉鋼之法,更要嘗試將不同金屬熔入鐵水,研究『合金』配方!需要什麼材料,儘管開口!本王全力支援!」

王鐵錘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哽咽:「王爺知遇之恩,老朽萬死難報!定當竭儘所能,為王爺煉出這嶺南第一爐好鋼!」

告彆了沉浸在鋼鐵雄心中的王鐵錘,葉淩雲找到了被安置在營地另一側的李稻香。

這位老農身形佝僂僂,麵色黝黑,布滿風霜,長途跋涉讓他看起來更加疲憊,但那雙眼睛卻異常明亮,充滿了對土地的執著。

見到葉淩雲親自前來,李稻香侷促不安地搓著手,想要行禮,卻被葉淩雲一把扶住:「李老丈不必多禮!本王是來向你討教這吃飯的頭等大事!」

李稻香受寵若驚,連忙從貼身的內衣口袋裡,掏出一個用油紙和粗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小包。

他一層層小心翼翼地開啟,如同捧著稀世珍寶,最終露出裡麵一小捧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稻種。

「王爺……」李稻香的聲音帶著顫抖和難以抑製的激動,「這是老漢…老漢祖孫三代,耗費了六十年心血,在江州老家那塊試驗田裡,一點點選育、改良出來的稻種!老漢給它取名『金穗甲號』!」

他如數家珍,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此稻,稈矮而壯,不易倒伏!分蘖蘖力強,一株能發十餘穗!

穗大粒多,米粒飽滿!更難得的是,它耐旱、耐澇,對常見的稻瘟病、螟蟲害也有較強的抵抗之力!

老漢試種多年,同等田畝,比尋常稻種…至少能多收三成!」

葉淩雲小心翼翼地撚起幾粒稻種,仔細端詳。

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確實非同一般。

他心中震動,這簡直是這個時代的超級稻!

「李老丈,你祖上…?」

李稻香眼中閃過一絲追憶和驕傲:「回王爺,老漢的祖父,曾是前朝司農寺下轄『勸農署』的署丞,專司農桑稼穡穡之事。

因見官場腐敗,農政廢弛,心灰意冷,辭官歸鄉,立誓要培育出能讓百姓吃飽飯的好稻種!

家父與老漢,繼承遺誌,一生心血,儘付於此!

奈何…報國無門,明珠蒙塵!

幸得王爺在臨安開府招賢,老漢才…才得以將此稻種,獻於王爺!」

說到最後,他已是老淚縱橫。

葉淩雲鄭重地接過那包稻種,沉聲道:「李老丈,此乃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至寶!

本王代嶺南百姓,謝過老丈三代心血!」

他當即下令:「熊大!立刻挑選十名最精乾、最熟悉農事的士兵,再招募二十名本地經驗豐富的老農!

劃出城外最肥沃的百畝水田,由李老丈親自指導,試種『金穗甲號』!

所需農具、肥料、人手,一應優先供應!

本王要親眼看看,這『金穗甲號』,到底能帶來多少驚喜!」

接著,葉淩雲又興致勃勃地與李稻香探討起提高產量的其他方法。

「老丈,除了良種,這肥料…可有講究?

本王曾聽聞,草木灰、人畜糞便、甚至河塘淤泥,若經漚製發酵,肥力遠勝直接施用?」

「王爺竟也通曉農事?!」

李稻香驚訝不已,

「正是!老漢稱之為『堆肥』!還有『綠肥』,種植紫雲英等作物,翻入土中,亦可增肥力!」

「還有這田地,嶺南多丘陵,可否修築梯田?引水灌溉?選育耐旱作物?」

兩人越聊越投機,李稻香眼中的光芒越來越亮,彷彿遇到了知音。

葉淩雲最後囑咐:「李老丈,你一生所學,皆是寶貴財富!

本王希望你能將選種、育苗、耕種、施肥、防蟲害等經驗,係統整理,著書立說!

將來在嶺南廣設農學堂,讓天下農人,都能學到你的本事!讓這『金穗甲號』,惠及萬民!」

李稻香激動得渾身顫抖,再次跪倒:「王爺重托,老漢…萬死不辭!定當傾囊相授,不負王爺厚望!」

離開農田,葉淩雲又馬不停蹄地找到了寧宸軒極力推薦的奇人——張清源。

此人年約四旬,麵容清臒臒,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風塵仆仆,卻目光炯炯有神,帶著一種勘測山川地理特有的銳利。

他並非尋常工匠,而是遊曆天下、精研水文地理的「水工大師」。

據說曾參與治理黃河險段,更在蜀中、江南等地主持過大型水利工程,經驗豐富,見解獨到。

因不滿官場傾軋,憤而辭官,遊曆臨安時與寧宸軒惺惺相惜,慕名而來。

「張先生,久仰大名!」葉淩雲態度恭敬。

「草民張清源,拜見王爺!」張清源不卑不亢地行禮。

葉淩雲直接攤開一幅粗略的嶺南水係圖:「張先生,嶺南之地,雨量豐沛,河流縱橫,本是魚米之鄉。

然則,雨季山洪肆虐,衝毀良田;旱季河道乾涸,無水灌溉。

更兼山勢陡峭,水土流失嚴重。

本王欲興修水利,根治水患,變水害為水利!先生可有良策?」

張清源目光掃過地圖,手指精準地點在幾處關鍵節點,聲音沉穩有力:

「王爺明鑒!嶺南水患,根在山,表在河!治水之道,首在治山!」

他侃侃而談,思路清晰:

「其一,於各主要河流上遊險峻峽穀處,擇址修築『攔沙壩』!

以巨石壘砌,減緩水流,攔截山洪裹挾之泥沙,澄清水質,亦可蓄積部分水源。」

「其二,在丘陵緩坡地帶,依山勢開鑿『盤山渠』!

引上遊清水,層層灌溉梯田。既可避免洪水直衝下遊,又能解決高地灌溉難題!」

「其三,於中下遊平緩開闊處,修建『分水堰』與『蓄水塘』!

雨季分洪,旱季蓄水。尤其要利用好那些天然形成的窪地、湖沼,加以疏浚、擴挖,形成星羅棋佈之『陂塘』,既可灌溉,亦可養魚,一舉兩得!」

「其四,疏通河道,加固堤防!

尤其蒼梧郡周邊幾條主要河道,淤塞嚴重,需組織人力清淤,並以三合土夯實堤岸!」

「其五,」他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可嘗試『虹吸引水』之法!

於兩山之間,架設陶管或竹木渡槽,利用水位落差,將高處水源引向低處旱地!

此法在蜀中已有雛形,若能改進推廣,可解高地灌溉燃眉之急!」

葉淩雲聽得心潮澎湃!

張清源不僅指出了問題關鍵,更提出了係統性的解決方案!

這正是他急需的專業人才!

「好!張先生真乃國士!」

葉淩雲擊掌讚歎,「本王任命你為嶺南水利總工!

全權負責勘測、規劃、督導嶺南全境水利工程!

所需銀錢、人力、物料,本王鼎力支援!先從蒼梧郡周邊開始試點!本王要看到實效!」

張清源看著眼前這位年輕卻胸懷大誌、敢於放權的王爺,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豪情和使命感。

他深深一揖:「王爺以國士待我,清源必以國士報之!定當竭儘所能,為王爺,為嶺南百姓,梳理這千裡水脈,澤被蒼生!」

整整一天,葉淩雲穿梭於工匠營地,拜訪了擅長營造的魯班後人、精通織染的蘇繡大師、深諳醫藥的鈴醫世家……

他虛心請教,認真傾聽,對展現出卓越才能或獨到見解者,毫不吝嗇地給予重金支援、劃撥場地、賦予官職,鼓勵他們大膽研究、自主創新!

熊大跟在後麵,看著自家王爺對這些「匠戶」如此禮遇,甚至比對待一些官員還要重視,心中充滿了不解。

他忍不住低聲問道:「王爺,這些匠人…值得您如此厚待?又是給錢,又是給官?」

葉淩雲停下腳步,望著遠處爐火映紅的天空和剛剛播下「金穗甲號」的試驗田,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拍了拍熊大堅實的臂膀:

「熊大啊,你記住本王今天的話。

這些匠人手中掌握的技藝,纔是真正能改變嶺南、改變未來的力量!

他們能煉出更鋒利的刀劍,讓我們戰士少流血;

他們能種出更多的糧食,讓百姓不挨餓;

他們能修好水利,讓良田不再被洪水吞噬!

這些,是千軍萬馬也換不來的根基!」

他目光深邃,彷彿看到了遙遠的未來:

「你現在或許不明白。

但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我們今天播下的這些種子——人才的種子、技術的種子——會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到那時,你就會知道,本王今日所做的一切,值不值得!」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蒼梧郡的城牆上。

葉淩雲站在高處,俯瞰著這座剛剛易主的城池和城外廣袤的土地。

初步安頓好這些臥虎藏龍的工匠人才,隻是第一步。

他心中那份關於嶺南建設的宏大藍圖——「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輪廓,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他知道,一個以科技和人才為基石的新時代,即將在這片蠻荒之地,拉開序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