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德帝 第295章 三分
滿朝文武皆困惑不已,實在想不明白皇帝緣何會應允楊廷和致仕歸鄉。一時間,輿情如洶湧浪潮,持續發酵。
不出所料,很快就有科道官上疏皇帝道:“大學士楊廷和因直議見罷,兵、戶、吏等科給事中亦因言事被謫,朝廷不信任股肱,閉塞耳目,所係非細。如今朝廷耆舊僅冕、紀等數人,列聖儲養四餘十年,遺陛下而用,陛下何忍一旦棄之?臣深恐眾人皆因前車之鑒而心懷顧忌,直言敢諫之臣從此緘口,天下事豈安知所終。”
皇帝留中不報,並未作出任何回應,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件事沒必要解釋,很快,皇帝禦旨頒出:“蔣冕為首輔閣臣,毛紀為次輔。內閣辦事大臣忒少,吏部尚書王瓊主持廷推,枚卜閣臣。”
此旨意一出,再度引發滿朝嘩然。眾人皆知,王瓊本就身為內閣閣臣,怎能再以吏部尚書的身份主持廷推,這於理不合。
不過王瓊也沒慣著他們,很快便組織起了廷推。
結果無一人入閣。
報到了朱厚照那裡,他正慵懶地窩在暖閣之中。看著這份結果,朱厚照心中雖有不悅,但仍笑著對身旁的魏彬說道:“瞧,我說什麼來著,給他們機會,他們自己不珍惜!反過來聒噪朕。”
魏彬笑道:“主子爺,您何不中旨呢,想用誰就用誰。
”
朱厚照伸了個懶腰,神色淡然,輕笑道:“嗬,那裡就那麼事事順遂了。”
話還未說完,劉全忠入內稟報道:“主子爺爺,英國公求見。”
朱厚照聞言笑道:“傳。”
而魏彬心中暗道:“這時候他來乾什麼?”
片刻後,張侖步入暖閣,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禮。朱厚照見狀,吩咐劉全忠給張侖搬來一張凳子,隨後問道:“有事麼?”
張侖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說道:“臣這些日子,常常生病,所以,特來向陛下請求辭去差遣,好安生養老。”
朱厚照上下打量張侖一番,說道:“看你精神上還好啊。”
魏彬在一旁聞言,心中暗道:“估計是看著定國公倒黴,心有餘悸吧。”
張侖依舊笑著回應道:“精神上尚可,可臣這身子骨,實在是大不如前了。”
朱厚照擺了擺手,說道:“你們平日養尊處優慣了,要不朕從營中給你找個差事?”
張侖聞言連忙道:“陛下厚愛,臣感激不儘。臣現在騎馬有些費勁,恐怕有負陛下重托。”
朱厚照卻道:“哪裡就到這個地步了?正好你來了,我也有些事找你聊聊。”
張侖便道:“陛下垂詢,臣豈能不答。”
朱厚照問道:“如今閣臣枚卜,眾官卻未選出個一、二人供朕選擇,朕想了想,不行還從百官中選出來,你覺著怎麼樣?”
張侖道:“治人、用人,此帝王之權,惟陛下聖裁。”
朱厚照聽聞張侖的言辭,心中暗自咒罵:“這老狐狸,果然狡猾。”
但臉上卻依舊掛著笑容,開口問道:“你們對我是不是有看法?”
張侖一聽,臉色驟變,急忙起身,“撲通”
一聲跪倒在地,誠惶誠恐地說道:“乞陛下恕罪,臣豈敢冒犯之意。”
現在麵前的皇帝和以前不一樣了,自打回到宮裡,不知不覺之間就將軍權、財權、官員任免權牢牢的握在手上,楊廷和為什麼辭職?手中無權了,被架空了啊。
在內閣之中,雖說楊廷和與蔣冕、毛紀私交甚好,關係密切。然而,他們卻難以抗衡位居末尾,卻手握更大權力的王瓊。不過,這也還能算是內閣內部的事務,關起門來自己解決。
可皇帝另辟蹊徑的做法,才真正讓局勢發生了變化。雖然沒有按照郭勳的建議建立幕府,卻以威武大將軍的身份召集五軍都督府、兵部以及熟知軍事的大臣、勳貴,單獨召開軍事會議。如此一來,內閣便被徹底排除在軍國大事的決策之外,如今的內閣,不過是皇帝的一個辦事機構罷了。
這情景頗像太宗皇帝時的內閣,隻是諮詢。內閣本來手中還握著草擬詔書的權利,就是製敕房和誥敕房,如今被六部及司禮監文書房逼迫的變成了謄寫機構了。
由是權利三分,變成了章疏票擬主之內閣,軍國機要主之威武大將軍,其特頒詔旨,由司禮監、文書房視草。
張侖想到這些,再看看徐光祚的下場,心中不禁有些後怕。他暗自思量,還是急流勇退,辭官回家為好。
念及此,張侖開口說道:“臣蒙陛下不棄,委以參議大臣身份,於禦前議事,隻是臣年邁,召對常常不和聖意,思來想去,有負陛下,故而請辭,陛下剛剛所言,怎麼是臣子所為,臣怎麼能擔待的起。”
朱厚照微微歎了口氣,說道:“你大概是受了定國公家的影響了吧。你和他家不一樣,也不用怕什麼,徐光祚自己坐營期間貪暴非常,被科道查出來問題,那是他咎由自取,如今朕也不過讓他去都察院回話,並沒有其他懲處。”
張侖道:“臣不是受了定國公家的影響,而是臣自身的原因。”
朱厚照聞言便笑道:“要不,讓你入閣辦事?”
張侖一聽,頓時嚇得臉色蒼白,魂不附體,急忙說道:“內閣大學士,非進士不可,臣讀書少,又不是進士,不能勝任。”
朱厚照卻不依不饒,說道:“朕去年令六部九卿順天府等各衙門及科道本章,都於每日午時後會彙通政司進奏,候聯親覽,朕親批之,然後發下擬旨,內閣及禦前議事大臣俱在禦前票擬,爾無內閣之名,卻有內閣之實。且你剛剛說什麼召對不合朕意,朕覺著挺好,怎麼就不能勝任?”
張侖心中暗自後悔,早知道就不該主動湊上來。而且他隱隱覺得,皇帝此舉絕非臨時起意。
倘若朱厚照知曉張侖心中所想,說不定還會對他的敏銳洞察力暗自讚賞。
因為,王守仁即將進京了!
一旦王守仁進京,王瓊豈不是要權勢滔天,難以製衡?
蔣冕和毛紀根本就不是王瓊的對手!
如今朱厚照雖然親自批閱奏本,但這工作量實在太大。他寧可讓自己累得半死,也絕不能讓內閣的權力重新恢複到以往的狀態。
那該如何是好?讓勳貴們參與進來便是。
隻有讓司禮監、勳貴、內閣這三架馬車並駕齊驅,相互製衡,這朝堂的局勢才能更加穩妥嘛。
而且還有一點,勳貴家的爵位繼承,皇帝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