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是正德帝 > 第532章 很快便打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是正德帝 第532章 很快便打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朱厚照見到內閣送來的擬票,頓時頭大,隻見擬票上內容為:

“臣等謹就曲阜孔府田畝一案,恭擬處置事宜,伏請聖裁:”

“曲阜孔府田產跨數省,私占民田、規避賦稅之嫌已現,百姓怨苦、州縣稅虧,非細核無以厘清。按例遣戶部主事即可,然此案牽連聖裔體麵,乾係地方民生,主事層級恐難鎮場。擬請陛下敕令戶部尚書親赴山東,總領查覈之事;若尚書部務難離,可遷河南佈政使張璁為山東佈政使,其在河南有丈田舊例,熟諳田畝冊籍之法,遣其查覈,更易得實。又念及夏言協理軍學,其素性剛正、辦事明敏,若軍學事務可暫委他人,遣夏言同往協查,亦為良選。”

“敕令查覈官員會同山東佈政司、曲阜州縣,逐一厘清孔府田產:凡朝廷恩賞祭田,需驗核前朝冊籍,明確四至界址;免糧地、輕糧地,需對照現行稅則,覈查免稅、輕稅之法定依據;私占民田及跨省隱漏田產,需傳訊裡正、佃農對證,造冊登記,不得遺漏。”

“查覈既畢,若孔府確有私占、逃稅情狀,暫不急於究治,先由查覈官員傳衍聖公孔聞韶,以

“維護聖教聲名”

曉諭,勸其主動退還民田、補繳欠稅;若其拒不從命,再奏請陛下,依

“不虧國賦、不虐民生”

之則,敕令孔府整改,既保聖裔體麵,又安地方民心。”

“以上所擬,皆為兼顧朝廷恩典與百姓生計,謹呈陛下禦覽,伏望敕下施行。”

朱厚照心中嘀咕:“薑還是老的辣啊。”

一時無法,朱厚照看向劉全忠道:“內閣今日都誰在?”

劉全忠便答道:“回萬歲爺,內閣今日就首輔、次輔、喬閣老三人。”

朱厚照聞言心中便有了計較。於是對著張大順道:“去,傳內閣所有閣臣來這裡議事,還有魏彬、陳敬都來。”

剛剛還說不必再請見的皇帝被打臉了。

劉全忠聞言哪敢怠慢,領了旨意便躬身退了出去。

朱厚照盯著那份擬票沉思了許久,不知過了多久,魏彬和陳敬一前一後掀開簾子進來問了安便侍立一側,接著劉全忠進來道:“萬歲爺,內閣諸臣奉旨在外候見。”

朱厚照便道:“傳。”

不一會兒,幾人便魚貫而入。

首輔毛紀端坐於禦案左下首首位,麵容沉靜如古潭,唯有搭在膝上的手,指尖無意識地撚著袍服上一道細微褶皺。他身後,次輔王瓊、閣臣王憲、秦金、喬宇、張侖、徐光祚、夏言、何孟春依次屏息危坐,目光低垂,如同廟中泥塑。

在來的路上,王憲、秦金等人已經知道那份關於如何處置曲阜孔府田畝積弊的票擬,已由司禮監呈入大內。眾人是惱怒的,你毛紀、王瓊還有你這喬希大也忒過分了吧,這種大事竟然瞞著我等幾人就擬了票,送到宮裡來。

此刻閣內落針可聞,隻餘冰鑒中水珠滴落承盤的“嗒…嗒…”聲,敲打著每個人的心絃。王憲等人心中如壓巨石:票擬已呈,是雷霆震怒,還是勉從其議?陛下心思,深如淵海。

“嗯........”朱厚照終於開口,聲音不高,“爾輩大臣果然老成謀國,思慮周詳。毛先生,”他目光定在毛紀身上,“這份票擬,是你領著他們擬的吧?難為你們了,既要查弊,又要顧全聖人體麵,還要選個‘熟諳田畝冊籍之法’的張璁,再配上個‘剛正明敏’的夏言。想得很是周全啊。”

夏言聞言卻是心中一驚。

毛紀連忙躬身:“陛下明鑒,此乃臣等集思廣益,反複斟酌,唯恐處置失當,有負聖恩,有傷國體。”

“有傷國體?”朱厚照眉毛一挑,身體微微前傾,手指在票擬上“勸其主動退還”、“曉諭”幾個字上重重一點,力道之大,指甲劃過紙麵發出刺耳的聲響,“朕倒要問問毛先生,還有諸位!”他聲音陡然拔高,目光掃視全場,“若查實孔府確係侵吞民田、隱占軍屯、拖欠稅賦,證據確鑿,鐵證如山!那孔聞韶,是聖人後裔不假,可他本人,是聖人嗎?!”

此言一出,如同驚雷炸響!閣臣們齊齊一震,秦金、喬宇、何孟春臉色瞬間煞白,幾乎站立不穩。

幾人心中強壓心神,心中更加埋怨毛紀。

朱厚照根本不給他們喘息之機,語速快而淩厲:“不是!他隻是個承襲祖宗爵祿的凡人!一個凡人,犯了國法,證據確鑿,爾等身為內閣輔弼,不思如何依律嚴辦,以儆效尤,反而在這裡苦心孤詣地想著如何‘曉諭’?如何‘勸其主動’?還要抬出‘維護聖教聲名’的大旗給他台階下?”他猛地一拍禦案,震得筆架上的禦筆都跳了起來,“朕倒要問問!朝廷的法度,在爾等眼中,是不是隻配用來管束升鬥小民?一旦涉及孔府這等千年世家,涉及爾等口中的‘體麵’,就成了可以討價還價、可以網開一麵的擺設?!”

他目光如刀,直刺毛紀:“毛先生!你告訴朕!若今日犯下此等侵田逃稅之罪的,不是孔聞韶,而是山東地麵上的一個尋常知府,一個知縣,爾等內閣,還會不會擬出這等‘曉諭勸退’、‘保全體麵’的票擬?!嗯?!”

毛紀被這連珠炮般的詰問逼得冷汗涔涔而下,喉頭乾澀,竟一時語塞:“陛下……老臣……”他心中苦澀翻騰:陛下這是要徹底撕破那層溫情的麵紗!將孔府與尋常官吏置於同一律法之下,這無異於掘士林根基!

“陛下!”次輔王瓊出列,見皇帝直指要害,便道“陛下聖明!洞若觀火!臣以為,聖裔身份擺在那裡,洪武年間便有‘永免差徭’的恩旨,曆代先帝又多有賞賜,若是處置重了,天下士大夫怕要議論朝廷薄待聖人之後;可若置之不理,那曲阜三縣百姓逃荒、賦稅虧空,久了恐生民變。故而臣等擬了這個法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