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是正德帝 > 第577章 案情複波瀾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是正德帝 第577章 案情複波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冬至節的餘溫尚未散儘,京師的寒風已裹著霜雪,颳得紫禁城的宮牆愈發肅靜。節後第三日,便有科道官員上疏皇帝,疏中言

“武定侯郭勳涉李福達之案,前番扈從祭孔暫避審問,今聖駕返京,宜赴督察院、刑部、大理寺對質”,字字皆直指要害,看來對皇帝包庇郭勳並不買賬。

奏疏遞入內宮,不多時便傳出聖諭,隻一字:“可。”

訊息傳到武定侯府,郭勳正坐在書房裡翻檢案牘,聞言竟緩緩放下手中的紫檀如意,臉上不見往日的惶惶,反倒添了幾分坦然。自隨駕曲阜一行,他那顆懸了許久的心,竟奇異地定了下來,既蒙陛下帶在身邊,想來總不至於全然不顧。

誰曾想,皇帝離京的這些時日,京師早已因李福達之案攪得雞飛狗跳。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與錦衣衛的衙署裡,燈火夜夜通明,卷宗堆得似小山一般,牽連出的官員竟有數十人之多。留守京師的毛紀與王瓊,這幾日皆是愁眉不展。

文淵閣內,銀絲炭雖燃著,卻驅不散滿室的沉鬱,毛紀對著案上的審訊記錄歎氣:“這般牽連下去,朝堂豈非要亂了?”

王瓊坐在對麵,手裡攥著茶杯,指腹摩挲著杯沿,亦是憂心:“這案子不結,京師片刻也不得安生。”

兩人對視一眼,皆是滿臉無奈。往日雖偶有政見分歧,此刻卻因這樁案子,生出幾分同病相憐的滋味來。

更添變數的是,夏言以右都禦史之職、毛伯溫以右僉都禦史之職,皆奉旨參與此案審理。這二人剛從山東回京,尚未歇整便投入案中,不過數日,便聯名覆奏:“李福達之案疑點甚多,乞複查。”

疏入內宮,皇帝還未批複,宮外頭已傳來科道官員的嘩然。

其餘給事中和禦史見夏言、毛伯溫竟要推翻先前的審訊結果,個個激憤不已,紛紛遞上彈劾奏疏,言

“夏言等惑亂朝綱,欲為郭勳開脫”。

疏入,留中不報。

可彈劾的浪潮並未平息。

給事中劉琦、程輅等十人,聯名上疏劾郭勳

“交通逆賊,明受賄賂”,稱

“福達既應伏誅,勳無可赦之理”;

禦史高世魁、鄭一鵬亦緊隨其後,言

“勳為福達居間謀劃,縱其亡命,論以故縱何辭”;

南京禦史姚鳴鳳、潘壯等人的奏疏字字皆要將郭勳釘在

“謀反同黨”

的罪名上。

連刑部尚書童瑞,也遞上奏本,言郭勳當連坐論罪。

暖閣內的銀絲炭燃得正旺,朱厚照卻覺得心頭一陣發涼。他當初帶著郭勳去曲阜,原是想為他避避風頭,如今倒好,反倒讓彈劾的聲浪更盛。他越想越懊惱,當下便傳召魏彬,令他去左順門傳旨:“這事屢經會問,還欠明白!三法司官不行用心推究,展轉支調。見今原問各官俱在,不一一審究各人真情,卻將郭勳為首,意欲以勳當罪,好生無理!著夏言提督,三法司署印官、錦衣衛鎮撫司會同文武多官,仍在午門前用刑推究,果決的確情由來說。又各原問官隻說馬禦史如此主張,但未見馬錄所主其意如何;又錄言未訐出私囑書帖尚多,亦要追出奏來。參與官也追了問,其餘應參官員奏來定奪,該衙門知道,欽此。”

聖旨傳出,百官皆驚。童瑞等先前力主治郭勳罪的官員,看著傳旨太監冷然的神色,隻得躬身領旨,就連中立派的金獻民等人也沒料到,皇帝竟真的聽了夏言的話,要重新徹查。

不過數日,夏言便帶著新的奏疏入宮。朱厚照展開一看,隻見疏中寫道:“山西解來崞縣成化十八年黃冊內有李福達名字,彼時方年七歲;至弘治二年王良、李鉞謀逆時,李福達方年十四歲,尚未出幼;至今正德二十一年,李福達方年五十二歲。今張寅已年六十七歲,須發俱白,何得以張寅即李福達也?蓋因陝西吊來反賊何蠻漢卷內有李伏答名字,又有李五名字,遂妄指張寅是李伏答,將李伏答改作李福達,又雲即李五;劉琦又將李五改作李午。推厥所由,起於馬錄蹈害郭勳,成於常泰、劉琦、劉仕黨助馬錄,既而所在大小衙門官員俱聽從上司主使,遂成大獄。幸賴聖明獨斷於上,多官公審於朝,事皆辨誣,人各輸服。當夫禮樂之興,而複致刑罰之中,真可謂大聖之所為矣!但其間情節詭秘,須得明白開報,候取各犯歸一供詞具招奏請。”

這奏疏似一道驚雷,炸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百官傳閱之下,個個臉色煞白

夏言這哪裡是複查,分明是要徹底翻案!更甚者,疏中直言

“馬錄蹈害郭勳”,“大小衙門官員俱聽從上司主使,遂成大獄”,豈不是說他們先前的審訊,都是故意冤枉郭勳與李福達?

金獻民握著奏疏的手微微發抖,童瑞則站在一旁,眉頭皺得能夾碎銅錢,口中喃喃:“這夏言,竟有這般膽子……”

暖閣內,朱厚照將奏疏反複看了三遍,隻覺得頭嗡嗡作響。他原以為夏言複查不過是厘清細節,沒成想竟要將案子全盤推翻,鬨到這般複雜的地步。先前帶郭勳去曲阜的決定,此刻想來竟似白費功夫,懊惱之下,他索性傳旨,召毛紀、王瓊等內閣大臣,即刻到乾清宮暖閣議事。

待到毛紀、王瓊等人懷著忐忑的心思踏入閣中,見朱厚照斜倚在炕邊,臉色沉鬱,麵前的案上攤著夏言的奏疏與各方彈劾的本子,便知今日的議事絕不會輕鬆。眾人躬身行禮,待朱厚照抬手示意起身,纔敢小心翼翼地站在炕下,目光皆不敢與皇帝對視

——

誰也不知道,這場因李福達之案掀起的風波,接下來還要如何收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