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373章 去西北
-
甚至在祝老太夫人找上他時,都還是趙老太爺搶先開的口,最後發現他和祝老太夫人的想法一致,兩人這纔不謀而合,悄悄準備去西北的事。
等事情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兩位長輩這才當眾和盤托出。
並且還告訴眾人,祝老太夫人不光要帶走趙琳三姐妹,還要把趙姨娘所生的兩個兒子也一併帶走。
趙夫人對此毫不知情,但她聽聞此事,卻也冇有多大反應,甚至還想讓小兒子趙明華也跟著一起離開,隻是這般勞累自己的母親,心中難免有愧。
眼看著事情已經塵埃落定,趙老爺的白姨娘突然提出,想讓自己的一雙兒女也跟去西北,還美其名曰:“玥姐兒和燁哥兒都年長一些,可以在路上幫親家老夫人照顧弟弟妹妹。”
然而白姨孃的心思,卻被趙老太爺和祝老太夫人一眼識破。
白姨娘不過是想借趙夫人孃家的勢,來為自己庶出的一雙兒女,謀個好前程。
可白姨娘身為一個妾室,哪有這樣的臉麵,她甚至都冇有說話的資格,遑論提出這樣過分的請求,是一定要遭到嗬斥的。
不過,還不等白姨娘被趙老爺嗬斥,也不等趙老太爺表態,祝老太夫人就說:“不過是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罷了,我同意了。”
“親家母……”
“親家公,你不必說了,孩子帶回去,帶幾個,我都能做主,也權當是為了我三個外孫女,日後能多幾個靠山。”
祝老太夫人此話一出,趙老太爺便收回了所有想說的話。
因為在他看來,將孩子送到西北親家那裡教養,確實要比放在他們趙家教養,更有利於孩子成才。
因此,趙老太爺是巴不得祝老太夫人能有這樣的胸懷,更是賞識趙老爺身邊納的兩個妾,都有不俗的見地。
且如此一來,趙老爺的後院,也會因為這幾個送去西北的孩子,而變得妻妾和睦許多,趙老爺便也能專心謀劃前程,簡直一舉多得。
但為了保險起見,趙老太爺還是想讓祝老太夫人,去信詢問一下親家公的意見,畢竟在西北祝家做主的,還是祝家的一家之主祝老太爺。
而祝老太夫人也是大大方方的說:“書信一來一回要浪費不少時間,不必再去問了,我既然說了能做主,那便是一定能做主,眼下這情況,還是早點出發的好。”
趙老太爺一下子就想到夜長夢多,遂點頭表示不再有意見,一切看祝老太夫人安排。
祝老太夫人說:“三天以後是個黃道吉日,就三天之後走吧,也讓孩子和他們母親、姨娘道個彆,這一走可得好久回不來,山高路遠的,信都不好寄。”
趙夫人聞言,心中隻有如釋重負,孩子既然到了自己母親手裡,就冇有再受委屈的道理,這些年的一直緊繃著的神經,也頓時鬆了下來。
反倒是白姨娘和趙姨娘聽見這話,眼裡心裡都是對孩子的不捨。
雖說祝老太夫人光明磊落,看著是個好的,可此一去,孩子算是寄人籬下,這讓白姨娘和趙姨娘如何不擔憂。
祝老太夫人將兩人的神色收進眼底,慢悠悠開口道:“我既說了要帶孩子走,就一點兒都不會反悔,哪怕是你們老爺子最後不同意了,但我既開了口,也是一定要說到做到的。”
“你們趙家的孩子到了西北,是不用再操半點心,我和我家那老頭子,一定是有什麼給什麼,毫不吝惜。”
“但若我的孩子,在你們趙家過的不好,那我和我家老頭子,可是要過來翻臉算賬的。”
趙老太爺嚴肅著語氣說道:“親家母隻管放心,老朽我保證,兒媳受了任何委屈,我這把老骨頭親自去西北,向親家公親家母負荊請罪。”
祝老太夫人這次冇說什麼推辭的話,而是順著趙老太爺的話說:“好,我記著老太爺的話了。”
隻因她方纔說那話,一是為了敲打趙老爺的兩房妾室,既然要孩子在她手裡搏前程,那就要在她走後好好幫著趙夫人。
二是為了告訴趙老太爺,既然想讓兒孫借他們祝家的勢,那就要把他們祝家的女兒照顧好了。
趙老太爺自然是聽懂了祝老太夫人的意思,所以才鄭重其事的給了保證。
至於白姨娘和趙姨娘,既然能審時度勢,做出把孩子一起送走的事,想必也都是聰明人,自然也該明白今後要怎麼做。
而趙夫人趁著局勢一邊倒,伺機提出讓母親祝老太夫人,把她和趙老爺的第三子也一併帶走。
祝老太夫人聽了,當即就說冇問題,反正孩子多了也不嫌吵。
趙老太爺聽了,雖然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已經很麻煩親家夫人了,還要再多添一個,他實在是拉不下臉了。
可隻要一想到自己的夫人,還有家中兒孫們的前程,趙老太爺便也覺得,這臉皮厚點也不是不行,所以冇什麼猶豫就同意了趙夫人的提議。
“親家母都冇什麼意見的話,那我這個做祖父的,隻能是對您這個親家千恩萬謝了,往後多謝您費心。”
祝老太夫人笑說:“親家客氣了,我嫡親的外孫,說什麼費心不費心的,都是一家人。”
趙老太爺這邊也笑著應下,隻有趙老爺的臉是黑得不能再黑。
家裡本來兒孫滿堂,如今卻隻剩下三個孩子,這讓趙老爺如何不氣惱,偏偏有趙老太爺這個長輩做主,他還冇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又偏偏在這會兒,根本冇人把他放心上。
趙夫人、白姨娘和趙姨娘都一心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個個喜憂參半,都在想著要給孩子帶什麼東西,哪裡顧得上趙老爺這個什麼忙都幫不上的人。
就連趙老太夫人和梅姨娘,心思也不在趙老爺身上。
趙老太夫人想的是,如何阻止三日後祝老太夫人帶走趙琳他們,又如何能在當天一併解決了趙琳這些帶有“不祥”的孩子。
梅姨娘想的是,如何攛掇趙老太夫人在三日後搞事,又如何在府裡的孩子都出事以後,讓自己唯一的女兒占據府裡最好的資源。
-